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痛不痒”详解
读音
bù tòng bù yǎng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是”。
- 痛:疼痛,比喻深刻的感受或影响。
- 痒:发痒,比喻轻微的刺激或触动。
- 整体含义:形容言论、行为或事物既不深刻也不轻微,缺乏实质性的影响或意义,常带有贬义,指无关紧要、敷衍了事的状态。
典故
- 《庄子·养生主》:庄子提到”不痛不痒”的状态,比喻人处于一种既不深刻也不肤浅的中庸境界,但后世多用于贬义。
- 《后汉书·张衡传》:张衡批评某些官员的谏言”不痛不痒”,无法切中时弊,后来成为成语的典型用例。
- 宋代笔记《鹤林玉露》:记载士大夫批评朝廷政策”不痛不痒”,未能解决民间疾苦。
近义词
- 无关痛痒:指事情与自身利益无关,或不重要。
- 隔靴搔痒:比喻说话或做事不切实际,未能解决问题。
- 敷衍了事:做事不认真,随便应付。
- 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时对重要内容一带而过。
反义词
- 切中要害:指言论或行动直接针对关键问题。
- 一针见血: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切中本质。
- 刻骨铭心:形容感受或记忆极为深刻。
- 痛心疾首:形容极度痛恨或悲伤。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老师的批评不痛不痒,小明根本没听进去。
- 小学高年级:这篇作文的评语不痛不痒,没有指出具体问题。
- 初中:政府的环保措施不痛不痒,污染问题依然严重。
- 高中:他的演讲内容不痛不痒,缺乏深刻的见解。
- 大学及以上:这份调查报告的分析不痛不痒,未能揭示问题的本质。
- 日常生活:老板的反馈不痛不痒,员工不知道如何改进。
- 职场场景:这次绩效考核的评语不痛不痒,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 文学评论:这部小说的结尾不痛不痒,让读者感到失望。
- 政治批评:官员的回应不痛不痒,民众的不满情绪并未缓解。
- 商业分析:公司的改革方案不痛不痒,市场反应平淡。
- 教育领域:学校的整改措施不痛不痒,教学质量未见提升。
- 医疗行业:这种药物的效果不痛不痒,患者病情没有明显改善。
- 科技评论:新手机的功能升级不痛不痒,消费者购买意愿不高。
- 体育报道:教练的战术调整不痛不痒,球队依然输球。
- 影视评价:这部电影的剧情不痛不痒,观众反响一般。
- 社交场合:他的道歉不痛不痒,朋友仍然生气。
- 法律案例:法官的判决不痛不痒,未能起到震慑作用。
- 历史分析:当时的改革措施不痛不痒,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 心理学: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不痛不痒,患者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 国际关系:外交部的声明不痛不痒,未能缓解紧张局势。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中性词:
- ❌ “他的建议不痛不痒,大家都很满意。”(应为贬义)
- ✅ “他的建议不痛不痒,大家觉得没有实际帮助。”
-
误用为褒义词:
- ❌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不痛不痒。”(矛盾)
- ✅ “这篇文章写得很好,一针见血。”
-
误用于形容生理感受:
- ❌ “我的伤口不痛不痒,恢复得很好。”(应用”不疼不痒”)
- ✅ “他的批评不痛不痒,我根本没在意。”
-
误用于极端情况:
- ❌ “这次地震的破坏不痛不痒。”(应用”轻微”或”严重”)
- ✅ “这次会议的讨论不痛不痒,没有达成任何决议。”
-
误用于完全无关的语境:
- ❌ “今天的天气不痛不痒。”(不合逻辑)
- ✅ “今天的会议内容不痛不痒,毫无新意。”
“不痛不痒”多用于批评或贬义语境,使用时需注意情感色彩和适用场景。
你可能感兴趣
不知痛痒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知痛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该成语形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或他人的痛苦感受缺乏敏感和认识。文章还提供了错误用法示例及解析,提醒读者在适用时要注意语境。希望以上内容对读者有所帮助。
切中时弊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切中时弊”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给出了一些例句。该成语强调言论、措施或行动能够准确指出或解决当前社会或时代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根据具体语境判断,避免误用。
闻过则喜是什么意思
闻过则喜的读音读音:wén guò zé xǐ拼音注音:wén/g/uò/z/é/xǐ闻过则喜的含义“闻过则喜”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或错误时,能够欣然接受并感到高兴。这个成语体现了谦虚、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错误的态度。闻过则喜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君子,他们常常以谦虚、虚心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例如,孔子曾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体现了对知识的谦逊态度,也体现了闻过则喜的精神。此外,历史上还有很多名人因为虚心接受批评而获得成功的故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因为善于听取意见而使国家繁荣昌盛。闻过则喜的近义词虚怀若谷:形容心胸开阔,能容纳不同
鞭辟向里
“鞭辟向里”是一个成语,意味着鞭策自己深入事物的内部,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探究。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强调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性。它的近义词包括深入浅出、洞若观火、入木三分和精益求精,反义词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和半途而废。该成语用于形容工作或研究时的深入探究精神,但在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误用为贬义或滥用于表面现象的描述。
耳边风
“耳边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ěr biān fēng,意指对他人的话语或劝告不加重视,不认真对待。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中的典故。其近义词包括置若罔闻、充耳不闻等,反义词则为洗耳恭听、认真对待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解和滥用,应根据具体语境和含义来使用,以体现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
直言正谏是什么意思
直言正谏的读音拼音:zhí yán zhèng jiàn注音:zhí yán / zhèng jiàn直言正谏的含义“直言正谏”是指直率而正直地劝告,特别是对上级或尊长进行忠告和劝谏。此成语含有勇于直言,不避讳事实,对事物发表客观公正意见的意味。它也指那些秉持正义,不畏强权,敢于进言的人。直言正谏的典故“直言正谏”的典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的朝堂文化。在古代,臣子们常常通过进谏君王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其中,那些直率而公正地提出意见的臣子被视为有德之士。例如,古代的魏征就以直言正谏著称,他多次向唐太宗提出忠告和批评,帮助皇帝改正过失。这种直言不讳的精神被后世传颂,并形成了“直言正谏”这一成语。直
鄙俚浅陋
鄙俚浅陋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 lǐ qiǎn lòu。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的言谈举止粗俗,缺乏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该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以理解为用于形容古代社会中缺乏文化修养的人。其近义词包括粗俗浅薄、鄙俗无知等,反义词则是文雅高深、学识渊博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语气把握,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冒犯。该成语错误用法需注意,不应随意用来形容他人,以免误解和冒犯。
胆小怕事
“胆小怕事”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性格懦弱、缺乏勇气和决断力的人,面对困难或挑战时容易退缩。该成语中的“胆”指勇气,“小”表示缺乏,而“怕”是害怕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其含义。此外,“胆小怕事”有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并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些错误用法需要注意。文章详细列举了胆小怕事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及错误用法。
长篇累牍
本文介绍了成语“长篇累牍”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文章或讲话内容冗长、篇幅巨大,强调了篇幅过长和内容繁复的特点。文章还提供了关于该成语的详细解释和示例,并指出了在不同场合下的正确使用方式。如需更多信息,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废话连篇
本文介绍了成语“废话连篇”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相关的近义词、反义词等。这个成语用于形容说话空洞无实际意义或价值,给人一种啰嗦繁琐的印象。“废话连篇”没有明确典故或出处,是人们日常创造出来的词汇。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如使用不当场合和与“长篇大论”混淆使用等。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