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能赞一辞”详解
读音
bù néng zàn yī cí
含义
- 不能:无法、做不到。
- 赞:赞美、称赞。
- 一辞:一句话、一个词。
整体含义:形容对某事物或某人的表现极为完美,以至于无法再添加任何赞美之词,表示极高的评价。
典故
-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晚年修订《春秋》,弟子们认为其文辞精妙绝伦,无人能再增删一字,故称“不能赞一辞”。 - 《汉书·扬雄传》:
扬雄作《太玄经》,时人评价其文“深妙入神”,学者“不能赞一辞”。
近义词
- 无懈可击:形容完美到找不到任何缺点。
- 叹为观止:赞美事物好到极点。
- 登峰造极:水平达到最高境界。
- 完美无缺:没有任何缺陷。
反义词
- 漏洞百出:形容问题或错误极多。
- 不堪入目:差到无法直视。
-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优点值得称道。
例句
- 小学低年级:这幅画画得太棒了,我简直不能赞一辞!
- 小学高年级:他的演讲精彩绝伦,评委们都觉得不能赞一辞。
- 初中:这部小说的情节和文笔都无可挑剔,读者纷纷表示不能赞一辞。
- 高中:科学家的这项研究成果令人震撼,同行专家也认为不能赞一辞。
- 大学及以上:他的理论体系严谨深邃,学界泰斗亦不能赞一辞。
- 日常口语: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我真是不能赞一辞!
- 书面表达:此工程设计精妙,专家评审会上无人能赞一辞。
- 文学评论:鲁迅的杂文犀利深刻,后世学者多不能赞一辞。
- 艺术评价: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堪称经典,乐评家皆不能赞一辞。
- 职场评价:她的方案完美无缺,上司看后表示不能赞一辞。
错误用法
- 用于负面评价:
❌ 错误例句:“这篇文章写得乱七八糟,真是不能赞一辞。”
(“不能赞一辞”只能用于赞美,不能用于批评。) - 形容普通事物:
❌ 错误例句:“这杯水很普通,不能赞一辞。”
(成语适用于极高水平的赞美,不适用于平凡事物。) - 误用为“无法评价”:
❌ 错误例句:“我对这个问题不了解,不能赞一辞。”
(成语强调“无法再赞美”,而非“无法评价”。)
“不能赞一辞”是一个高级赞美成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哦!
你可能感兴趣
不赞一词
不赞一词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zàn yī cí。其含义为沉默不语或对于某事不发表意见。该成语源于《史记·滑稽列传》中的故事,用来形容人的沉默或赞同但不表态。不赞一词的近义词有默不作声、缄口不言等,反义词有侃侃而谈、口若悬河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适用场合和语境,避免误解和错误用法。例如,在会议中或面对困难时,有人可能选择不赞一词来保持沉默或深思熟虑。
历代诗词如何歌颂管仲 10首写管仲的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描写管仲的诗词的多个篇章,展示了管仲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管仲作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智慧和才能被后人所传颂,成为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题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管仲的智慧、才能和功绩,以及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这些诗词不仅是对管仲的赞美,也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赏析这些诗词,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管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管仲的形象也激励着人们追求智慧、忠诚和奉献,成为了一种永恒的文化价值。
描写阮籍的诗词
阮籍,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诗才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后世所敬仰的对象。他的诗词作品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魅力与文化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阮籍的诗词与文化魅力。首先,通过几首不同的诗词来展现阮籍的文学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阮籍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和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世界的洞察。同时,这些诗词也展现了阮籍的个性和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使人们对他的才情和志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其次,阮籍的文化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上,更体现在他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深度上。他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阮籍的人生观和文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
朱元璋诗词赏析 10首经典诗作揭秘帝王铁血与诗心
