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垣自逾
读音
duǎn yuán zì yú
含义
- 短:矮小,不高。
- 垣:矮墙,围墙。
- 自:自己。
- 逾:越过,翻越。
整体含义:比喻自己制定的规矩或界限,自己却率先违反。形容言行不一,不能以身作则。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春秋时期,卫国大夫宁喜专权,卫献公想除掉他。大臣们劝谏说:“您自己曾违背礼制,如今又要诛杀大臣,岂不是‘短垣自逾’?”最终卫献公仍执意行动,导致政局动荡。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以“短垣自逾”讽刺统治者立法严苛却自身违法,导致百姓不服。 - 宋代苏轼《论时政状》:
苏轼批评王安石变法时引用此成语,指责新法推行者“禁民奢靡而自奉华侈”,是典型的“短垣自逾”。
近义词
- 言行不一: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 出尔反尔:自己推翻自己的言论或承诺。
- 监守自盗:负责看守的人自己偷盗,比喻执法者犯法。
- 以身试法:明知法律禁止仍故意违反。
反义词
-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
- 言出必行:说到一定做到。
- 严于律己:对自己要求严格。
- 一诺千金:形容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说不许迟到,自己却晚到教室,真是短垣自逾。
- 爸爸让我早睡,自己熬夜看电视,这是短垣自逾。
-
小学高年级:
- 班长要求大家保持安静,自己却大声说笑,这不是短垣自逾吗?
- 学校禁止带零食,校长却在办公室吃饼干,典型的短垣自逾。
-
初中:
- 环保部门呼吁节约用水,办公楼却长流水无人管,简直是短垣自逾。
- 父母教育孩子诚实,自己却对邻居撒谎,这种行为属于短垣自逾。
-
高中:
- 政府倡导廉政,某些官员却贪污受贿,无疑是短垣自逾。
- 公司规定员工不得兼职,经理自己却在外开店,这是明显的短垣自逾。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机构强调诚信,某些教授却抄袭论文,实乃短垣自逾。
- 国际组织呼吁和平,成员国却暗中发动战争,堪称短垣自逾的典范。
错误用法
-
误用于无主观故意的行为:
- ❌“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瓶,真是短垣自逾。”(错误,成语强调明知故犯。)
- ❌“孩子忘记写作业,家长批评他短垣自逾。”(不合语境。)
-
误用于非自我矛盾的情况:
- ❌“他答应帮忙却食言了,这是短垣自逾。”(应为“出尔反尔”。)
- ❌“法律禁止杀人,凶手短垣自逾。”(凶手非立法者,适用“以身试法”。)
-
误用于非人为规则:
- ❌“河水冲垮了堤坝,属于短垣自逾。”(自然现象不适用。)
- ❌“手机电池自燃,厂家短垣自逾。”(技术故障无关主观违规。)
-
误用于褒义语境:
- ❌“他打破常规创新,真是短垣自逾。”(成语含贬义,此处应为“突破陈规”。)
-
混淆近义词:
- ❌“他制定计划却不执行,属于监守自盗。”(应为“短垣自逾”或“言行不一”。)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短垣自逾”,避免望文生义或语境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反治其身
本文介绍了成语“反治其身”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其相近的词语如反受其害、自食其果等。该成语表示因处理不当或过度,原本用于治疗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反而变成问题的一部分或加剧问题的严重性。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说明其用法,并指出错误用法。整体而言,本文全面介绍了“反治其身”这一成语,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
口是心非
口是心非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ǒu shì xīn fēi,形容人的言行不一,表面言辞与内心真实想法不一致。其典故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言不由衷、口蜜腹剑、心口不一等。反义词有表里如一、心口相应等。使用时需注意在正式场合避免过于尖锐或冒犯他人,过度使用或在不适宜语境下使用可能让人觉敏感或挑剔。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语境下需谨慎使用,避免误解和冲突。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更强调直率和坦诚的表达方式。文章涵盖了口是心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方面的内容。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
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bān qǐ shí tóu dǎ zì jǐ de jiǎo,用来比喻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的行为。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或其他民间故事,描述一种因行动而导致的自相矛盾或愚蠢行为。它的近义词包括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等,反义词则是表示通过聪明才智或他人帮助获得好处的情况。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特别是误用为褒义词或中性词,以及用于形容他人而非自己的情况。例句展示了不同场合下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靖言庸违
靖言庸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g yán yōng wéi。它的含义是指表面上说得好听,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所说的话,用来形容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的人或行为。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描述那些表面上说得好,但实际上却违背自己诺言的行为被认为不道德。近义词包括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等。反义词则是言行一致、信守不渝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但需注意,该成语不应误用为褒义,也不应与“言行一致”混淆使用。在使用时需注意发音和拼写,以避免引起误解。
借花献佛
借花献佛是一个源于古代佛教文化的成语,读音为jiè huā xiàn fú。它的含义是借用别人的东西或成果来作为自己的贡献或礼物,表示敬意或感谢。这个成语强调了利用现有资源或他人成果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它的典故源自于一位信徒用别人的花朵献给佛祖的故事。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佛教文化。它的近义词包括顺手牵羊、借机行事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独立自主等。在错误用法中,有人会用公司的资源来完成私事,或抄袭他人的作业来冒充自己的成果,这些行为都是借花献佛的不道德表现。
顾影弄姿
顾影弄姿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ù yǐng nòng zī。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刻意展示自己的姿态或风姿,通常带有贬义色彩。顾影弄姿的典故源自古代,描述女子在镜子前反复摆弄自己的姿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和装模作样,反义词包括自然大方、朴实无华和举止得体。文章提供了关于顾影弄姿的例句和错误用法。
毫不讳言
毫不讳言的读音是háo bù huì yán,其中每个字都有特定的声调。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说话或写文章时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不避讳任何问题或困难。该成语源自《论语·子路》,强调了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坦率直接、无所避讳的勇气和正义精神。毫不讳言的近义词包括直言不讳、坦率直言、毫无保留和直抒胸臆等。反义词包括拐弯抹角、遮遮掩掩和闪烁其词等。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使用毫不讳言需结合上下文语境,避免滥用,以免给人留下过于直接或冒犯的印象。
表里不一
本文介绍了成语“表里不一”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表面和内在本质的不一致性,常用来形容虚伪、不诚实或言行不一的状态。同时,文章也指出了在某些场合下可能存在的“表里不一”的错误用法,提醒读者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28岁未成年读后感
《28岁未成年》读后感《28岁未成年》是一本描述成长与青春挑战的深度书籍。该书以独特叙述方式展现主人公在28岁这一特殊年龄段的成长历程,包括面对人生选择、自我认知的挑战和友情的力量等。书中强调了成长不仅仅是年龄的增长,更是内心的成熟和蜕变。读完这本书后,读者会深刻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好,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本书适合正在成长的年轻人阅读,可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不忘初心 论述摘编第三章 读后感
不忘初心 论述摘编第三章 读后感(第1篇)不忘初心——论述摘编第三章读后感我要简述一下这本论述摘编的基本信息和初印象。这部论述摘编是来自于一位思想家,讲述了对于人类发展的探索、个人初心的反思和对现实问题的解答,让我的初次接触时就倍感引人深思。本书以其精辟的观点、富有洞见的理论吸引了我的心,每字每句都仿佛在呼唤我对于初心的思考和追求。在初读时,我被书中对于人类初心和其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的论述所吸引。书中提到,在追求物质生活的我们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它不仅给我展示了关于人性深层的洞见,更以富有智慧的言辞指引了我如何平衡生活与信仰的追求。该书的主要内容,聚焦在讨论个体和社会之间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