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异于人

独异于人

读音

dú yì yú rén

含义

  • :单独,独自。
  • :不同,特别。
  • :介词,表示比较。
  • :指一般人、大众。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或事物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个性或特点,与普通人或常见情况不同。

典故

  1. 《庄子·德充符》
    庄子在文中提到“独异于人”的概念,强调某些人虽然外表或行为与常人不同,但内心却具有高尚的品德或智慧。例如,他描述了一些身体残缺但精神超脱的人,他们的境界“独异于人”。
  2. 《史记·滑稽列传》
    记载了一些言行奇特、不拘一格的人物,如东方朔,他的机智和幽默“独异于人”,常以独特的方式劝谏君王。
  3. 《世说新语》
    书中记载了许多魏晋名士的轶事,如阮籍、嵇康等人,他们的行为举止“独异于人”,展现了当时士人的独特风骨。

近义词

  1. 与众不同:指人或事物与大多数不同,具有独特性。
  2. 标新立异:指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或行为,以显示与众不同。
  3. 特立独行:形容人坚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
  4. 鹤立鸡群:比喻人的才能或外貌在群体中非常突出。

反义词

  1. 随波逐流:指人没有主见,跟随大众行动。
  2. 千篇一律:形容事物或行为模式单一,缺乏变化。
  3. 人云亦云:指没有自己的见解,只会附和他人。
  4. 平淡无奇:形容事物或人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的画总是独异于人,老师经常表扬他。(一年级)
    • 她的发型独异于人,大家都觉得很好看。(二年级)
  2. 小学高年级

    • 他的解题思路独异于人,连老师都没想到。(三年级)
    • 这篇作文的观点独异于人,获得了比赛一等奖。(四年级)
  3. 初中

    • 他的穿着风格独异于人,但很有个性。(七年级)
    •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方法独异于人,因此取得了重大突破。(八年级)
  4. 高中

    • 他的哲学思想独异于人,影响了整个学术界。(高一)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独异于人,充满了前卫的气息。(高二)
  5. 大学及以上

    • 他的管理理念独异于人,带领公司走向成功。(大学生)
    • 这位作家的文风独异于人,深受读者喜爱。(研究生)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贬义

    • ❌ “他做事总是独异于人,一点都不合群。”(“独异于人”通常带有褒义或中性色彩,此处应使用“标新立异”或“特立独行”更合适。)
  2. 误用于普通差异

    • ❌ “这件衣服的颜色独异于人。”(颜色差异属于普通特点,用“与众不同”更贴切。)
  3. 误用于负面行为

    • ❌ “他偷东西的方式独异于人。”(“独异于人”不适用于描述负面行为,应改为“与众不同”或“别出心裁”。)
  4. 误用于群体比较

    • ❌ “这个团队的风格独异于人。”(“独异于人”多用于个体,团队应用“独具特色”或“别具一格”。)

“独异于人”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正确使用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深度和文采,但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假力于人

假力于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ǎ lì yú rén,意为借用他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或达成目标。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政治活动,最早是用来描述在战争中借调兵力的情况。假力于人在许多历史故事中都有体现,表示在某些困境中巧妙地利用他人力量。其近义词有借力使力、借人之力等,反义词为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误解。文章中还提供了关于假力于人的错误用法及其注意点。

授柄于人是什么意思

授柄于人的读音读音:shòu bǐng yú rén拼音:Shòu Bǐng Yú Rén授柄于人的含义“授柄于人”这个成语指的是将权力或机会等主动交给别人,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其中,“授”表示给予,“柄”指的是权力或机会的象征,“于人”则表示对某人的给予。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表示主动放弃优势或权力,容易使自己陷入不利境地。授柄于人的典故“授柄于人”的典故源于古代的军事战争。在古代战争中,军队的指挥权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一方将指挥权交给对方,就相当于将胜负的主动权交给了对方,因此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授柄于人”这个成语就逐渐形成了,用来形容主动放弃优势或权力,使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见弃于人

本文介绍了成语“见弃于人”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通过例句展示了其正确用法。该成语表示被他人抛弃或遗弃的意思,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等典故。文章还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见弃于人”这一成语。

不齿于人

不齿于人是一个贬义成语,含义是某人因行为、言论等原因被人们鄙视、看不起,认为其不配与人为伍。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对道德、品行的重视,一旦品行低下,会被社会排斥。不齿于人的近义词有令人不齿、鄙夷不屑等,反义词则是备受尊重、令人敬仰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不齿于人的用法,并强调了不当使用的场合和对象。

标新立异

"标新创异"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成语,意为追求新颖独特的想法和做法,强调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其源自古代文献,与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等词意义相近。典故多涉及文学家的创新作品。反义词包括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等。该成语用于形容在特定领域的创新突破,错误用法是在不适用的场合或与原意相悖的情境中使用。文章提供了关于这一成语的详细解释和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标新竖异

标新竖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iāo xīn shù yì,意指提出新的见解或主张,追求独特性或与众不同。该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具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人或事物。其近义词有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等,反义词包括墨守成规、随波逐流等。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不要滥用该词语。文章对标新竖异的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不落俗套

本文介绍了成语“不落俗套”的含义,强调其形容某事物或行为不拘泥于常规,具有独特性、新颖性或创意性。文章还探讨了其源自于人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和行为的观察和总结,体现了对独特性和创新性的追求。同时,提供了近义词如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独辟蹊径、异想天开,以及反义词如千篇一律、俗不可耐、老生常谈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不落俗套”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并指出错误用法。总之,“不落俗套”强调自然流露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应正确使用以表达其真正含义。

迥不犹人

迥不犹人的读音为jiǒng bù yóu rén,意味着与众不同,超出常人。该成语源自古代文献,如《庄子》,用于形容才智、品德或行为等方面超群出众的人。其近义词包括超凡脱俗、卓尔不群、出类拔萃等。反义词为平庸无奇、随大流、泯然众人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这一成语在不同场合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避免在日常生活中滥用或误用该成语的重要性。

违世乖俗是什么意思

违世乖俗的读音违世乖俗(wéi shì guāi sú)是一个成语,其中“违”表示违背、不遵守,“世”指社会,“乖”表示不合、不协调,“俗”则指习俗、风俗。违世乖俗的含义“违世乖俗”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或思想与世俗的常规、习惯或传统相违背,不合时宜,与众不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不随大流、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独特见解和行事风格的人。违世乖俗的典故“违世乖俗”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但较为常见的是指那些不随大流、不拘泥于传统的人。例如,历史上一些文人墨客,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艺术创作,这种行为常常被形容为“违世乖俗”。此外,还有一些人因为自己

独到之处

独到之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dú dào zhī chù。它用来形容某事物或某人在某个领域或方面拥有独特的特点或优势。独到之处指具备独特性质或特点的事物或人,常常用来形容在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领域的独特见解或创新。其近义词包括独特之处、出众之处、特色之处等,反义词为平凡之处、普通之处等。在运用时,应注意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表达独特性的词语混淆。独到之处的例句展示了其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