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餐葩饮露」详解
读音
餐葩饮露:cān pā yǐn lù
含义
- 餐:吃。
- 葩(pā):花,特指美丽的花朵。
- 饮:喝。
- 露:露水。
整体含义:字面意思是“吃花朵、喝露水”,比喻超脱世俗、清高淡雅的生活方式,常用于形容隐士或修道者的清贫生活,也可指追求精神纯净、不染尘俗的境界。
典故
-
《庄子·逍遥游》: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庄子描绘的神仙形象,不食人间烟火,以风露为食,成为后世“餐葩饮露”意境的源头之一。 -
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以高洁的花露为饮食,象征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 - 道教典籍:
道教修炼者常以“辟谷”修行,认为服食花露可净化身心,接近“餐葩饮露”的境界。
近义词
- 吸风饮露:形容超脱凡俗,不食人间烟火。
- 不食周粟:比喻坚守节操,拒绝世俗诱惑。
- 清心寡欲:心境清净,欲望淡泊。
- 超然物外:超脱于世俗之外。
反义词
- 饫甘餍肥:饱食肥美的食物,形容生活奢侈。
- 酒池肉林:形容极度奢靡的生活。
- 纸醉金迷:沉迷于繁华享乐的生活。
- 俗不可耐:庸俗得让人无法忍受。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童话里的仙子每天餐葩饮露,住在花丛中。(适合童话故事)
- 小蝴蝶在花园里飞来飞去,像是在餐葩饮露。(拟人化描写)
-
小学高年级:
- 古代隐士远离城市,过着餐葩饮露的生活。(历史故事)
-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向往餐葩饮露的清净生活。(文学赏析)
-
初中:
- 陶渊明归隐田园,虽未真正餐葩饮露,却展现了相似的精神追求。(人物分析)
- 修道者追求餐葩饮露的境界,以净化身心。(宗教文化)
-
高中及以上:
- 庄子笔下的神人餐葩饮露,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哲学探讨)
-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餐葩饮露成为一种精神乌托邦。(社会评论)
错误用法
-
形容美食:
- ❌“这家餐厅的菜色精致,简直是餐葩饮露。”
(错误:成语形容清贫超脱,而非美味。)
- ❌“这家餐厅的菜色精致,简直是餐葩饮露。”
-
描写现代生活:
- ❌“他每天喝果汁、吃沙拉,过得像餐葩饮露一样。”
(错误:成语强调精神境界,非健康饮食。)
- ❌“他每天喝果汁、吃沙拉,过得像餐葩饮露一样。”
-
贬义使用:
- ❌“他整天不干活,只会餐葩饮露,真是懒散。”
(错误:成语含褒义,不可用于批评。)
- ❌“他整天不干活,只会餐葩饮露,真是懒散。”
-
字面直译:
- ❌“蜜蜂采花蜜,就是餐葩饮露。”
(错误:成语用于人,非动物行为。)
- ❌“蜜蜂采花蜜,就是餐葩饮露。”
总结:“餐葩饮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象征意义,避免望文生义或语境不符的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闲适生活的古典诗词 探寻中国文人无事之诗中的悠然境界
无事之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闲适美学"无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简单的"没有事情",而是一种超脱功利、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在古典诗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无事"主题,展现了文人雅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几位代表性诗人的"无事"诗词,解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与美学价值。王维《酬张少府》朝代:唐代作者: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解析:此诗展现了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生活状态。"万事不关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世俗纷扰的主动疏离。"松风"、"山月"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空灵意境,"解带"、"弹琴"的动作描写则体现了身心
关于修心的诗词
关于修心的诗词(第1篇)关于修心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静夜思作者:白居易(唐代)原文:修心悟道自清净,万法皆空道未离。独坐空山无人问,天地苍茫自吟诗。坐禅语作者:贾岛(唐代)原文:秋水长流万丈清,心随孤鹤去寻僧。了无一物堪留碍,日月常悬定坐灯。醒世良言作者:元稹(唐代)原文:本无是非别轻重,一心不念五色道。世间万物皆如梦,修心悟道得真道。禅意作者:王维(唐代)原文:心静自然凉,清风吹不惊。万法皆如幻,修心悟道明。悟道作者:李煜(南唐)原文:人道修行苦,我道悟心清。云烟随逝水,明月照禅情。二、诗词解析以上这些诗词都是关于修心的主题,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和角度表达了修心的重要性以及修心的过程和
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解析 探寻袈裟背后的10首经典诗作与文化意蕴
