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膝谈心:亲密无间的交流艺术
读音
促膝谈心:cù xī tán xīn
含义
- 促:靠近、贴近。
- 膝:膝盖,代指身体距离。
- 谈:交谈、讨论。
- 心:内心、真实想法。
整体含义:形容两人膝盖相抵,亲密无间地交谈,多指朋友或亲人之间推心置腹的深入交流。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隐士严光与光武帝刘秀曾是同窗,刘秀登基后邀严光入宫,两人“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后引申为亲密无间的交谈。 - 唐代白居易诗:
“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雨中招张司业宿》),描绘友人促膝夜谈的场景。 - 《红楼梦》:
贾宝玉与林黛玉常“对坐谈心”,体现知己间的深情交流。
近义词
- 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毫无保留。
- 抵足而眠:形容关系亲密,同床共寝。
- 把臂倾谈:挽着手臂深入交谈。
- 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地表达想法。
反义词
- 话不投机:意见不合,无法深入交流。
- 相对无言:面对面却无话可说。
- 敷衍了事:表面应付,不真诚沟通。
- 隔阂重重:因误解或距离无法交心。
例句
小学阶段:
- 我和好朋友在树下促膝谈心,分享小秘密。
- 妈妈睡前和我促膝谈心,告诉我勇敢的重要性。
中学阶段:
- 毕业前,班主任与我们促膝谈心,叮嘱未来规划。
- 兄弟俩促膝谈心到深夜,化解了多年的误会。
高中及以上:
- 两位政治家促膝谈心,寻求合作的可能。
- 心理咨询师通过促膝谈心帮助来访者打开心结。
文学化表达:
- 月光下,他们促膝谈心,仿佛世界只剩彼此。
- 老友重逢,一壶清茶促膝谈心,岁月静好。
错误用法
-
场景错误:
- ❌ “会议上领导促膝谈心”(正式场合不宜用)。
- ❌ “医生与患者促膝谈心”(专业关系强调边界)。
-
对象错误:
- ❌ “我和陌生人促膝谈心”(需亲密关系)。
-
动作矛盾:
- ❌ “他们隔着电话促膝谈心”(需近距离肢体接触)。
提示:该成语强调亲密、私密和非正式性,避免用于公开或疏离的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宴席的现代诗词
本文介绍了对宴席的现代诗词描写及其相关内容。文章指出,宴席是人们社交、欢聚的重要场合,现代诗词以金樽美酒、欢声笑语、繁花似锦的装饰、美味佳肴等为主题,歌颂了宴席的魅力。文章内容涵盖了古代宴席的韵味与现代宴席的场景,描绘了人们在宴席上欢聚一堂、共叙情谊、交流情感与心灵的碰撞。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宴席之诗对繁华场景、美食美酒、情感交流的赞美,以及对宴席之美的歌颂。通过现代诗词的形式,表达对宴席的热爱和赞美,让宴席之歌在新的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描写聚会场面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聚会场面的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聚会时的欢乐和热闹场面,如李白、杜甫、刘禹锡、辛弃疾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古人聚会的乐趣和友谊之深厚。文中还提到了这些诗词所表达的欢聚氛围、人们的欢乐情感和友情交流。聚会不仅是简单的相聚,更是情感的交流与分享,让人们感受到喜悦与温暖。这些诗词佳作让我们更加珍视美好的聚会时光,让友谊与欢乐永存心间。
描写古代皇宫接待外宾的诗词
描写古代皇宫接待外宾的诗词(第1篇)一、古代皇宫接待外宾的诗词文章文章标题:皇阙接待辞,古代华彩华宴之篇自古以来,皇宫作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时常接待外宾,彰显国威。以下为几首描绘古代皇宫接待外宾的古诗词,以及其原文、作者、朝代和解析。【诗词一】作者:杜牧(唐代)《阿房宫赋》原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玉盘珍馐值万钱,挥毫落纸如云烟。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朝歌夜弦动紫皇,二十三弦奏未央。解析:此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皇宫的盛大宴会,展现了皇帝与外宾的交往场面。其中“天子呼来不上船”一句,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对尊贵的宾客的邀请,突出了外宾的身份之高和宫廷礼仪的庄重。【诗词二】作者:杜荀
关于共享的诗词
关于共享的诗词(第1篇)关于“共享”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找与之相关的主题,如“分享”、“共赏”等。以下是一篇以“关于共享”为主题的文章,其中包含了一些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标题:共享之韵——古诗词中的分享与共赏一、诗词分享《青玉案·元夕》作者:辛弃疾(宋)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解析:此词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人们在灯火阑珊处共享欢乐,展现出共享的喜悦与美好。《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唐)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共看明
关于宴席的诗词
关于宴席的诗词(第1篇)关于宴席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宝藏中,关于宴席的诗词数量众多,且各自流派鲜明、各有千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部分与宴席相关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按照朝代的顺序来展开:魏晋时期 诗歌《古宴席》:原文:佳辰同宴席,美人咸欢乐。车骑既辉耀,管弦共盘旋。华堂见重影,轻衣散红芳。天寒才月暗,低珠络浮光。作者:(此诗歌没有确切的作者名字,但在古代文化中被广泛传颂)解析:此诗描绘了魏晋时期宴席的盛况,通过描绘车骑、管弦、华堂等元素,展现了宴席的辉煌与欢乐。唐代 诗《宴席令》:原文:箫鼓传佳音,宴席列四邻。珍馐堆如山,琼酒清似水。百戏闹前庭,罗衣蹁跹起。繁华多美酒,日暮情依依。作者:杜甫
点头会意
“点头会意”是一个成语,通过点头的动作表达理解或赞同。其拼音为diǎn tóu huì yì,表示通过点头的方式理解或领会他人的意图或表达。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可以从日常生活交流中找到相关例子。其近义词有心领神会、会心一笑、默然领悟等。反义词包括茫然不解、疑惑不解和固执己见等。使用“点头会意”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分场合使用、误用为简单肯定和与其他动作混淆等。
耳鬓撕磨
本文介绍了词语"耳鬓撕磨"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词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非常亲近,亲密无间,经常在一起互相交流、相处。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使用场景和对象,避免不恰当的使用。
班荆道故
班荆道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ān jīng dào gù,描述的是朋友或亲人之间久别重逢,围坐在一起谈论过去的事情,表达深厚的友谊和喜悦之情。典故源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班荆道故的近义词有旧雨新知、久别重逢、欢聚一堂等,反义词包括反目成仇、疏远陌生、劳燕分飞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特定含义,避免误用。文章详细阐述了班荆道故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挨肩搭背
“挨肩搭背”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两个人非常亲近,肩并肩地站着或行走的状态,也形容关系密切、互相依偎。这个成语可能来源于对日常生活中亲密关系的描述。其近义词如亲密无间、勾肩搭背,反义词为形同陌路、疏离冷漠。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但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需谨慎使用,避免误用或不当联想。
眉语目笑是什么意思
“眉语目笑”是一个形容人通过眉毛和眼神表达喜悦、亲密或默契情感的成语。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该成语的读音要注意音调的准确性,其含义是传达喜悦和亲密感的一种方式。常见的近义词有“眉开眼笑”、“喜形于色”等,反义词则包括“愁眉苦脸”等。使用“眉语目笑”时需注意语境、对象及语义的准确性,避免误解和误用。该成语在描述两人间的默契和情感交流时尤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