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具肺肠
读音
bié jù fèi cháng
含义
“别”指不同,“具”指具备,“肺肠”原指内脏器官,引申为心思、想法。整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具备不同的心思”,实际含义是指思想或见解与众不同,甚至带有贬义,形容人固执己见、想法怪异,不合常理。
典故
- 《诗经·大雅·桑柔》:
“自有肺肠,俾民卒狂。”这里的“肺肠”比喻心思,指统治者有自己的想法,导致百姓陷入混乱。后来“别具肺肠”逐渐演变为成语,强调与众不同的心思。 -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记载郑国大夫子产批评某些人“其心异于人”,即心思与常人不同,暗含贬义。 - 清代小说《官场现形记》:
多次用“别具肺肠”形容官员心术不正,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谋取私利。
近义词
- 独出心裁:指想法新颖,但多为褒义。
- 标新立异:故意提出与众不同的主张,中性或略带贬义。
- 固执己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肯改变。
- 一意孤行:不听劝告,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反义词
- 随波逐流:跟随大众,没有主见。
- 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
- 从善如流:乐于接受正确的意见。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总是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作业,真是别具肺肠。
- 弟弟的画画方式别具肺肠,把太阳画成了方形。
-
小学高年级:
- 大家都同意这个方案,只有他别具肺肠,非要反对。
- 她的穿衣风格别具肺肠,夏天穿棉袄,冬天穿短袖。
-
初中:
- 这位科学家的理论别具肺肠,很多同行都无法理解。
- 他别具肺肠地认为地球是平的,怎么解释都不听。
-
高中:
- 某些政客的提案别具肺肠,表面上为民众,实则谋私利。
- 他的处世哲学别具肺肠,总喜欢反其道而行之。
-
大学及以上:
- 这位哲学家的观点别具肺肠,挑战了传统认知。
- 公司高层的决策别具肺肠,导致市场反应冷淡。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 他的设计别具肺肠,赢得了大家的赞赏。(应改为“独出心裁”)
-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别具肺肠,充满创意。(应改为“匠心独运”)
-
误用于中性描述:
- ❌ 他喜欢尝试新事物,真是别具肺肠。(应改为“标新立异”)
-
误用于形容性格:
- ❌ 她性格别具肺肠,很受朋友欢迎。(应改为“特立独行”)
-
误用于赞美创新:
- ❌ 这个发明别具肺肠,解决了大问题。(应改为“别出心裁”)
注意:“别具肺肠”通常带有贬义或讽刺意味,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别具心肠
“别具心肠”是一个成语,指拥有独特的心意和想法,不局限于常规思维。它强调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的独特见解和思维方式。该成语的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联想到具有独特思想和创意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其近义词包括“独具匠心”、“别出心裁”和“独树一帜”,反义词则是“千篇一律”、“随波逐流”和“人云亦云”。在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与贬义词连用或在不当场合使用。该词语常用于形容在技艺、创意、解决问题等方面有独特思考和表现的人或事物。
别有肺肠
“别有肺肠”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心思和意图与众不同,常带有贬义。指人在思考或行事时,并非出于正常的动机或目的,而是有其他意图或想法。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典故具体不详。与“别有肺肠”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心怀叵测、心机深沉等,反义词有心无城府、坦诚相待等。在使用时,需仔细辨别其与其他成语的区别和用法,避免错误使用或造成不必要的误解。
肚里蛔虫
本文介绍了成语“肚里蛔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内心世界的深刻了解,如同肚子里有蛔虫一样能够感知对方的想法和秘密。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错误语境,以保持其生动形象和深刻含义。通过示例句子展示了“肚里蛔虫”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独出己见
独出己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chū jǐ jiàn。它意味着在某个领域或情境中,能够独立思考并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或主张。这个成语反映了个体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表达勇于创新的态度。它没有特定的典故或出处,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底蕴。独出己见的近义词包括独具慧眼、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等。反义词则包括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等。在使用时,要避免在没有充分论证、过于坚持己见或发表与问题无关见解等错误用法。
先意希旨是什么意思
先意希旨的读音先意希旨的读音为:xiān yì xī zhǐ。先意希旨的含义先意希旨,字面上的解释是“先揣摩对方的心意,再迎合对方的旨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意,而且能够巧妙地迎合对方的意愿或需求,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先意希旨的典故先意希旨的典故源自古代,其中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古代的官员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和意愿,常常会先揣摩皇帝的心思,再根据皇帝的旨意行事,以获得皇帝的赏识和提拔。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手腕和处世智慧。此外,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中也有关于先意希旨的描述和体现,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史书中都有相关记载。先意希旨的近义词揣摩心意投其
拔新领异
“拔新领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 xīn lǐng yì,指表现出独创的、与众不同的思想或行为。这个成语强调在传统或已有基础上进行新的探索和突破,展现出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其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通变》,并常与文学创作中的独树一帜作品或作者相联系。此外,该成语也与古代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者相关。近义词包括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独辟蹊径等,反义词有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使用时应避免不恰当的语境,注意与其他近义词的区别和适用范围,以及成语的搭配和语法结构是否正确。
独树一帜
“独树一帜”是一个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独特风格或特点的成语,源自古代军队树立独特旗帜的概念。其含义是某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能自成一家,成为一种标志。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独步天下”、“独辟蹊径”、“别具一格”和“独具匠心”,反义词包括“千篇一律”、“平庸无奇”和“随波逐流”。在使用时需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和滥用。通过例子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
百计千方
成语“百计千方”读作bǎi jì qiān fāng,表达了竭尽所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态度。“百计千方”没有特定的典故来源,但它的使用反映了人们面对问题时的努力和决心。近义词包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和“极思广益”,反义词为“无计可施”、“一筹莫展”和“坐以待毙”。在使用时需注意适用语境和正确用法,避免误用。该成语常用于描述积极解决问题的情境。
独异于人
独异于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yì yú rén,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具有独特的特质或特点,不同于常人或常规。这个成语源于古代对于独特之人的赞美和描述。它的近义词包括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等,反义词则是平庸无奇、千篇一律等。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情感色彩,避免误解和滥用。例句展示了独异于人在不同场合的运用。
标新立异
"标新创异"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成语,意为追求新颖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强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其源自古代文献,与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等词意义相近。典故多涉及文学家的创新作品。反义词包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该成语用于形容在特定领域的创新突破,错误用法是在不适用的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情境中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