袈裟之上的诗韵:历代诗词中的僧衣意象与文化意蕴僧衣,这一方简朴的布料,承载着千年佛门的清净与庄严。在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僧衣不仅是出家人的外在标识,更成为寄托宗教情怀、人生感悟的重要意象。从王维的"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到苏轼的"锦袍玉带仍父风,拄颐长剑大梁公",僧衣在诗词中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唐代诗佛王维在《积雨辋川庄作》中写道:"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这位半官半隐的诗人,以僧衣般的清净心境描绘出辋川别业的幽静生活。诗中虽未直接出现"僧衣"二字,但"清斋"一词暗示着斋戒时的素净衣着,与僧侣修行生活相呼应。王维将僧衣所代表的精神境界融入山水田园,创造出空灵淡远的
10首关于飞翔的古诗词赏析 从庄子逍遥游到李白扶摇直上解读诗人笔下的自由与理想
本文介绍了描写飞翔主题的古诗词及其文化内涵。文章分析了多篇描写飞翔的诗词,从不同朝代和不同作者的角度出发,深入解析了古诗词中飞翔意象的多元表达。文章指出,飞翔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人们内心情感和追求的写照,体现了人们对自由、梦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飞翔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符号之一,代表着人们对超越现实的向往和对未来的追求。文章最后强调,古诗词中的飞翔意象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飞翔带来的无限可能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餐霞漱瀣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词语“餐霞漱瀣”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提供了多个例句。该词语形容人的风度或境界超脱尘世,过着清心寡欲的生活。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修炼之法,常用于文人雅集中。使用时要注意避免滥用、与其他词语混用,以及在职场环境和描述普通人日常生活时使用不当。
餐霞饮液是什么意思
"餐霞饮液"是一个源自古代道家和神仙传说的成语,读音为cān yá yǐn yè,形容人追求长生不老,通过修炼道法、食用仙药、饮服灵液等方式达到超脱生死的目的。其典故源自古代道家文献,也常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近义词包括长生不老、服食仙药、修炼道法等,反义词为贪生怕死、短命早逝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文化背景和正确用法,避免错误使用。该成语描绘了人们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以及修行者隐居山林、修炼道法的理想生活状态。
餐霞饮瀣是什么意思
“餐霞饮瀣”是一个描绘超凡脱俗、清心寡欲生活态度的古老成语,来源于道家文化,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高远。其典故源于古代道家的修炼境界,表示以天地精华为食的仙人生活。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清心寡欲、超凡脱俗等,反义词则是贪图享乐、浮躁追求名利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需结合具体语境,避免误用或误解。
不食烟火
“不食烟火”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世俗的烦恼和欲望,心境高远,超脱尘世。源于古代隐士和修行者的生活状态,也可能与道家思想有关。近义词如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等,反义词为沉溺世俗、贪恋名利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含义和用法,避免错误理解。例如,不能用于形容食物或烟火的场景。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精神境界或性格特点,表达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满足的意境。
餐云卧石是什么意思
“餐云卧石”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隐居生活清静安闲,不问世事,象征着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其含义是以云为伴,以石为枕,表现一种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生活状态。该成语最早源于古代隐士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用来形容人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心境。其近义词包括清心寡欲、淡泊名利、隐居山林等,反义词有贪图名利、浮躁不宁、奔波劳碌等。使用“餐云卧石”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用于描述忙碌、喧嚣的生活环境或状态,或与其他无关的词语混淆使用。应理解其隐含的清心寡欲、追求内心宁静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