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灯拔蜡
读音
chuī dēng bá là
含义
“吹灯”指吹灭油灯,”拔蜡”指拔掉蜡烛。这个成语原本描述的是结束照明、准备休息的动作,后来引申为结束某件事情或关系,常带有终止、完结的意味,有时也暗含断绝关系、彻底了结的意思。
典故
- 古代生活场景:在古代没有电灯的时代,人们使用油灯和蜡烛照明。”吹灯拔蜡”是每晚就寝前的常规动作,逐渐演变为表示结束的成语。
- 《红楼梦》中的用法:虽然《红楼梦》中没有直接使用这个成语,但类似场景多次出现,如贾宝玉晚上就寝时”吹灯安歇”,这些日常描写为成语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
- 民间俗语演变:这个成语最初是民间俗语,后来被文人采用,成为书面表达。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中有类似表达:”说罢,吹灯就寝。”
近义词
- 一刀两断:比喻坚决彻底地断绝关系。
- 了断干净:指彻底解决,不留后患。
- 画上句号:表示事情圆满结束。
- 收场落幕:指活动或事件结束。
- 断绝往来:指不再保持联系或关系。
反义词
-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
- 死灰复燃:比喻已经消失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 重归于好:指重新恢复友好关系。
- 再续前缘:指重新建立中断的关系。
- 持续不断:表示连续而不中断。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例句:
- 晚上睡觉前,妈妈让我吹灯拔蜡。
- 故事讲完了,奶奶吹灯拔蜡准备睡觉。
-
小学高年级例句:
- 他们的友谊因为一次争吵而吹灯拔蜡了。
- 这个项目由于资金问题不得不吹灯拔蜡。
-
初中例句:
- 两人多年的合作关系最终吹灯拔蜡,各奔东西。
- 公司决定与那家供应商吹灯拔蜡,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
高中例句:
- 这场持续十年的法律纠纷终于吹灯拔蜡,双方达成了和解。
- 他毅然决定与过去的不良习惯吹灯拔蜡,开始新生活。
-
大学及以上例句:
- 在商业谈判破裂后,两家企业彻底吹灯拔蜡,终止了所有合作项目。
- 这段政治联姻在利益冲突加剧的情况下不得不吹灯拔蜡。
-
文学性例句:
- 秋风瑟瑟,吹灯拔蜡之际,他不禁想起远方的故乡。
- 人生如戏,总有吹灯拔蜡的时刻,重要的是过程是否精彩。
-
口语化例句:
- “咱们这事儿就算吹灯拔蜡了吧,以后各走各的。”
- “合作不愉快,不如趁早吹灯拔蜡,免得日后麻烦。”
-
正式场合例句:
- 经过董事会讨论,决定与长期亏损的子公司吹灯拔蜡,进行资产清算。
- 外交关系恶化导致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被迫吹灯拔蜡。
错误用法
- 字面误解:将成语仅理解为字面的”吹灭灯、拔掉蜡”动作,而忽略其比喻意义。例如:”他每天晚上都吹灯拔蜡后睡觉。”(虽然语法正确,但未能体现成语的深层含义)
- 场合不当:在不适合使用成语的正式场合使用。例如在婚礼上说:”祝新人百年好合,永不吹灯拔蜡。”(极不恰当,带有负面暗示)
- 感情色彩误用:将中性或积极的结束误用为”吹灯拔蜡”。例如:”毕业典礼吹灯拔蜡,同学们各奔前程。”(毕业是正常的人生阶段,不应使用带有断绝意味的成语)
- 对象错误:用于不应终止的事物。例如:”我们要与传统文化吹灯拔蜡。”(传统文化应传承而非断绝)
- 过度使用:在同一个语境中重复使用。例如:”他们吵架后吹灯拔蜡,彻底吹灯拔蜡了所有联系。”(重复使用显得啰嗦)
- 搭配不当:与不相关的动词搭配。例如:”他吹灯拔蜡地完成了作业。”(作业完成是正常过程,无需使用此成语)
- 时间错误:用于描述短暂中断而非彻底结束。例如:”午休时间我们吹灯拔蜡,下午继续工作。”(午休是暂时休息,不是彻底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
抽薪止沸
“抽薪止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u xīn zhǐ fèi,意思是通过消除问题的根源来彻底解决矛盾或危机,而不是仅仅压制表面现象。该成语源自古代军事故事,比喻在处理问题时需找到症结所在并解决。其近义词包括“釜底抽薪”和“斩草除根”,反义词为“治标不治本”和“扬汤止沸”。在治理环境、孩子教育、企业管理等问题上,应采取抽薪止沸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避免误用该成语为暂时缓解而非根本解决处理问题,或用于描述无关情境的场景。
大含细入是什么意思
“大含细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hán xì rù”,意为大智慧和大德行能够包容细微的事物,以宏大的视野观察并理解细微之处。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具备广阔的胸怀和洞察细微的能力。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等,反义词为目光如豆等。文章详细解释了该成语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
擿植索涂是什么意思
擿植索涂的读音擿植索涂(zhì zhí suǒ tú)擿植索涂的含义“擿植索涂”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不择手段地寻找门路或寻找机会。其中,“擿”有寻找的意思,“植”可以理解为种植,即寻找生路;“索”则有寻找、探索之意;“涂”则指道路。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地寻找途径或方法。擿植索涂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后汉书·张堪传》,原句为“擿玉索珠,以通泉源”。该典故中,张堪在寻找水源时,用各种方法寻找,包括用工具挖掘和搜寻,最终找到了水源。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人们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各种方法,不择手段地寻找门路或机会。擿植索涂的近义词千方百计竭尽全力挖空心思千辛万苦穷途末路百折不挠千方百
