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弓复得
读音
chǔ gōng fù dé
含义
“楚”指楚国;”弓”指弓箭;”复”是再次的意思;”得”表示获得。字面意思是楚国的弓再次得到。这个成语比喻失而复得,特指虽然东西暂时失去,但最终又回到原主手中。
具体含义是指物品或人虽然暂时失去,但最终又回到了原处或原主手中,强调失而复得的喜悦和圆满结局。
典故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贵公》篇中的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带着心爱的宝弓去打猎,不慎将弓遗失在野外。楚王说:”楚人失之,楚人得之,何必寻找?”意思是楚国人丢了弓,还是会被楚国人捡到,不必特意寻找。后来孔子听说此事后评价说:”不如说’人失之,人得之’,何必局限于楚国人呢?”这个故事体现了楚王的豁达和孔子的仁爱思想。
另一个相关典故来自《韩非子·说林上》,记载楚王确实派人寻找并最终找回了这张弓,因此有了”楚弓复得”的说法,强调失而复得的圆满结局。
近义词
- 失而复得:失去后又重新得到,与楚弓复得意思最为接近。
- 物归原主:东西回到原来的主人手中。
- 完璧归赵:特指将完好无损的东西归还给原主,源自蔺相如的故事。
- 珠还合浦:比喻人去而复回或物失而复得,出自《后汉书》。
- 重获至宝:重新获得极为珍贵的东西。
反义词
- 一去不返:失去后永远不再回来。
- 石沉大海:比喻毫无消息或彻底失去。
- 杳无音信:完全没有任何消息,不知去向。
- 覆水难收: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机会或失去东西。
例句
小学低年级(1-3年级)例句:
- 我的铅笔盒丢了,没想到第二天楚弓复得,在失物招领处找到了。
- 弟弟的玩具车被邻居小朋友借走玩,一周后楚弓复得,弟弟可高兴了。
- 图书馆的书我以为弄丢了,结果在书包夹层里楚弓复得。
- 奶奶的眼镜经常找不到,但每次都能楚弓复得。
- 我养的小乌龟从缸里爬出去,三天后居然在花园里楚弓复得。
小学高年级(4-6年级)例句:
- 这次旅行我不小心把相机落在酒店,幸好服务员保管好,让我能够楚弓复得。
- 爷爷珍藏多年的邮票在搬家时不见了,没想到在旧书里楚弓复得。
- 班级的流动红旗上周丢失,今天在储物间楚弓复得,全班欢呼雀跃。
- 我借给同学的小说经过多人传阅后,最终楚弓复得,回到了我手中。
- 妈妈结婚时的戒指在打扫卫生时掉进下水道,专业师傅帮忙楚弓复得。
初中例句:
- 这件文物在战乱中流失海外百年,如今终于楚弓复得,回归祖国博物馆。
- 被盗的名画经过警方不懈努力,最终楚弓复得,物归原主。
- 他离家出走三年后楚弓复得,家人喜极而泣。
- 公司的重要文件被竞争对手窃取,通过法律途径最终楚弓复得。
- 这支失传已久的古曲谱在民间被发现,音乐界为之楚弓复得而振奋。
高中及以上例句:
- 这批流落海外的珍贵典籍几经周折终于楚弓复得,填补了学术研究的空白。
- 失散多年的家族族谱在远房亲戚家中楚弓复得,续写了家族历史。
-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追踪,使濒临灭绝的物种在自然保护区内楚弓复得。
-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髓曾一度被忽视,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楚弓复得。
- 两国经过友好协商,使历史上被掠夺的文物得以楚弓复得,实现了文化的回归。
错误用法
- 用于必然归还的情况:错误示例:”图书馆的书到期必须归还,这真是楚弓复得。”(这是按规定归还,不是意外失而复得)
- 用于购买新物品:错误示例:”我的手机坏了,买了台新的,真是楚弓复得。”(这是替换不是失而复得)
- 用于从未失去的情况:错误示例:”我一直把钱包放在这个抽屉里,从未丢失,真是楚弓复得。”(没有失去的过程)
- 用于彻底失去的情况:错误示例:”我的自行车被偷了,再也找不回来了,这就是楚弓复得。”(与成语意思完全相反)
- 用于抽象概念不恰当:错误示例:”我失去的信心终于楚弓复得了。”(虽然可以理解,但成语多用于具体物品的失而复得)
- 用于故意借出物品:错误示例:”我借给朋友的书他按时还给我了,这就是楚弓复得。”(这是正常的借还关系)
- 用于商业交易:错误示例:”我在拍卖会上买回了祖传的瓷器,这就是楚弓复得。”(通过购买重新获得不符合成语原意)
你可能感兴趣
合浦珠还
合浦珠还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合浦地区珍珠失而复得的传说,读音为hé pǔ zhū huán。它用来形容珍贵的东西失而复得,或者珍贵的人或事物回到原来的地方或手中。这个成语出自南朝宋·朱应的《合浦县令赞治书》。其近义词包括失而复得、返本还原等,反义词为遗失不归或一去不返。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非珍贵物品的失而复得、滥用以及在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成语故事中的幸运和喜悦,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诸多应用实例。
还珠合浦
“还珠合浦”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归还被借走或丢失的珍宝,使两地或两者重新和好或恢复原有的美好状态。典故出自《后汉书·循吏传》,描述了汉朝孟尝如何使珍珠回归合浦的故事。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物归原主、完璧归赵、失而复得等,反义词为遗失不归、弃之不顾等。使用“还珠合浦”时需正确理解其含义和背景故事,避免在不需要归还失物的场合使用,或将其与原本的意思不符的场合混用。
楚得楚弓
