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松啖柏:探秘这一古老成语的深意
读音
cān sōng dàn bó
含义
“餐松啖柏”由四个字组成:
- 餐:吃
- 松:松树,这里指松树的果实或嫩叶
- 啖:吃
- 柏:柏树,这里指柏树的果实或嫩叶
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吃松果,食柏叶”,用来形容生活极其清苦简朴,或者指隐士远离尘世、以自然之物为食的生活状态。更深层次的含义是赞美那些甘于清贫、不慕荣利的高尚品格。
典故
- 《庄子·让王》记载:”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召而来,吾语之。’子路、子贡入。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执干而舞。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故许由娱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这段文字虽未直接使用”餐松啖柏”四字,但其中”松柏之茂”的比喻和隐士生活的描述,为后世这一成语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
- 《晋书·嵇康传》记载:”康尝采药游山泽,会其得意,忽焉忘反。时有樵苏者遇之,咸谓为神。至汲郡山中见孙登,康遂从之游。登沈默自守,无所言说。康临去,登曰:’君性烈而才隽,其能免乎!’康又遇王烈,共入山,烈尝得石髓如饴,即自服半,余半与康,皆凝而为石。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烈乃叹曰:’叔夜志趣非常而辄不遇,命也!'”这段记载展现了魏晋时期隐士们餐风饮露、与自然为伴的生活状态,为”餐松啖柏”这一意象提供了现实参照。
- 唐代诗人王维在《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中写道:”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诗中描绘的隐士生活与”餐松啖柏”所表达的意境高度契合,展现了文人雅士对简朴自然生活的向往。
近义词
- 饮露餐霞:形容超脱尘世、清高绝俗的生活。
- 箪食瓢饮:形容生活清贫但自得其乐。
- 粗茶淡饭:指简单朴素的饮食生活。
- 清心寡欲:心境清静,欲望很少。
- 岩居穴处:住在深山洞穴中,指隐居生活。
反义词
- 锦衣玉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 钟鸣鼎食:古代富贵人家击钟列鼎而食,形容生活奢侈豪华。
- 纸醉金迷:形容奢侈糜烂的生活。
- 骄奢淫逸: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
- 食前方丈:吃饭时面前摆满一丈见方的食物,形容生活极其奢侈。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爷爷住在山上,餐松啖柏,生活很简单。
- 故事里的仙人餐松啖柏,不吃饭店的饭菜。
-
小学高年级:
- 在古代,有些隐士宁愿餐松啖柏,也不愿做官。
- 这本书描写了一位餐松啖柏的老道士,他活了一百多岁。
-
初中:
- 陶渊明辞官归隐后,过着近乎餐松啖柏的生活,却写出了最美的田园诗。
- 现代人很难想象餐松啖柏的生活,但古人认为这能修身养性。
-
高中:
-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餐松啖柏的生活方式显得尤为珍贵。
- 道家追求自然简朴,餐松啖柏是他们修行的一种方式。
-
大学及以上:
- 从”餐松啖柏”到”绿色生活”,中国人对简朴自然的追求有着悠久传统。
- 当代生态主义者推崇的极简生活,与古人餐松啖柏的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
文学创作:
- 山间雾气缭绕,一位白发老者端坐青石之上,餐松啖柏,神态安详。
- 他厌倦了官场倾轧,决定效仿古人,到深山中餐松啖柏,寻求内心的宁静。
-
学术写作:
- “餐松啖柏”作为中国隐逸文化的重要意象,体现了古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魏晋时期的隐士们通过餐松啖柏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世俗价值观的超越。
-
日常对话:
- A:你最近怎么瘦了这么多?
B:工作太忙了,几乎餐松啖柏了。
- A:你最近怎么瘦了这么多?