铁血与诗心:历史镜像中的朱元璋诗词探微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明太祖朱元璋的诗词创作可谓独树一帜。这位出身草莽的皇帝,其诗作既有"杀尽江南百万兵"的肃杀之气,也有"百花发时我不发"的韬晦之智,更不乏"笑谈终觉愧清风"的自省之意。朱元璋诗词数量虽不多,却如同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这位传奇帝王复杂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趣味。一、帝王诗篇:朱元璋的自作诗词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数亲自创作诗词的帝王之一,朱元璋存世诗作约三十余首,主要收录于《明太祖御制文集》中。这些作品大多创作于明朝建立前后,展现了从起义领袖到开国君主的心理轨迹。《咏菊花》堪称其代表作:"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无咎无誉是什么意思
无咎无誉的读音无咎无誉的读音是wú jiù wú yù。无咎无誉的含义“无咎无誉”指没有错误也没有称誉的。形容人做事态度中立,不偏不倚,没有过错也未得到任何的赞誉。这个成语强调了中庸之道,即做事既不过分也不保守,恰到好处。无咎无誉的典故该成语出自《论语·卫灵公》,原句为“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大?无咎无誉,未免小人哉!”这句话是孔子对“德”与“道”的深刻阐述,告诫人们要坚守正道,追求卓越。虽然“无咎无誉”看似平淡无奇,但若只满足于此,便难成大器,有失君子风范。此外,古代典籍中还记载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出处,如《左传》、《史记》等。这些典故和出处都进一步丰富了“无咎无誉”这一成语
考绩幽明
考绩幽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kǎo jì yōu míng,用于形容对官员或事物的考核和评价是否公正。其含义是公正地考察业绩或成绩,评判是非曲直。这个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官员考核制度,强调公正评价的重要性。近义词包括公正严明、明察秋毫、赏罚分明等。反义词包括偏听偏信、徇私舞弊、含糊其词等。在运用考绩幽明时,需要避免只注重业绩而忽视公正评价的误区,同时不要将其用于非工作或非正式场合。只有在公正公平的环境下,考绩幽明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评头论脚是什么意思
评头论脚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事物进行细致评论或评价,特别是对细节或表面的观察和评价。其典故可能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评价。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评头品足、指指点点、品头论足等,反义词有一言不发、默默无闻、置之不理等。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或冒犯。例如,他总是喜欢对别人的穿着打扮进行评头论足,或在社交场合善于评头论足,引人注目。错误用法是过度关注外貌或表面现象,忽略内在价值。因此,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对他人的隐私或个人问题进行评论和议论。
庸耳俗目是什么意思
庸耳俗目的读音标注拼音: yōng ěr shú mù庸耳俗目的含义“庸耳俗目”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见识浅陋,缺乏高雅的审美和认知能力。它指的是那些只懂得欣赏平庸、低俗的事物,缺乏对艺术、文化等高层次事物的鉴赏能力。庸耳俗目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中,“庸耳”指的是平庸的听觉,即对美好声音的鉴赏能力不足;“俗目”则是指世俗的眼光,即对事物的认知和欣赏停留在浅层次上。这个成语可能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世俗审美和认知的批判和讽刺。庸耳俗目的近义词浅尝辄止俗不可耐鄙陋寡闻目不识丁见识浅薄这些词语都与“庸耳俗目”意思相近,都形容一个人缺乏深度的认知和鉴赏能力。庸耳俗目
毁誉参半
“毁誉参半”是一个成语,指某人或事物存在正面和负面评价,评价均衡呈现出两极分化状态。其含义表示既有好评也有差评,常见于形容对某人或事物的评价。典故不明确,但字面意思可理解为古代对某人的评价中毁誉均衡的情况。近义词如褒贬不一、毁誉交织等,反义词如口碑载道、一致好评等。该成语使用不当场合或与其他成语混淆时需注意。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毁誉参半”的应用,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溢美溢恶是什么意思
溢美溢恶的读音读音:yì měi yì è标注拼音:yì-měi-yì-è溢美溢恶的含义“溢美溢恶”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说话过于赞美或过于批评,言辞过于夸张或偏激。其中,“溢”字表示过度、过分的意思,“美”指赞美,“恶”指批评。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对事物的评价过于极端,不是过于赞美就是过于贬低。溢美溢恶的典故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史书和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诗文或言辞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由于言辞的夸张或偏激,有时会让人觉得过于赞美或过于批评。这种言辞就被形容为“溢美溢恶”。虽然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形容言辞的极端性。溢美溢恶的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