“楚得楚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ǔ dé chǔ gōng,比喻失而复得或因祸得福的喜悦。源自春秋时期楚国的故事,讲述楚王遗失弓箭后的喜悦。其近义词包括“失而复得”、“因祸得福”等,反义词为“一无所获”或“得而复失”。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不同场合下的失而复得、意外收获等情境。错误使用会导致语境不清或产生困惑。如:“他的钱包丢失后被人归还,真可谓是楚得楚弓”。
珠还合浦是什么意思
珠还合浦的读音读音:zhū huán hé pǔ拼音注音:zhū(第一声)、huán(第二声)、hé(第二声)、pǔ(第三声)珠还合浦的含义“珠还合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珍宝归还到原来的地方。其中,“珠”指的是珍珠,“合浦”则是古代地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整个成语用来比喻物归原主,或者失去的东西重新回归。每个字的含义如下:“珠”指珍珠,是贵重的物品。“还”表示归还、返回的意思。“合浦”则是地名,与古代的珍宝贸易有关。珠还合浦的典故“珠还合浦”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一个传说。相传在古代,合浦地区盛产珍珠,当地的人们经常到海里采集珍珠。然而,由于过度采集,海里的珍珠逐渐减少,甚至几乎绝迹。当地
楚弓楚得
“楚弓楚得”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失去的东西重新获得或事情结局符合期望。源自春秋时期楚国一位射手遗失的弓最终归还的故事,也传达了宿命的观念。这个成语的近义词有“物归原主”、“失而复得”,反义词有“去无回”、“得而复失”。使用成语时需注意语境恰当性,避免与贬义或负面含义的词语混淆。文章提供的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恰当使用。
盗玉窃钩
盗玉窃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yù qiè gōu,常用来形容那些看似微小却带有欺诈性质的不当行为或贪小便宜的行为。该成语源自古代的寓言故事,与古代礼仪和道德观念有关。它的典故源自《庄子·胠箧篇》中的情节,被用来比喻贪图小利而忽视大义的行为。盗玉窃钩的近义词包括偷鸡摸狗、蝇头微利等,反义词则是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等。使用时应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
合浦还珠
合浦还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é pǔ huán zhū,指归还失物,比喻归还所借或遗失之物。源自古代合浦地区因县令治理后海水恢复、珍珠重现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办事得法、物归原主。其近义词包括返璧归赵、完璧归赵等,反义词为遗失不归、占为己有等。合浦还珠在句子中的使用需恰当,需涉及到归还失物的情境。不恰当的使用方式包括在不合适当的场合使用以及与原意相悖的使用方式。
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什么意思
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读音读音:tóu jī bù zhe shí bǎ mǐ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含义“偷鸡不着蚀把米”是一句常用的汉语成语,意思是本想占小便宜,结果却损失更多。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指偷鸡没有成功,反而损失了自己的米。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贪图小利,却最终因小失大的人或行为。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人想偷鸡,但没成功,反而被鸡啄了一下。他为了报复,就顺手拿了一把米去引诱鸡,但最终不但没有得到鸡,还把米给弄丢了。这个典故形象地描绘了贪图小利反而损失更多的情形。偷鸡不着蚀把米的近义词得不偿失损人不利己舍本逐末贪小失大偷鸡不着蚀把米的反义词一举两得互利共赢
打破迷关
“打破迷关”的读音为dǎ pò mí guān,意味着摆脱困惑或迷惑的状态,解除难题或困境,找到正确的方向或答案。这一成语源自古代传说或故事,描述人们通过智慧、勇气或特殊方法摆脱困境的情节。其近义词如解除困惑、摆脱困境等,都表达了相似的含义。反义词如陷入困境、迷失方向等,则表达了相反的状态。在使用“打破迷关”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语、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不当搭配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表达摆脱困境、找到正确答案等方面具有强大的表现力。
翻箱倒柜
“翻箱倒柜”是一个成语,形容人为了寻找某物而彻底翻检、搜寻各个角落和柜子。这个成语没有具体的典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它的近义词包括寻踪觅迹、搜索无遗等,反义词则有一目了然、草率从事等。在用法上,该成语常用来描述人们为了寻找某物而进行的急切、彻底的搜寻行动,带有一种紧张和仔细的意味,不宜用于轻松或愉快的情境。错误用法示例包括使用不当的形容词或副词来修饰“翻箱倒柜”,以及将其用于不符合其含义的情境。例如,他为了找一本旧书,几乎把整个书房都翻箱倒柜地搜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