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弹歌舞
读音
chuī tán gē wǔ
含义
“吹弹歌舞”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吹”“弹”“歌”“舞”四个字组成:
- 吹:指吹奏乐器,如笛子、箫等。
- 弹:指弹拨乐器,如琴、琵琶等。
- 歌:指歌唱。
- 舞:指舞蹈。
整个成语形容音乐和舞蹈的表演,泛指各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比喻热闹欢快的场景。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战国时期齐国大臣淳于髡(kūn)劝谏齐威王时,提到“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歌呼呜呜”,形容宫廷娱乐的盛况,后来演变为“吹弹歌舞”。 - 《后汉书·蔡邕传》
东汉文学家蔡邕精通音律,曾描述“吹弹歌舞,以娱宾客”,指用音乐和舞蹈招待客人。 - 《红楼梦》
书中多次描写大观园中“吹弹歌舞”的场景,如贾府设宴时,常有乐师演奏、歌姬献艺,展现贵族生活的奢华。
近义词
- 丝竹管弦:泛指各种乐器演奏的音乐。
- 轻歌曼舞:形容柔和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 歌舞升平:形容太平盛世,人们欢庆歌舞的景象。
- 鼓乐喧天:形容音乐演奏热闹非凡。
反义词
- 万籁俱寂: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任何声音。
- 鸦雀无声:指非常安静,连鸟叫声都没有。
- 寂然无声:形容环境极其安静。
- 冷冷清清:形容环境冷落,没有热闹气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节日晚会上,小朋友们吹弹歌舞,玩得很开心。
- 公园里有人吹弹歌舞,吸引了许多人围观。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皇宫里,皇帝常常欣赏吹弹歌舞的表演。
- 春节时,街上到处是吹弹歌舞的热闹景象。
-
初中:
- 宴会上,乐师们吹弹歌舞,宾客们陶醉其中。
- 在古代,富贵人家常常请艺人到府上吹弹歌舞。
-
高中:
- 《红楼梦》中,贾府每逢佳节必有吹弹歌舞的盛况。
- 唐代宫廷盛行吹弹歌舞,许多诗人以此为题作诗。
-
大学及以上:
- 宋代市井文化繁荣,勾栏瓦舍中吹弹歌舞不绝于耳。
- 敦煌壁画中,有许多描绘古人吹弹歌舞的场景。
错误用法
-
形容个人才艺单一
- ❌ 错误:他只会弹钢琴,真是吹弹歌舞样样精通。
- ✅ 正确:“吹弹歌舞”指多种艺术形式,不能用于单一技能。
-
形容安静场景
- ❌ 错误:图书馆里大家都在看书,真是吹弹歌舞的好地方。
- ✅ 正确:图书馆应安静,“吹弹歌舞”形容热闹场景。
-
用于严肃场合
- ❌ 错误:追悼会上,大家吹弹歌舞,表达哀思。
- ✅ 正确:追悼会应庄重,不宜用“吹弹歌舞”。
-
指现代流行音乐
- ❌ 错误:昨晚的摇滚演唱会真是吹弹歌舞。
- ✅ 正确:“吹弹歌舞”多指传统音乐和舞蹈,不适用于现代流行音乐。
-
形容体育运动
- ❌ 错误:运动会上,运动员们吹弹歌舞,展现风采。
- ✅ 正确:“吹弹歌舞”与音乐舞蹈相关,不适用于体育比赛。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高水平歌舞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高水平歌舞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高水平歌舞的古诗词名句一、两汉乐府诗《陌上桑》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解析:此诗以女子采桑为背景,通过女子纤细的手指和繁忙的劳作,描绘出一种优雅而富有活力的歌舞场景。虽然诗中并未直接描写歌舞,但通过女子灵巧的手指和劳作的场景,可以感受到一种高水平的舞蹈和音乐。二、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解析:此诗以琵琶演奏为线索,描绘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乐曲的动人之处。从乐曲的轻拢慢捻到如急雨般的大弦,再
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
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第1篇)描写唐宫歌舞宴会的诗词一、李白《清平调》原文: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作者: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以描绘杨贵妃的美丽为主,通过云朵和花朵的比喻,展现了其如仙子般的容颜。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句生动地描绘了舞者们身着华丽服饰,如云如花般绚烂的景象。整首诗意境优美,充分展现了盛唐时期的歌舞升平景象。二、白居易《琵琶行》原文: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解析:此诗以琵琶女的演奏为线索,通过音乐的变化来展现宴会的气氛。其中“
描写宴席喝酒歌舞的诗词
描写宴席喝酒歌舞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宴席喝酒歌舞的诗词一、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虽然这首诗没有直接描写宴席的情景,但其宏大的意境和昂扬的气势却常被用来描绘盛大宴席的场面。在古代,宴席常常是在高楼上举行,登楼远眺的情景也常常伴随着饮酒歌舞的热闹氛围。二、唐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原文:知章骑马似裴郎,日照芙蓉醉饱后。翰林握椀频送酒,如意横空观神道。矫健叟肝好饮斗,左牵黄犬右操狗。帝侧难寻元帅府,百年浪传尚书府。天香别殿宠百生,矫子昔称迎天子。从此行色明前路,风光自古由今天。解析:此诗描绘了宴席上饮酒的情景,生动地描绘了酒宴的热
