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于室
读音
bù ān yú shì
含义
- 不:否定词,表示“没有”或“不是”。
- 安:安定、安心。
- 于:介词,表示“在”。
- 室:房屋、家庭,引申为固定的环境或位置。
整体含义:形容人不满足于现状,不愿局限于固定的环境或职位,渴望突破或改变。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子产曰:‘夫礼,死生存亡之体也。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于是乎取之;朝聘丧祭,于是乎观之。今吾子不安于室,而欲外求,无乃不可乎?’”
此处指人不愿安守本分,想要向外寻求发展。 - 《后汉书·逸民传》:
“(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舍之于家。鸿潜闭著书十余篇。及卒,伯通等为求葬地于吴要离冢傍。咸曰:‘要离烈士,而伯鸾清高,可令相近。’葬毕,妻子归扶风。”
梁鸿因不满世俗,不愿安于现状,最终选择隐居著书。
近义词
- 不甘寂寞:形容人不愿默默无闻,渴望有所作为。
- 志在四方:形容人有远大抱负,不愿局限于小范围。
- 见异思迁:指人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主意,不安于现状。
- 好高骛远:形容人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反义词
- 安分守己:形容人安于本分,不越轨。
- 随遇而安:指人能适应环境,不刻意改变现状。
- 知足常乐:形容人满足于已有,不贪求更多。
- 固步自封:指人因循守旧,不愿突破。
例句
- 小学低年级:小明总想尝试新玩具,真是不安于室。
- 小学高年级:她不安于室,总想去不同的地方旅行。
- 初中:他不安于室,不愿只做一名普通职员,而是不断学习新技能。
- 高中:许多创业者不安于室,敢于挑战传统行业。
- 大学及以上:这位科学家不安于室,始终在探索未知领域。
- 职场场景:她不安于室,从销售转行做了产品经理。
- 文学描写:他的灵魂不安于室,总在寻找更广阔的天空。
- 历史评论:哥伦布不安于室,最终发现了新大陆。
- 家庭教育:父母希望孩子稳定,但孩子却不安于室,想出国深造。
- 科技领域:乔布斯不安于室,不断推动苹果公司创新。
- 体育竞技:这位运动员不安于室,尝试跨项目比赛。
- 艺术创作:梵高不安于室,最终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
- 社会现象:年轻人不安于室,频繁跳槽成为常态。
- 心理学分析:不安于室的人往往更具创造力。
- 哲学思考:人类因不安于室,才不断推动文明进步。
- 商业案例:这家公司不安于室,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科技。
- 影视台词:“你总是不安于室,难道就不能安顿下来吗?”
- 旅行随笔:背包客们不安于室,永远在路上寻找新风景。
- 人物传记:他的一生不安于室,从农民到企业家,再到慈善家。
- 自我反思:我是否太不安于室,而忽略了眼前的幸福?
错误用法
- 误用为“不安于现状”:
❌ 错误例句:他不安于室,总想换工作。(正确应为“不安于现状”)
✅ 正确用法:他不安于室,总想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 - 误用为“不守规矩”:
❌ 错误例句:这孩子不安于室,上课总捣乱。(正确应为“调皮捣蛋”)
✅ 正确用法:这孩子不安于室,总想尝试新事物。 - 误用为“情绪焦虑”:
❌ 错误例句:她最近不安于室,总是失眠。(正确应为“心神不宁”)
✅ 正确用法:她不安于室,总想换一个城市生活。 - 误用为“家庭矛盾”:
❌ 错误例句:夫妻俩不安于室,经常吵架。(正确应为“家庭不睦”)
✅ 正确用法:这对夫妻不安于室,决定一起环球旅行。 - 误用为“身体不适”:
❌ 错误例句:他生病了,整个人不安于室。(正确应为“坐立不安”)
✅ 正确用法:他不安于室,总想尝试不同的职业。
你可能感兴趣
盲人扪烛是什么意思
盲人扪烛是一个成语,读音为máng rén mén zhú。该成语字面意思为盲人用手摸索蜡烛,比喻在困难中寻求方法或解决问题时,由于情况不明而难以找到正确的方向或方法。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盲人摸索寻找蜡烛的典故。近义词包括摸索前行、黑暗中摸索等,反义词为明察秋毫、洞若观火等。该成语用于形容在困境中摸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情况,但需注意避免与贬义语境混淆,不应用于简单的任务或容易解决的问题。使用时要正确理解其含义,避免误解。
东捞西摸
“东捞西摸”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到处搜寻或胡乱摸索,常含慌乱无序的意味。它没有明确的典故来源,但可能源于人们无目标地寻找东西时的情景。近义词如漫无目的、盲目摸索等,反义词包括有条不紊、目的明确等。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误用。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其用法。
臭不可当
