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析:不敢高攀
读音
bù gǎn gāo pān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拒绝或否定。
- 敢:有勇气、愿意。
- 高:地位、身份或水平较高。
- 攀:攀附、依附,比喻主动接近或依附比自己地位高的人。
整体含义:形容因自身条件不足或地位较低,不敢主动与比自己地位高、能力强的人交往或建立关系。通常带有自谦或敬畏的意味。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东汉时期,隐士严光曾拒绝汉光武帝刘秀的征召,不愿入朝为官,表现出“不敢高攀”权贵的态度。
- 《世说新语》:东晋名士王徽之(字子猷)曾拜访名士戴逵,但到了门口却转身离去,称“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体现了一种不愿刻意攀附的心态。
- 民间故事:古代寒门学子面对权贵提亲时,常以“不敢高攀”婉拒,表达对门第差距的敬畏。
近义词
- 望尘莫及:形容差距太大,难以企及。
- 自惭形秽:因自身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
- 敬而远之:表面上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
- 高不可攀:形容目标或人物难以接近。
反义词
- 攀龙附凤:比喻依附权贵以提升地位。
- 趋炎附势:指巴结有权势的人。
- 平起平坐:形容地位平等,无需谦让。
- 门当户对:指双方条件相当,可以平等交往。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看到班长成绩很好,觉得自己“不敢高攀”,不敢和他一起玩。
- 小华家很穷,他觉得“不敢高攀”富人家的孩子。
-
小学高年级:
- 他虽然想参加比赛,但看到高手如云,只好说“不敢高攀”。
- 她成绩一般,面对学霸的邀请,谦虚地说“不敢高攀”。
-
初中:
- 面对名校的录取要求,他觉得自己“不敢高攀”,最终选择了普通学校。
- 她家境普通,面对富二代的追求,委婉表示“不敢高攀”。
-
高中:
- 他虽然喜欢那位才华横溢的学姐,但觉得自己“不敢高攀”,始终没有表白。
- 面对大公司的招聘,许多毕业生因缺乏经验而“不敢高攀”。
-
大学及以上:
- 学术界的新人往往对权威学者“不敢高攀”,导致交流机会减少。
- 在社交场合,普通人面对富豪时容易产生“不敢高攀”的心理。
错误用法
-
用于客观差距极小的情况(错误):
- “他比我高两分,我不敢高攀他。”(分数差距极小,不宜用“不敢高攀”)
- “她只是比我多读了一本书,我不敢高攀。”(差距不明显)
-
用于贬低他人(错误):
- “他那种人,我才不敢高攀呢!”(带有轻蔑意味,不符合自谦用法)
- “你这种水平,我根本不敢高攀!”(讽刺语气,错误)
-
用于非人际关系的场景(错误):
- “这座山太高了,我不敢高攀。”(应用“高不可攀”)
- “这个目标太难了,我不敢高攀。”(应用“难以企及”)
总结:“不敢高攀”多用于人际交往中的自谦或敬畏,不宜用于客观差距极小或非人际关系的场景,更不应带有贬义。
你可能感兴趣
碍口识羞
本文介绍了成语“碍口识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并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该成语意味着因害羞或顾虑而难以开口说话或表达自己的意思。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方式,并强调了勇敢面对问题,积极表达想法的重要性。
不敢掠美
“不敢掠美”是一个源自《左传》的成语,含义为不夺取他人的美名或功劳,形容为人谦逊不居功自傲。其近义词有谦逊为怀、虚怀若谷等,反义词为贪天之功、居功自傲等。在运用这一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在贬义语境中使用,不要与“不敢争先”混淆,并避免随意搭配其他词语使用。该成语用来形容那些不居功自傲、谦逊为怀的人,如文中的他总是把所有的成绩归功于团队,展现了他谦逊的品质。
我不敢试 我怕犯错读后感
我不敢试 我怕犯错读后感(第1篇)《我不敢试,我怕犯错》读后感初次拿到这本书,书名便引起了我的深思。“我不敢试,我怕犯错”,这句话仿佛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写照。我翻开书页,期待着了解更多关于这个主题的探讨。这本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们在面对选择时内心的挣扎与恐惧。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节,我得以窥见书中人物在面对未知和挑战时的犹豫与不安。语言平实却富有力量,让我深感共鸣。书中主要围绕“恐惧犯错”这一主题展开,讲述了主人公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选择时,如何克服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故事背景多元,涉及家庭、友情、爱情等多个方面,主要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发展合情合理。其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书中对人
敛容屏气是什么意思
敛容屏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liǎn róng bǐng qì。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神情庄重肃穆,表示不敢稍有懈怠。其含义源于古代的礼仪文化,常用于表达对某种事物或人的尊重和敬畏之情。典故中如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便是该成语的代表性用法。近义词包括肃然起敬、庄严肃穆等,反义词则为嬉皮笑脸、轻浮放肆等。使用该成语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是否合适,避免在非庄重场合或用于不适当的事物或人上。
低声下气
"低声下气"是一个成语,形容人的态度谦卑,声音降低,带有讨好的意味。该成语来源于古代中国的社交礼仪,表示敬畏、请求或顺从的态度。其典故包括官员面对皇帝时的谦卑态度和村民请求帮助的故事。近义词有恭敬顺从、谦卑有礼等,反义词有高傲自大、盛气凌人等。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过度使用可能显得不恰当。
胆小如豆
胆小如豆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人的胆量非常小,源于古代军事故事中的士兵表现。该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容易惊慌失措,缺乏勇气和胆识。其近义词包括胆小怕事、畏首畏尾、怯懦、懦弱等。反义词为胆大心细、勇往直前、大胆、豪勇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专注于形容人的胆量和勇气方面,避免嘲笑或贬低他人。例句展示了不同情境下使用此成语的示例。
低首下心
本文介绍了成语“低首下心”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态度恭敬、顺从,或是在某种压力或困境下不得不屈服或顺从。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故事,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或行为,表达出一种谦卑、顺从的姿态。同时,也提供了该成语在不同场合下的使用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胆小如鼷
本文介绍了成语"胆小如鼷"的读音、含义和典故,以及与之相关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胆量非常小,像鼷鼠一样微不足道。文章还提到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可能会误用该成语的情况,提醒读者应根据具体语境和情境来选择合适的成语和表达方式。同时,本文还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胆小如鼷"这一成语。
惩一儆百
本文介绍了成语“惩一儆百”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表示通过惩罚一个人来警示其他人,使整个群体受到教育,以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根据具体情境和目的进行恰当使用,避免滥用或混淆使用。
怯声怯气是什么意思
“怯声怯气”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声音低微、气息微弱,给人胆怯、不自信的印象。它通常用于描述人的声音或说话的语气,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其近义词包括胆怯畏缩等,反义词为自信满满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用于描述非人的事物或物体,特别是在描述景色、无生命物体以及非人的动物时。该成语应专用于形容人的声音和语气,特别是在描述胆怯、不自信的状态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