-
新闻报道:
- 这位环保主义者践行极简生活,自称现代版的”餐松啖柏”。
-
广告文案:
- 远离城市喧嚣,体验餐松啖柏的禅意生活——某某山居度假村欢迎您。
错误用法
-
形容饮食简单但不至于极端:
- 错误:我最近减肥,每天只吃沙拉,简直是餐松啖柏。
- 解析:”餐松啖柏”形容极其清苦的生活,普通节食减肥不适用。
-
用于形容食物难吃:
- 错误:学校食堂的饭菜太难吃了,跟餐松啖柏一样。
- 解析:成语强调的是自愿选择的简朴生活,而非被迫接受的低质量饮食。
-
用于形容素食主义:
- 错误:作为素食主义者,我餐松啖柏已经五年了。
- 解析:素食是饮食选择,与”餐松啖柏”表达的隐士生活境界不同。
-
用于形容野外生存:
- 错误:那次野外生存训练,我们真的体验了餐松啖柏的日子。
- 解析:成语特指长期的生活方式,而非短期的生存体验。
-
用于经济困难:
- 错误:公司最近资金紧张,员工们都在餐松啖柏。
- 解析:成语不适用于形容经济困境,而是主动选择的清高生活方式。
-
用于形容饮食不规律:
- 错误:他工作太忙,经常餐松啖柏,不按时吃饭。
- 解析:成语不表示饮食不规律,而是特定的生活方式。
-
用于形容食物量少:
- 错误:这家餐厅的份量太少了,简直是餐松啖柏。
- 解析:成语不用于批评食物份量,误用了其象征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
探寻古诗词中的蕨类意象 从《诗经》到明清的隐逸文化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蕨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蕨作为一种植物,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自然之美和抒发诗人情感。通过解析多首描写蕨的诗词,文章阐述了蕨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文章还强调了蕨草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寄托,并呼吁珍惜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保护自然环境。
关于素食诗词
关于素食诗词(第1篇)关于素食诗词,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虽没有明确的主题类别,但一些诗人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哲理观念为引子,不经意间将素食的生活情趣与自然之趣融为一体,写下了许多关于素食的诗句。下面是一些关于素食的古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食笋诗》作者:白居易朝代:唐原文:紫笋嫩如玉,清香胜醍醐。常餐不思肉,故入君诗无。解析:白居易的《食笋诗》以笋为食,赞美了素食的清新与美味。诗中以笋的嫩滑如玉、清香胜过醍醐来形容素食的独特风味。《和文潜赠熊主簿二首·其一》作者:苏辙朝代:宋原文:青青竹笋新出林,细切精脍如素琴。味同野蔌宁堪比,色似碧玉更可人。解析:苏辙的
描写吃饭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吃饭的古诗词的赏析。文章中列举了多篇关于饮食的古诗词,包括描写食物的色香味、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等。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对美食的追求和享受,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感悟。饮食不仅是满足生理需求的行为,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生活情趣的体现。让我们在品味古诗词的同时也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关于吃的诗词
关于吃的诗词(第1篇)关于吃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中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食物的色香味,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情感世界。以下是一些关于吃的诗词,以及它们的全文、作者、朝代和解析。一、诗词列表《食荔枝》作者:苏轼(宋)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解析:此诗写出了荔枝的鲜美和作者对它的喜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地域文化。《悯农》作者:李绅(唐)原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解析:此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强调了节约食物的重要性。《渔家傲·秋思》作者:范仲淹
淡泊明志
本文介绍了成语“布衣蔬食”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生活简朴,穿布衣,吃素食,强调简朴清贫的生活方式。其源于古代追求道义和理想的人,后来也用来形容注重精神追求和内心修养的人。使用时要正确理解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
饮水啜菽是什么意思
饮水啜菽的读音读音:yǐn shuǐ chuò shú标注拼音:yǐn(第三声),shui(第三声),chuò(第四声),shú(第二声)饮水啜菽的含义“饮水啜菽”是一个古代成语,用来形容生活清苦,食物简单朴素。其中,“饮水”指的是只喝清水,“啜菽”指的是吃大豆等粗粮。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形容人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饮水啜菽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其中有“子路憔悴而食藜藿之羹,饮水啜菽”的记载。据传子路在战乱时期生活困苦,只能以野菜为食,表现了其节俭清苦的生活态度。后来人们便用“饮水啜菽”这个成语来形容生活简朴、清苦。此外,该成语也与古代的隐士生活有关。在古代,许多隐士为了追求内
草衣木食
草衣木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ǎo yī mù shí。它描述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指人以草衣和树果为食,形容生活简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然的生活方式。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他们远离尘世,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草衣木食的近义词有粗茶淡饭、布衣蔬食等,反义词包括锦衣玉食等。在使用草衣木食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误解含义、滥用搭配以及不考虑语境等错误用法。该成语描述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的生活方式,让人心生敬仰。
歠菽饮水
文章介绍了“歠菽饮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生活清苦简朴或节俭自守,源于古代隐士或贫苦人士的生活方式。近义词有节衣缩食、粗茶淡饭、安贫乐道等,反义词有奢侈浪费、锦衣玉食、贪图享乐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避免误用的重要性。
餐松饮涧
“餐松饮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隐逸生活或自然风光的清静无为、超脱尘世的境界。其典故源于古代隐士生活,出自《后汉书》等古籍。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餐风饮露、隐居山林、逍遥自在等,反义词有尘世纷扰、繁华喧嚣等。该成语的例句常用于描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或羡慕。然而,错误地将“餐松饮涧”用于形容食物或饮料的丰盛和美味,或在语境中误用该成语是不正确的。正确的使用方式应该是用来形容一种追求自然和宁静的生活方式,远离尘世的喧嚣。
布衣韦带
布衣韦带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读音为bù yī wéi dài,意思是指古代士人穿着简朴的衣服,形容生活简朴、清贫自守的形象。这个成语源于历史典故,如今含义已扩大,形容人清正廉洁、不图名利的高尚品质。它的近义词包括清贫自守、廉洁奉公等,反义词则是贪污腐化、奢华浮夸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可以形容那些保持着高尚品质、清正廉洁的人,让人们感受到他们的精神风貌和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