“臭不可当”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极度难闻的气味或状况,令人无法忍受。源自古代文献中对不洁或恶臭环境的描述,并与“不可当”结合形成。近义词包括臭气熏天、令人作呕等。反义词则是香气扑鼻、清新宜人等。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在运用时需注意语境的适宜性,避免滥用或误用。注意事项包括与其他成语的区别以及确保描述的是真正令人难以忍受的气味或状况。
别树一旗
“别树一旗”是一个比喻性的成语,表示与众不同,有独特风格或特点。这个成语典故不明确,但可从古代旗帜象征理解。它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在某领域或环境中独树一帜。近义词包括独特出众、独树一帜、卓尔不群。反义词为平凡无奇、千篇一律、随大流。文章提供了多个例句展示其用法,同时指出错误用法示例,如使用不当场合和滥用成语。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别树一旗”这一成语。
不敢问津
文章介绍了“不敢问津”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这个成语原指渡口无人敢渡,现用来形容无人过问或涉足的事物或地方。有两个典故与“不敢问津”相关。同时,文章也给出了一些例句。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区分其他相近词语和场合是否合适。
独出心裁
独出心裁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ú chū xīn cái",意指在创作或设计中独立思考,不局限于传统或常规,展现出独特的创意和设计。该成语体现了对创新和独特性的追求,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近义词包括别具一格、独具匠心、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等。反义词则是千篇一律、墨守成规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避免与“刻意求新”混淆使用或滥用。例如,某电影导演在剧情构思上独出心裁,令人耳目一新。
鞭辟着里
本文介绍了成语“鞭辟着里”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阐述了其深入、透彻的意味。该成语现常用于形容分析问题透彻、深入,能够抓住要害,或形容学习、研究达到深层次的地步。错误用法中应避免将其误用为形容表面或过于繁琐的分析。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鞭辟着里”在语境中的恰当使用。
读后感---找准位置做对事
读后感---找准位置做对事(第1篇)读后感---找准位置做对事一、读物基本信息与初印象我所读的这本书名为《位置与行动》,是一部关于人生定位与行动策略的实用指南。初读时,我被其简洁明了的封面所吸引,书名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期待着通过阅读,找到如何在生活中找准位置并做出正确事情的答案。二、初读感受与主要内容《位置与行动》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实例,讲述了如何根据个人特点和环境选择合适的定位,以及在确定位置后如何采取有效的行动。书中详细描述了如何分析自身优势、识别机遇、制定目标、规划行动路径等,对于我这无疑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读物。三、书中精彩部分与启示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对于“找准位置”的深入剖
洞彻事理
洞彻事理的读音为【dòng chè shì lǐ】,表示深入透彻地理解事物。该成语形容人的智慧和洞察力敏锐,能迅速理解复杂事物并做出正确判断。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出现。近义词包括洞察秋毫、明察秋毫等,反义词则包括懵懂无知、浅尝辄止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误用为贬义或在不当场合使用,并与“透彻了解”区分使用。洞彻事理能力的人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有助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功。
拔葵啖枣
拔葵啖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kuí dàn zǎo。它用来形容贪小便宜、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比喻只追求微小利益而忽视更大的利益或整体利益。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拔葵啖枣的近义词包括贪小失大、目光短浅等,反义词则为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等。该成语错误用法是忽略整体利益和长远影响,只关注微小细节。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实际情况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