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惨不忍言”详解
读音
拼音:cǎn bù rěn yán
含义
- 惨:悲惨、凄惨,形容极度痛苦或不幸。
- 不:否定词,表示“无法”。
- 忍:忍受、忍耐。
- 言:说、描述。
整体含义:形容情况极其悲惨,让人不忍心去描述或提及。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武的悲惨遭遇,后人用“惨不忍言”形容其境况。
- 《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场景,史学家司马迁用类似表达形容其悲壮结局。
- 《资治通鉴》:记载战乱中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史官常以“惨不忍言”概括。
近义词
- 惨不忍睹:形容景象极其悲惨,不忍心看。
-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或故事内容过于悲惨,让人无法读完。
- 痛心疾首:形容极度痛心,难以忍受。
- 触目惊心:形容看到的情景令人震惊且悲痛。
反义词
- 喜闻乐见:形容事情让人高兴,愿意看到或听到。
- 赏心悦目:形容景色或事物美好,让人心情愉悦。
-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 津津乐道:形容对某事感兴趣,乐于谈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那只受伤的小鸟羽毛掉了好多,真是惨不忍言。
- 地震后的场景让人看了惨不忍言。
-
小学高年级:
- 战争让许多孩子失去家人,他们的遭遇惨不忍言。
- 车祸现场的情况惨不忍言,路人纷纷掩面而走。
-
初中:
- 历史书上记载的南京大屠杀,其惨状令人惨不忍言。
- 贫困山区的孩子们生活条件之差,简直惨不忍言。
-
高中及以上:
- 这部纪录片揭露了野生动物被猎杀的惨状,画面惨不忍言。
- 小说中描写的饥荒年代,百姓的苦难惨不忍言。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
- 错误: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惨不忍言。(程度过轻,不适用)
- 错误:他考试没及格,心情惨不忍言。(情感不符,应使用“沮丧”等词)
- 错误:这部电影的结局有点惨不忍言。(若只是伤感,而非极度悲惨,则用词不当)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地震后的废墟惨不忍睹,大家都不忍心看。(正确,但“惨不忍言”更侧重“无法描述”)
- 错误:他的经历让人惨不忍言,我听了都哭了。(若只是难过,而非无法描述,则用词不准确)
总结:“惨不忍言”用于形容极端悲惨、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况,不可滥用或用于轻微负面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闭口不言
“闭口不言”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kǒu bù yán,指紧闭嘴巴,不发出任何声音,形容沉默不语、保守秘密或不愿开口说话的状态。该成语出自《论语·阳货篇》,强调了人的沉默和不愿意表露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其含义还包括了对于某些情况或话题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或评论的态度。同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或滥用该成语,以免造成误解或不当使用的情况发生。
饿殍枕藉
“饿殍枕藉”是一个成语,形容饿死的人极多,尸体堆叠的景象。源自古代文献记载,常用来形容极度饥荒或灾难的严重程度。该成语的典故源自《左传》等古代文献。其近义词包括“饿殍遍野”、“饿莩遍野”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人丁兴旺”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的使用环境和含义,避免滥用或误解。错误场景包括滥用成语和误用成语含义。
家败人亡
本文介绍了成语“家败人亡”的读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用于描述家庭遭遇重大不幸,导致衰败和成员离散的情况。文章还提供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以强调其使用的恰当性。通过多个例子,展示了家败人亡的悲惨情景。
惨不忍闻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不忍闻”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与反义词,以及常见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极度悲惨、令人无法忍受听闻的情景或事情。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避免滥用。
鬼哭神嚎
成语“鬼哭神嚎”用来形容极度悲伤或恐惧的氛围,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文学作品。其典故将鬼神的哭泣与人间悲惨的场景相联系。近义词包括悲声载道、声泪俱下和哀鸿遍野等。反义词则是欢声笑语和宁静祥和。在使用时需注意其固定结构和恰当的场合,不能随意搭配词语或改变结构,更不能在庆祝或欢乐场合使用。
哀感天地
“哀感天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āi gǎn tiān dì。它表示因某事或某情感深深感动于天地,形容情感深沉、悲壮。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形容历史事件或人物事迹的悲壮和感人之处。它的近义词包括悲天悯人、感慨万千、令人动容、感天动地等。反义词则为无动于衷、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和情感,避免滥用或误用。
触目崩心
"触目崩心"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ù mù bēng xīn,形容看到某种景象或事物时内心感到极度悲伤、痛苦,无法承受。其源于古代文学作品,描述的是内心受到强烈冲击后的极度悲伤情绪。该成语的近义词如悲痛欲绝、心如刀割等,表示极度悲伤和痛苦的情绪;反义词如欢欣鼓舞、心花怒放等,表示内心非常高兴和愉悦的情绪。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以及在类似语境下选择使用其他合适的成语。
短吃少穿
短吃少读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生活贫困的状态,形容缺乏基本的生活物资和食物。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个成语的读音为duǎn chī shǎo chuān。其含义强调了人们在物质上的匮乏和困难。其近义词有生活困苦、衣食无着等,反义词有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搭配不当以及滥用乱用等错误用法。
家散人亡
“家散人亡”是一个成语,形容家庭遭遇变故,亲人离世,家庭分散的悲惨后果。其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如项羽乌江自刎等。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等,反义词有家和万事兴、阖家欢乐等。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家庭遭遇灾难或不幸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情景。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在轻微的家庭问题或个人困境中使用,也要避免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误用。
惊心惨目
“惊心惨目”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令人感到极度震惊和悲痛的事情或场景。其含义包括令人心灵受到极大震动和震撼以及看到后感到极度悲伤和痛苦。该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描述令人感到极度悲伤或恐怖的场景。其近义词有触目惊心、惨不忍睹等,反义词有赏心悦目等。使用时应根据场合和语境正确使用,避免误用。该成语对于描述令人极度悲伤或痛苦的情景非常贴切,能够帮助人们更准确地表达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