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避水火”详解
读音
bù bì shuǐ huǒ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不”或“没有”。
- 避:躲避、回避。
- 水:指洪水、深水等危险的水域。
- 火:指烈火、火灾等危险的火源。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勇敢无畏,不惧怕任何艰难险阻,甚至愿意面对极端的危险。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晋国大夫介之推跟随晋文公流亡时,曾割股啖君(割下自己的肉给晋文公充饥),后来晋文公回国后封赏功臣,介之推不愿争功,隐居山林。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介之推宁死不屈,最终被烧死。后人用“不避水火”形容他的忠贞不屈。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率领楚军“不避水火”,最终大败秦军,展现了无畏的勇气。 - 《三国演义》:
赵云在长坂坡单骑救主,面对曹操大军“不避水火”,七进七出,最终成功救出阿斗。
近义词
- 赴汤蹈火:比喻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 奋不顾身:形容奋勇向前,不顾自身安危。
- 视死如归:形容不怕牺牲,把死亡看作回家一样平常。
-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反义词
- 畏首畏尾:形容胆小怕事,顾虑重重。
- 贪生怕死:形容贪恋生命,害怕死亡。
- 临阵脱逃:指在关键时刻退缩逃避。
- 望而却步:形容因害怕困难而退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消防员叔叔“不避水火”,勇敢地冲进火场救人。
- 解放军战士“不避水火”,保卫我们的国家。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为了救落水的小孩,他“不避水火”,跳进了湍急的河流。
- 这位医生“不避水火”,深入疫区救治病人。
-
初中(7-9年级):
- 革命先烈们“不避水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 探险家们“不避水火”,深入无人区探索未知的世界。
-
高中及以上:
- 科学家们“不避水火”,在极端环境下进行实验,推动科技进步。
- 记者们“不避水火”,深入战地报道真相,展现新闻人的担当。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一个人不怕日常小事。
- ❌ 他“不避水火”,连下雨天都不带伞。(错误,成语用于形容极端危险,而非普通困难。)
-
错误场景:用于贬义,形容鲁莽行为。
- ❌ 他“不避水火”,明明知道危险还去闯红灯。(错误,成语是褒义词,不应用于批评鲁莽行为。)
-
错误场景:用于形容动物或非人事物。
- ❌ 这只猫“不避水火”,敢和狗打架。(错误,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勇敢精神。)
-
错误场景:与“不惧水火”混淆。
- ❌ 他“不惧水火”,冲进了火场。(虽然意思相近,但“不避水火”更强调主动面对,而非单纯不害怕。)
“不避水火”是一个充满力量感的成语,常用于赞美英勇无畏的精神。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更加生动有力!
你可能感兴趣
如蹈水火是什么意思
如蹈水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ú dǎo shuǐ huǒ。该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用来形容面对困难或危险毫不畏惧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自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位勇敢人物子皮。此外,如蹈水火还有近义词如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等,反义词如畏首畏尾、胆小如鼠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特定的语境,应将其用于形容极其危险或艰难的情境,而非一般的困难或挑战。例句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勇敢无畏、面对危险不退缩的人或行为。
水火不避是什么意思
水火不避的读音水火不避的拼音是:shuǐ huǒ bù bì。水火不避的含义水火不避,指不避艰险,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甚至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也不退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勇敢和坚定。水火不避的典故水火不避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军事和战争故事。在古代,战争往往伴随着极大的危险和牺牲,而有些英勇的将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甚至在面临水火之灾时也不退缩。这种精神被后人所传颂,并形成了水火不避这个成语。具体典故可以追溯到《史记》中的一些故事,如项羽破釜沉舟、荆轲刺秦王等。这些故事都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巨大困难和危险时,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
水火不辞是什么意思
水火不辞的读音水火不辞的读音为:shuǐ huǒ bù cí,其中“不辞”表示不避难、不避险,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水火不辞的含义水火不辞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为了某种目的或为了完成某项任务,不畏艰难险阻,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中的“水火”可以理解为各种困难和危险的代称,“不辞”则表达了决不推辞、义无反顾的态度。水火不辞的典故水火不辞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据传,古代有一位勇士,为了保护家乡和人民,不畏艰险,甚至在面对水火等灾难时也不退缩,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这个典故所传达的就是水火不辞的精神。此外,水火不辞这个成语也与古代的战争、救援等事件有关。例如,在古代战争中,有些将士为了保卫
水火无情是什么意思
水火无情的读音水火无情的拼音是:shuǐ huǒ wú qíng。水火无情的含义水火无情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水火等自然灾害或事故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它指的是水和火这两种自然元素在失控时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和危险,无法被人类所控制或预测。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类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力和脆弱性。水火无情的典故水火无情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水火灾害的深刻认识和恐惧。在中国古代,水灾和火灾都是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痛苦。因此,人们常用水火无情来形容这两种灾害的不可预测性和破坏性。水火无情的近义词灾难无情险情难料险象环生危机四伏患难无情这些词语都表达了与水火无情相似
飞鸟依人
“飞鸟依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niǎo yī rén。它形容人依恋、依偎在他人身边的情景,表达的是对所爱之人的深情依恋和爱慕之情。该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小雅·卷阿》,并有相关典故记载。其近义词包括百依百顺、依依不舍等,反义词为漠不关心、自立自强等。在正确场合下,这个成语被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和依赖之情,例如形容孩子或伴侣间的深情依赖。然而,需注意避免在不恰当的场合使用,以及避免用于描述不健康的关系或过度依赖的情况。
水火之中是什么意思
水火之中的读音水火之中的读音为:shuǐ huǒ zhī zhōng。水火之中的含义水火之中,字面意思是指处于水与火的危险环境之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处于极其困难、危险的境地,犹如在水中挣扎、在火中煎熬。它强调了所处环境的艰难和危险程度。水火之中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献记载。在《诗经》等古籍中,有描述人们在灾难或战争中身处险境的诗句,其中就包含了水火之中的意象。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些具体的典故,如古代的英勇将士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身陷敌军包围,犹如身处水火之中,最终成功脱险的故事。水火之中的近义词危难之中艰难困苦险象环生岌岌可危患难之际这些词语都表达了类似水火之中的含义,即
耳鬓厮磨
耳鬓厮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两个人关系非常亲近,常在一起。出处可追溯到《诗经·卫风·木瓜》篇。近义词有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等。反义词包括疏远陌生、各自为政等。使用此成语时要注意语境搭配,避免误用。例句展示了耳鬓厮磨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冲昏头脑
冲昏头脑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ōng hūn tóu nǎo。它指的是因一时的冲动或兴奋而失去理智,导致判断失误或行为失态。冲昏头脑的典故源于人们在强烈情感或欲望驱使下失去理智和清醒的判断力。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意气用事、头脑发热等,反义词则是冷静、理智等。文章还指出了冲昏头脑的错误用法,包括滥用场合、与贬义词混用以及与其他中性词混淆。同时,提供了几个冲昏头脑的例句。
大错特错
“大错特错”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犯下严重且明显的错误。这个成语通常表示对某人的决策或行为的惊讶或不满。其典故并不明确,可能源于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犯下的明显错误。近义词包括错上加错、一错再错等。然而,这个成语不应被误用为轻微错误,也不应在自嘲或轻松语境中使用。同时,它与“一塌糊涂”不应混淆使用。这篇文章对“大错特错”进行了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不知深浅
本文介绍了“不知深浅”这一成语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的了解程度不够或缺乏经验,无法做出准确判断。文章详细阐述了其用法及误用情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