八字没见一撇
“八字没见一撇”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原意形容事情进展缓慢或轮廓尚不清晰。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古代书法或婚俗有关。其近义词为“尚无头绪、毫无进展、进展缓慢、才刚刚开始、尚未着手”,反义词为“一帆风顺、势如破竹、迅速完成、进展神速、圆满成功”。该成语用于描述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进展情况缓慢或计划刚刚开始的情况。然而,需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特别是在描述已完成或接近完成的事情时,以及在不适合的语境中轻率使用。
使性掼气是什么意思
使性掼气的读音读音:shǐ xìng guàn qì标注拼音:shǐ-xìng-guàn-qì使性掼气的含义“使性掼气”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性格急躁、容易发脾气、不讲理或者任性妄为的行为。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一种无理取闹、蛮横无礼的态度。使性掼气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中,“使性”指的是放纵自己的性情,“掼气”则是一种粗鲁、蛮横的行为。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人们对某种不讲理、任性妄为的行为的描述,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成语。使性掼气的近义词任性妄为脾气暴躁蛮横无理恣意妄为无理取闹使性掼气的反义词温
盗憎主人是什么意思
“盗憎主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zēng zhǔ rén,用来形容行为不端、令人讨厌的人或事物,尤其指不尊重他人、偷窃或擅自占用他人财物的人。该成语源自古代中国的《左传》及民间故事。其近义词包括贼眉鼠眼、窃据要津和偷鸡摸狗等。而反义词包括光明正大、守法奉公和忠诚老实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使用场景。但需注意,该成语带有贬义色彩,应在合适场合使用,避免滥用或误用为褒义或中性词。不恰当的用法包括在正式场合使用或在描述轻微行为不当的场景中使用。总体来说,了解“盗憎主人”这一成语的各个方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冲州撞府
冲州撞府的读音为chōng zhōu zhuàng fǔ,含义为到处奔走、活动于各州府,常用来形容人奔波忙碌、到处游历或办事。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官场文化和社会风俗,典故中包括官场奔波和江湖游历。其近义词有奔波劳碌、辗转各地等,反义词有安居乐业、安土重迁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注意搭配和避免误解。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该成语的用法。
毁冠裂裳是什么意思
“毁冠裂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uǐ guān liè cháng。该成语指撕破帽子和衣裳,形容极度悲痛。其来源于《汉书·贾谊传》,讲述汉文帝时期贾谊因对政治失望而悲愤自责的故事。此外,在历史文献如《左传》中也有相关记载。该成语表达了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或灾难时的极度悲痛之情。近义词包括“悲痛欲绝”、“痛心疾首”等,反义词则为“欣喜若狂”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场合,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免造成误解。正确使用该成语可以丰富语言表达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搔头摸耳是什么意思
文章介绍了“搔头摸耳”这个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感到困惑、焦虑或不知所措时的动作,源于古代文献。近义词包括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茫然无措等。反义词有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处变不惊等。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指出在不适用的场合或语境中以及与其他情绪状态混淆使用时,该成语可能会被误用。
积毁销骨是什么意思
“积毁销骨”是一个成语,形容长期的诋毁和攻击对人的精神或名誉造成极大的伤害。其源自古代社会,反映了对言论的重视和对个人名誉的尊重。该成语不仅指名誉和意志的摧毁,还包括身体伤害。近义词有“众口铄金”等,反义词则是有关称赞和声誉的词汇。在网络时代,不实的言论可能导致积毁销骨的后果。错误使用此成语的方式包括过于字面化的理解、滥用、误用为形容物质上的破坏或短期内的伤害。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