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荡西除
读音
dōng dàng xī chú
含义
“东荡西除”由四个字组成:
- 东:方位词,指东方。
- 荡:扫荡、清除。
- 西:方位词,指西方。
- 除:铲除、消灭。
整体含义指四处征战、扫除敌人,形容英勇作战、四处征讨,也比喻克服各种困难或障碍。
典故
- 《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张飞等名将“东荡西除”,为刘备建立蜀汉立下赫赫战功。 - 《水浒传》:
梁山好汉们“东荡西除”,替天行道,打击贪官污吏,展现了英雄气概。 - 《说岳全传》:
岳飞率领岳家军“东荡西除”,抗击金兵,保卫南宋江山。
近义词
- 南征北战——形容四处征战,经历许多战斗。
- 东征西讨——指四处征战,讨伐敌人。
- 披荆斩棘——比喻克服重重困难。
- 所向披靡——形容力量强大,无人能挡。
反义词
- 坐享其成——指不付出努力而享受成果。
- 畏首畏尾——形容胆小怕事,不敢行动。
- 束手就擒——指不抵抗,任由敌人摆布。
- 安于现状——指满足于当前情况,不愿进取。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爸爸说,古代将军们“东荡西除”,保卫国家。
- 英雄们“东荡西除”,打败了坏人。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岳飞率领岳家军“东荡西除”,立下赫赫战功。
- 这支军队“东荡西除”,最终统一了天下。
-
初中:
- 在创业过程中,他“东荡西除”,克服了无数困难。
- 这位将军一生“东荡西除”,为国家立下不朽功勋。
-
高中及以上:
-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东荡西除”,不断突破技术壁垒。
- 他“东荡西除”,最终在商界站稳脚跟。
错误用法
-
用于日常琐事(错误):
- ❌ 我今天“东荡西除”,终于把房间打扫干净了。(“东荡西除”多用于重大战斗或事业,不宜用于小事。)
-
用于消极行为(错误):
- ❌ 他“东荡西除”,到处惹是生非。(成语带有褒义,不能用于负面行为。)
-
用于静态描述(错误):
- ❌ 这座山“东荡西除”,风景很美。(成语强调动态征战,不能用于静态景物。)
-
用于个人情绪(错误):
- ❌ 我“东荡西除”,终于说服了妈妈让我出去玩。(成语不适用于个人情感表达。)
“东荡西除”是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成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浩然正气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文人的气节与风骨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对于正义、忠诚、清白等品质的追求和坚持,受到其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这些品质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
描写边疆的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边疆的古诗词,包括《凉州词》、《从军行七首·其四》、《古从军行》等,并逐一解析了这些诗词中的自然景观、将士的豪情与坚守,以及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与艺术价值。文章通过领略边疆之美,探索了边疆的自然风光和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英勇与忠诚,并呼吁人们关注边疆的发展与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文章强调了古诗词中的边疆情韵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
南征北讨是什么意思
南征北讨是指四处征战,奔赴各个方向进行战斗的行为。这一成语源于古代中国的战争历史,形容军事行动的广泛和频繁。南征北讨的近义词包括东征西讨、四处征战等,反义词则是安居乐业、和平共处等。文章详细解释了南征北讨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并通过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同时,也指出了南征北讨的错误用法,提醒使用者要根据其原意在正确的语境和对象中使用,避免出现误用和混淆的情况。
武爵武任是什么意思
武爵武任的读音武爵武任的读音为wǔ jué wǔ rèn。武爵武任的含义“武爵武任”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在军事上或武艺方面有卓越才能的人被授予相应的地位和职务。其中,“武爵”指的是因武艺高强而获得的爵位,“武任”则是指因军事才能而获得的重要职务。武爵武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当时战争频繁,国家需要英勇善战的将领来保卫疆土。因此,对于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武艺高强的将领,朝廷会授予他们相应的爵位和职务,以示嘉奖和鼓励。这种做法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军事才能和武艺的重视和尊重。武爵武任的近义词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威风凛凛武艺超群这些词语都用来形容在军事或武艺方面有卓越才能的人。武爵武任的反义词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一个形容军队或个人作战能力极强的成语,意味着在任何进攻和战斗中都能取得胜利。其来源于古代战争实践经验,常用来形容战争胜利和强大的战斗能力。这个成语的拼音为gōng wú bù kè,zhàn wú bù shèng。它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都已在文章中得到详细解释。该成语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不能随意使用或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
东征西讨
本文介绍了“东征西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词最早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形容四处征战、扩张领土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南征北战、远征近讨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非军事行动、轻松愉快的场合、不当搭配使用、个人行为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不当使用。
搴旗取将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搴旗取将”这一古代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勇猛果敢、能够拔取敌方旗帜并擒获敌方将领的英勇行为,源于古代军事故事。其近义词如勇冠三军、拔城拔寨等,反义词如畏缩不前、苟且偷安等。文章还给出了在正确使用该成语的基础上,如何避免错误用法的建议。
拔山盖世
拔山盖世是一个形容能力、武艺、气概超群的成语,源于古代武将故事。其读音为bá shān gài shì,表示力量巨大,超越常人。该成语在文学、艺术作品中被广泛运用。其近义词包括“力大无穷”、“威风凛凛”等,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对应词汇。在使用拔山盖世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滥用成语以及在正式场合显得夸张或不恰当的情况。本文提供了拔山盖世的相关介绍和运用方式,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描写将军祠堂雄伟诗词
描写将军祠堂雄伟诗词(第1篇)描写将军祠堂雄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原文: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作者:李白(唐)解析:此诗虽未直接描写将军祠堂,但通过“谢将军”的典故,间接表达了将军祠堂的雄伟壮丽。谢将军曾在此地留下赫赫战功,其祠堂必然也显得庄重威严。二、杜甫的《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杜甫(唐)解析:尽管这首诗更多地展现了国家兴衰和个人感伤的景象,但其对于城池和庙堂的描述也可视为将军祠堂的一部分,这使我们对那些庄严的祠堂有了更深的想象。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东挨西撞
本文介绍了成语“东挨西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及用法。该成语形容在行动或寻找中四处碰壁、毫无头绪地四处奔波或摸索的状态。典故源于古代人们四处碰壁、遭遇挫折的描述。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选择和判断,不应该在不加思考的情况下盲目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