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心切骨:深入骨髓的痛与恨
读音
刺心切骨:cì xīn qiè gǔ
含义
- 刺:尖锐物扎入,比喻强烈的刺激。
- 心:内心,情感的核心。
- 切:深切,像刀割般直接。
- 骨:骨骼,象征最深处、难以磨灭的部分。
整体含义:形容痛苦、仇恨或记忆深刻到仿佛穿透心脏、刻入骨髓,令人难以忘怀或忍受。
典故
-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酷吏张汤用刑严苛,受刑者“刺心切骨,百岁之后犹恨之”,体现刑罚的残酷与仇恨的持久。 - 《后汉书·列女传》:
孝女曹娥投江寻父,百姓哀其志,“痛刺心切骨”,形容悲痛至极。 - 民间传说:
战国刺客豫让为智伯复仇,失败后自刎前高呼“吾恨刺心切骨”,表达未竟之志的愤懑。
近义词
- 刻骨铭心:记忆或情感深深刻在骨头上、心上。
- 痛彻心扉:痛苦直达心脏深处。
- 恨之入骨:仇恨渗透骨髓,程度极深。
- 撕心裂肺:形容极度悲伤或疼痛。
反义词
- 云淡风轻:形容轻松淡然,不挂于心。
- 过眼云烟:事物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 无动于衷:内心毫无波动。
- 淡忘如初:记忆或情感逐渐消退。
例句
小学阶段:
- 小狗走丢后,小明哭得刺心切骨,连饭都吃不下。
- 听到外婆去世的消息,妈妈刺心切骨地哭了很久。
中学阶段:
- 历史书上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让人刺心切骨地感受到民族的伤痛。
- 他背叛朋友的谎言,让我感到刺心切骨的寒意。
高中及以上:
- 战争幸存者的回忆录中,那些刺心切骨的细节令人窒息。
- 诗人用“刺心切骨”形容亡国之恨,字字血泪。
文学化表达:
- 秋雨敲窗,往事如刀,刺心切骨地提醒着那段无法挽回的遗憾。
- 她的眼神里藏着刺心切骨的孤独,仿佛与世界隔着一道深渊。
错误用法
- 形容轻微不适:
× “辣椒太辣,吃得我刺心切骨。”(应用“火辣辣”或“难受”) - 描述物理疼痛:
× 摔跤后喊“膝盖刺心切骨地疼”。(应用“剧痛”或“钻心地疼”) - 褒义误用:
× “收到礼物时刺心切骨地感动。”(应用“热泪盈眶”) - 对象错配:
× “这道数学题让我刺心切骨。”(应用“绞尽脑汁”)
注意:该成语多用于精神层面的极端痛苦或仇恨,需避免轻浮或夸张的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刺心刻骨
刺心刻骨的读音为cì xīn kè gǔ,用来形容感受至深、难以忘怀的痛苦或感动。其含义中的“刺”表示深入,“心”指内心,“刻”为深刻,“骨”表示至深至切。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形容深刻的记忆或感受。其近义词包括刻骨铭心、痛入骨髓等,反义词为视而不见、过眼云烟等。使用时需注意,不可随意用于不深刻的体验或感受,应形容情感的深刻程度。例句如“那次灾难让他对生命的脆弱有了刺心刻骨的认识”。
创剧痛深
“创剧痛深”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创伤或痛苦严重到深入骨髓、难以忘怀的程度。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医书和文献,逐渐演变成形容情感或经历上的极度痛苦和深刻感受的表述。其近义词包括痛苦不堪、刻骨铭心等,反义词则为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等。文章提供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例句,并强调了避免误用和滥用的重要性。
刻骨仇恨
“刻骨仇恨”是指难以消除的深重仇恨,源于古代传说和故事,如赵氏孤儿的故事。其近义词有深仇大恨、血海深仇等。反义词为情同手足、和睦相处等。在使用时需注意情感色彩和适用语境,避免错误用法。该成语表达了人们因严重伤害或冲突所产生的极端敌对情绪,难以化解。
痛入骨髓是什么意思
痛入骨髓的读音读音标注:tòng rù gǔ suǐ痛入骨髓的含义“痛入骨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某种痛苦的感觉深入骨髓,即极度的痛苦或伤痛。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痛苦的程度非常深重,无法轻易消除或忘记。痛入骨髓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医学观念,古人认为骨髓是人体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如果某处疼痛深入骨髓,那便是极度的痛苦。此外,这个成语也与一些历史典故相关。例如,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常常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痛苦,如被敌人刺伤、战败被俘等,这些痛苦可能深入骨髓,让人难以忘怀。这些典故和历史背景都为“痛入骨髓”这个成语增添了更丰富的含义。痛入骨髓的出处该成语出自《韩非子·外储说
断墨残楮
断墨残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uàn mò cán chǔ。它描述的是由于战乱、灾难等原因,珍贵的文献、书画等文化遗产的墨迹或纸张残缺不全,损失严重。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献流传与保护的历史。其近义词包括遗文坠典、残编断简等,反义词为完整无缺、完美无瑕。文章通过举例详细解释了断墨残楮的含义和用法,并强调了正确使用该成语的重要性。
创钜痛深
本文介绍了成语“创钜痛深”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事物或事件所造成的伤害、损失或影响非常巨大和深刻。使用时应避免滥用、注意搭配、避免重复,并关注语境。
关于千丝诗词
关于千丝诗词(第1篇)关于千丝诗词一、千丝万缕古诗词中,常以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之深、思绪之繁。以下为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诗句:千丝万缕终须断,几度春来又几秋。出处:唐·杜甫《登高》作者:杜甫(唐)解析:此句用千丝万缕来描绘情感的纠缠,表达了时间流转中情感终将断裂的无奈与哀愁。诗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细思往事,唯有泪千行。出处: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作者:秦观(宋)解析:此句描绘了离愁之深如千丝万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和离别后的伤感。二、诗情画意千丝一词,也可指代诗词中细腻的意境与情思,如画般精致。以下为符合这一意境的古诗词。诗句:情思万缕牵不断,恰似金梭织银丝。出处:
辅酶q10读后感
辅酶q10读后感(第1篇)辅酶Q10读后感辅酶Q10,这个名词在开始阅读之前,对我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当我翻开这本书时,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健康的知识,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读此书,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科学的严谨与生活的关怀交织的温暖。这本书并没有华丽的词藻和曲折的情节,但却用平实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辅酶Q10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作为一款存在于人体细胞线粒体中的重要物质,辅酶Q10在能量生成、抗氧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书中详细介绍了辅酶Q10的生理功能、其在人体内的合成与消耗,以及如何通过外部补充来维持其水平。书中详细描述了辅酶Q10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尤其是在心血管健康、延缓衰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描写伤心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伤心的古诗词的本文介绍了多首描绘悲伤情感和心境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伤心的情感和心境,包括生死离别、思念远方亲人、孤独寂寞等主题。每首诗词都有其独特的背景和意境,生动地展现了人们面对伤心之情的复杂情感和内心世界。这些古诗词的作者包括苏轼、白居易、元稹、岳飞等知名诗人,他们通过诗歌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感悟。阅读这些古诗词,能够带来一些启示和感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记问之学
记问之学是一种仅通过记忆和询问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强调对知识的表面记忆而非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一术语源于古代教育,如今用来描述只重记忆、不重理解的学习方式。记问之学的读音及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一并介绍。使用记问之学时需注意避免将其用于形容短暂记忆或初步了解某事物的情况,而应强调只注重记忆而不注重理解和应用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应仅停留在记问之学的层面,需要深入理解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