对薄公堂

对簿公堂

读音

duì bù gōng táng

含义

  • :面对,对峙。
  • 簿:文书、案卷,古代指记录诉讼的文书。
  • 公堂:古代官府审理案件的场所,泛指法庭。

整体含义:指在法庭上对质、辩论,接受审判或争辩是非。

典故

  1. 《史记·酷吏列传》
    汉武帝时期,酷吏张汤审理案件时,常让被告与原告“对簿”,即核对案卷记录,以辨明真相。后来“对簿公堂”成为固定表达。
  2. 《汉书·李广传》
    李广因战败被问责,需“对簿”以自证清白,体现古代司法程序中的对质环节。
  3. 民间故事
    明清时期,百姓若遇冤屈,常说要“上公堂对簿”,表达通过法律途径讨公道。

近义词

  1. 对质公堂:强调双方在法庭上直接辩论。
  2. 当庭争辩:指在法庭上激烈争论。
  3. 诉诸法律: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问题。
  4. 法庭相见:委婉表达将对簿公堂。

反义词

  1. 私了:私下和解,不通过法律程序。
  2. 息事宁人:平息纠纷,避免冲突升级。
  3. 握手言和:双方和解,不再追究。
  4. 回避诉讼:刻意避免法律途径解决争端。

例句

小学阶段

  1. 他们因为玩具争吵,差点要“对簿公堂”。(夸张用法)
  2. 老师说:“同学之间要友好,别动不动就‘对簿公堂’。”

中学阶段

  1. 两家公司因合同纠纷,最终对簿公堂。
  2. 历史上许多冤案,都是通过对簿公堂才得以平反。

高中及以上

  1. 知识产权侵权案中,原告坚持对簿公堂以维护权益。
  2. 这场遗产争夺战持续多年,亲属们不得不对簿公堂。

文学化表达

  1. 他拍案而起:“若你执意污蔑,我们便对簿公堂!”
  2. 古时百姓蒙冤,唯有对簿公堂方能讨回公道。

现代场景

  1. 网红因名誉权被侵犯,决定对簿公堂。
  2. 消费者通过“对簿公堂”维权,推动商家改进服务。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对薄公堂”

    • ❌ “他们决定对薄公堂。”(“簿”误写为“薄”)
    • ✅ 正确应为“对簿公堂”。
  2. 非法律场景滥用

    • ❌ “我和朋友争论午饭吃什么,差点对簿公堂。”(日常争论不适用)
  3. 混淆近义词

    • ❌ “他们选择对簿公堂,最终私下和解。”(矛盾表述)
  4. 过度夸张

    • ❌ “小猫打翻花瓶,主人说要和它对簿公堂。”(不合逻辑)
  5. 忽略语境

    • ❌ “对簿公堂后,他们成了好朋友。”(通常对簿公堂关系会恶化)

通过以上解析,希望能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并运用这一成语,避免常见错误!

对薄公堂.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对簿公堂

本文介绍了成语“对簿公堂”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指被告与原告在公堂上对质,现泛指在公众或正式场合的辩论或争执。典故源于古代诉讼文化,常见于法律或争议场合的语境。使用时应避免误用于一般争论或私下解决争端的过程。

关于断案的诗词

关于断案的诗词(第1篇)关于断案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有诸多佳作,以下是我为您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如梦令·法吏宋·刘克庄法吏无情执法,断案如神明察。铁面冷如霜,只许公堂称快。无错,无错,断案如神明决。作者:刘克庄,宋朝诗人、词人。解析:此词描绘了法吏的断案情景,其无情执法、公正无私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通过对法吏的赞美,突显了公正断案的重要性。二、秋胡行·明镜高悬元·白朴明镜高悬照乾坤,断案如神不可言。律法森严惩奸恶,铁面无私护民权。作者:白朴,元朝戏曲家、诗人。解析:此诗以明镜高悬为喻,赞颂了公正无私的断案之风,彰显了律法严明与保护民众的职责。三、青玉案·夜断案

胆大包天

胆大包天是一个成语,读音dǎn dà bāo tiān,形容人的勇气和胆识,有时带有贬义,表示人过于冒险或鲁莽。胆大包天的典故源于古代故事和传说,如《史记》中的项羽的故事。近义词包括胆大妄为、胆识过人等,反义词有胆小如鼠等。使用时应避免在描述不当行为时使用该成语,避免过度夸张或贬义用法。

证据确凿是什么意思

证据确凿的读音证据确凿的读音为:zhèng jù què záo。证据确凿的含义“证据确凿”是指所提供的证据充分、明确,足以证明某件事情的真实性或某个人的罪行。它通常用于法律、侦查或调查等场合,表示已经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来支持某一论点或结论。证据确凿的典故“证据确凿”这一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它的使用是基于人们对事实和证据的重视,以及在法律、侦查等领域中对于证据的严格要求和明确性。证据确凿的近义词铁证如山:指证据确凿,如同大山一样无法动摇。证据确凿无疑:指证据确实无误,毫无疑义。事实清楚:指事情的经过和情况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证据确凿的反义词证据不足:指所提供的证据不足以支持某项论

法外施仁

法外施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ǎ wài shī rén。其含义是指超出法律规定范围,主动施行仁慈和仁爱之心,对他人进行帮助和关爱。这一成语强调人们在遵守法律的同时,应该注重人道主义精神和道德伦理的体现。法外施仁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道德观念和伦理标准更为重要。此外,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恩施不倦、慈悲为怀等,反义词为冷酷无情、铁面无私等。在用法上,需要注意不能滥用这个成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避免出现错误用法的情况。该成语常被用于描述某些特殊情况下的人道主义行动。

贿赂并行

本文介绍了贿赂并行的读音和含义,指出这种行为是违反道德和法律的。文章还探讨了贿赂并行的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错误用法。贿赂并行指在某项事务中,行贿与正常程序同时进行,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本文强调应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贿赂并行行为。

行政法2000字读后感

行政法2000字读后感(第1篇)行政法2000字读后感一、基本信息与初印象《行政法》一书,作为法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我初次接触时,便被其严谨的逻辑和深邃的内容所吸引。本书详细解析了行政法的理论体系和实务应用,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行政法,作为规范政府行为的法律准则,对于理解和实践法治国家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书的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初读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二、初读体验与内容概述初读时,我被书中对于行政法的深入解析所吸引。书中详细介绍了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行政程序以及行政救济等内容。故事背景广阔,涵盖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政府在行政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主要

伏法受诛

伏法受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ú fǎ shòu zhū。它指的是罪犯被依法判处并执行刑罚,接受应有的惩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表示法律的威严和公正。伏法受诛的近义词包括认罪伏法、罪有应得等,反义词则是逍遥法外、赦免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应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不当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语境中。

格杀弗论

格杀弗论是一个特定含义的词汇,读音为gé shā fú lùn。其含义指在特定情况下为了维护秩序或规则,可采取极端手段而不追究责任。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时期,用于维护军人荣誉和纪律。该词在法律、社会规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近义词包括毫不留情、严惩不贷、铁面无私等。反义词有宽容大度、姑息养奸、仁慈宽厚等。使用格杀弗论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法律风险。

包揽词讼

包揽词讼是指全部承担或处理诉讼、争端等法律事务的行为,包括古代地方官员为私利插手民间诉讼和现代律师或法律服务机构过度介入诉讼。这种行为可能涉及不正当手段,对司法公正产生不良影响。包揽词讼的近义词有包办诉讼、代理诉讼等,反义词为公正司法、公平裁判等。文章还介绍了包揽词讼的典故、错误用法以及应该遵循的法律规定和职业道德。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