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读音

拼音: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

含义

  • :躲开,避开。
  • :代词,指对方。
  • 锐气:旺盛的气势或锋芒。
  • :攻击,打击。
  • 惰归:士气低落、疲惫松懈的状态。

整体含义:在对手气势正盛时避开其锋芒,等到对方士气低落、疲惫松懈时再发动攻击。这是一种军事策略,强调以智取胜,避免硬碰硬。

典故

  1. 《孙子兵法·军争》
    原文:“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意思是善于用兵的人,会避开敌人的锐气,在其松懈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2. 战国时期孙膑的战术
    孙膑在马陵之战中,利用庞涓急于求胜的心理,诱敌深入,最终在魏军疲惫时一举歼灭。
  3.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策略
    诸葛亮北伐时,面对司马懿坚守不战,便多次挑战,待魏军士气低落时再寻找战机。

近义词

  1. 以逸待劳:利用己方的优势,等待疲惫的敌人。
  2. 避实就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其薄弱环节。
  3. 后发制人:先让对手行动,再寻找机会反击。

反义词

  1. 迎头痛击:直接正面迎战强敌。
  2. 硬碰硬:不顾敌我实力差距,强行对抗。
  3. 锋芒毕露:过早暴露实力,导致被对手针对。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小明在比赛中先观察对手,等对方累了再进攻,真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玩游戏时,不要一开始就猛冲,要学会“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篮球比赛中,教练让我们先防守,等对方体力下降再反击,这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 辩论赛上,我们避开对方最强论点,等他们松懈时再反驳,符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策略。
  3. 初中

    • 历史上许多名将都善于“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比如孙膑的马陵之战。
    • 考试复习时,不要一开始就猛攻难题,可以先巩固基础,再攻克难点,这就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 高中及以上

    • 商业竞争中,企业可以避开对手的强势市场,待其资源分散时再进攻,体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智慧。
    • 在谈判中,可以先让对方充分表达,等其气势减弱时再提出自己的条件,这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的运用。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躲避困难”

    • ❌ “遇到难题就放弃,这叫‘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错误,该成语强调策略性退让,而非逃避。)
  2. 误用为“拖延战术”

    • ❌ “他总是拖延工作,美其名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错误,该成语并非指拖延,而是选择最佳时机行动。)
  3. 误用为“消极应对”

    • ❌ “比赛时他一直防守不进攻,说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错误,该策略强调主动选择时机,而非被动防守。)
  4. 误用为“欺软怕硬”

    • ❌ “他专挑弱小对手欺负,还说是‘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错误,该成语强调战术智慧,而非恃强凌弱。)

总结:“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是一种高明的战术思维,适用于军事、竞争、谈判等多个领域,但需注意避免误解为消极逃避或恃强凌弱。

避其锐气,击其惰归.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乘虚而入

乘虚而入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héng xū ér rù,意指趁着对方空虚或疏忽的时机,趁机侵入或攻击对方,以获取某种利益或优势。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战争和军事策略,常用于描述在市场竞争、防守、个人生活、团队合作、体育比赛以及学习中的情况。同时,需要注意乘虚而入的正确用法,避免用于非攻击性或非竞争性的情境,并考虑上下文和语境,避免与其他词语不恰当地搭配使用。

东声西击

东声西击是一种策略或战术,通过声音和方向的巧妙安排来迷惑对方,达到攻击或预期的效果。其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战术,利用声音的传播和人的听觉错觉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近义词有声东击西等,反义词为直来直去或明目张胆。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正确理解并恰当使用,避免误用、滥用和与其他成语混淆。

深壁固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深壁固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防御工事十分坚固,不易被敌人攻破,出自古代战争中的防御战术。其近义词包括坚不可摧、固若金汤等,反义词则有一触即溃、不堪一击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此文,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高垒深沟

高垒深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gāo lěi shēn gōu。该成语用于描述军事防御工事坚固,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战略布局。其典故源自古代战争,军队利用高垒深沟的战术以增强防御能力。近义词包括固若金汤、坚不可摧等。反义词有门户大开、毫无防备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场合和误解为只注重防御。文章中还提到了高垒深沟的错误用法,如误用场合和误解为只注重防守而不注重进攻的情况。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一句成语,意思是趁对方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攻击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这句话源于古代的军事策略,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善于利用对方的疏忽和缺乏准备以取得优势。其近义词有乘其不备、突如其来等。反义词有防患于未然、早有准备等。该成语在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广泛应用,但使用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应仅仅依赖出其不意的策略而忽视长期关系和问题的根本解决。

乘其不备

乘其不备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héng qí bù bèi,表示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进行攻击或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对方没有准备或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或斗争中的策略。近义词包括乘虚而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等,反义词为防患未然、有备无患、守备森严。该成语在多个场景中有所应用,如足球比赛、军事战斗、商业竞争等。但需注意,该成语的滥用和误用应避免,尤其在不当场合或负面情境中的使用。

避强打弱

本文介绍了成语“避强打弱”的发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指的是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选择避开其锋芒,转而攻击其弱点或薄弱环节。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并提到了该成语在战争、商战、体育比赛等不同领域的运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的错误用法。

避强击弱

避强击弱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qiáng jī ruò。它指的是在军事或竞争活动中避免与对方在力量或能力上直接对抗,选择攻击对方的薄弱环节或弱点。这一策略强调了策略和智慧的重要性。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中的实践,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策略表达方式。其近义词包括攻其不备、避实击虚和智取,反义词为硬碰硬、以卵击石和硬攻。在商业竞争、军事战术、学习等领域中,避强击弱的策略都有实际应用。然而,过度依赖此策略可能会忽视整体战略和个人成长中的长处,甚至可能导致沟通问题。因此,在使用此策略时需要谨慎权衡利弊得失。

深沟高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深沟高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给出了相关例句。该成语形容防御工事坚固和防守准备充分的情况,源于古代战争中的防御战术。文章同时指出该成语的不恰当使用场景和语境,需注意使用适宜性。

彼竭我盈

“彼竭我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ǐ jié wǒ yíng。它用于描述双方力量对比的形势,表示对方力量已经耗尽,而我方却仍然充满力量。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庄公十年》中的典故,描述了春秋时期两军对峙的情景。彼竭我盈的近义词有力挽狂澜、反败为胜、以逸待劳等。反义词包括势均力敌、筋疲力尽、溃不成军等。在使用时,需要遵循正确的用法,用于描述客观上两方力量的对比关系,而不是个人主观感受或滥用在实际事实不符的场合。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