描写人物歌舞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歌舞的古诗词,包括不同作者创作的多篇描写人物歌舞的篇章。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地展现了舞蹈者的风姿、歌声的婉转以及舞蹈的韵律。文章逐篇介绍了每一篇诗词的原文、作者及解析,并提到其他相关的古诗词片段。通过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代歌舞艺术的独特魅力与韵味,也是了解古代文化、感受古人情感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人物歌舞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展现了舞蹈者的风姿、歌声的婉转和舞蹈的韵律,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文章逐篇介绍了不同作者创作的描写人物歌舞的篇章,包括原文、作者及解析。同时,还提到其他相关的古诗词片段,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领略古代歌舞艺术的魅力与韵味
李白描写青楼的诗词
本文通过分析李白的多篇描写青楼的诗词,探索了李白如何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浪漫主义情怀将青楼这一特殊场景描绘得如梦如幻。文章介绍了李白笔下的青楼景象,以及他与青楼的情缘。李白的诗歌中,青楼不仅是繁华的象征,更是情感的寄托,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文章也提到了青楼在当时社会中的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娱乐方式。通过对这些诗篇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与思想感情,并感受到古代社会的风情与文化魅力。
关于戏子的诗词
关于戏子的诗词(第1篇)关于戏子的诗词文章戏子,旧时对于戏曲演员的统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戏子作为演艺人员,他们的才情与情感常被诗人所捕捉,融入诗词之中。以下便是几首关于戏子的诗词及其解析。一、作品一《戏伶叹》作者:明代·杨慎梨园子弟唱新词,百转千回情自痴。彩袖轻舞掩明月,朱唇轻启语如丝。云鬓花颜人如玉,生旦净末演风姿。繁华落尽人已去,只留空城月如诗。朝代:明解析:此诗描述了戏子在梨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以歌舞演绎人生百态的情景。诗中以彩袖、朱唇、云鬓花颜等词句描绘了戏子的美貌与才情,同时也透露出对戏子生活的感慨与惋惜。二、作品二《观戏有感》作者:清代·纳兰性德红氍毡下语如珠,舞台幻影幻人初。故
10首描写春晚的经典诗词 探寻古今节庆诗意的文化传承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春晚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和情感出发,展现了春天夜晚的美丽、温馨和浪漫。文章提到了春夜微雨、花影、思绪、人声、月亮等方面,以及诗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春天的向往等情感。这些诗篇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温暖,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和感悟。
历代诗词中的舞女形象解析 探寻红袖翩跹背后的文化意蕴与艺术之美
这段摘要主要介绍了描写舞女的诗词,从不同朝代、诗人和角度描写了舞女在舞蹈中的美丽、优雅和灵动等特征。文章列举了多首描写舞女的诗词,并详细解释了每首诗词中对舞女形象的描绘和背景。同时,也提到了这些诗词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它们对古代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展现。通过这段摘要,读者可以了解到描写舞女的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感受到古代艺术的魅力,以及对古代文化和人文关怀的深入了解。摘要的语言表达清晰、连贯,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便于读者快速了解文章内容。
载歌载舞是什么意思
载歌载舞的读音载歌载舞的读音为zài gē zài wǔ。载歌载舞的含义“载歌载舞”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非常高兴、兴奋,以歌舞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欢乐。它强调了人们在欢乐时刻的全身心投入和尽情享受。载歌载舞的典故“载歌载舞”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间舞蹈和庆贺活动。在古代,人们常常通过歌舞来庆祝丰收、喜庆等重要时刻。成语中的“载”字在这里有“承受”、“充满”的意思,形容人们在欢乐的场合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歌舞之中,承受着欢乐和喜悦。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盛大的庆典或节日的欢乐场面。载歌载舞的出处“载歌载舞”最早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中描述了人们在欢乐庆贺的场合中,手舞足蹈、欢
倡怎么读
本文提供了关于“倡”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详细解析以及组词等内容。倡字读作chàng或chāng,部首为亻,笔顺包括多个笔画。其含义包括发起、领导,也可指代唱歌的艺人或表演歌舞的人。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倡字的动词和名词用法,并提供了多个组词,如倡导、提倡等。另外,还介绍了倡字的通假字及其含义。本文详细解析了“倡”字的读音、部首、笔顺、含义、用法以及相关词汇。倡字有动词和名词两种用法,可以表示发起、领导,也可以指代唱歌的艺人或表演歌舞的人。文章内容丰富,便于读者了解和理解“倡”字的相关知识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