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口无言:沉默中的千言万语
读音
闭口无言:bì kǒu wú yán
含义
- 闭:关闭,合上。
- 口:嘴巴,指说话的能力。
- 无:没有。
- 言:言语,话语。
整体含义:形容因惊讶、羞愧、愤怒或无言以对而说不出话来,保持沉默的状态。
典故
- 《史记·滑稽列传》:
战国时期,齐国的淳于髡以幽默机智著称。有一次,齐威王问他为何能言善辩,淳于髡回答:“臣见大王威严,不敢多言。”齐威王大笑,说:“你平时滔滔不绝,今日怎么‘闭口无言’了?” - 《后汉书·杨震传》:
东汉名臣杨震为人正直,曾拒绝贿赂。行贿者说:“无人知晓。”杨震回答:“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人?”行贿者羞愧难当,闭口无言,悻悻离去。 - 《红楼梦》:
贾宝玉因黛玉的质问而哑口无言,书中写道:“宝玉听了,登时闭口无言,只得低头不语。”
近义词
- 哑口无言:因理亏或惊讶而说不出话。
- 默不作声: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
- 无言以对:找不到合适的话来回应。
- 噤若寒蝉:因恐惧而不敢出声。
反义词
- 滔滔不绝: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 口若悬河:比喻能言善辩,话语流畅。
- 振振有词:理直气壮地说话。
- 侃侃而谈:从容不迫地谈论。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问小明为什么没写作业,小明闭口无言,低下了头。
- 小华被妈妈批评后,闭口无言,不敢反驳。
-
小学高年级:
- 面对同学的质问,他闭口无言,因为确实是他做错了。
- 考试作弊被抓,小红闭口无言,满脸通红。
-
初中:
- 辩论赛上,对方辩手的问题让他一时闭口无言,不知如何应对。
- 老师指出他的逻辑错误,他闭口无言,无法辩解。
-
高中:
- 面对法官的质问,犯罪嫌疑人闭口无言,拒绝回答任何问题。
- 他的谎言被揭穿后,只能闭口无言,尴尬地站在那里。
-
成人/文学:
- 她本想反驳,但看到众人谴责的目光,最终闭口无言。
- 在事实面前,任何狡辩都显得苍白,他只能闭口无言。
错误用法
-
误用场景:形容主动选择不说话。
- ❌ 错误例句:他喜欢安静,常常闭口无言地看书。(应改为“默不作声”)
- ❌ 错误例句:会议上他闭口无言,因为没什么想说的。(应改为“保持沉默”)
-
误用场景:形容因专注而不说话。
- ❌ 错误例句:他画画时闭口无言,全神贯注。(应改为“专心致志”)
-
误用场景:形容因害羞而不说话。
- ❌ 错误例句:她见到陌生人就闭口无言。(应改为“腼腆不语”)
总结:“闭口无言”通常带有被动、无奈或窘迫的意味,不能用于描述主动的沉默或专注状态。
你可能感兴趣
杜口绝言
“杜口绝言”是一个成语,意思为闭口不说话,形容沉默或缄默不语的状态。源自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用来形容人受到打击或内心痛苦而沉默不语。出自《汉书·张敞传》。其近义词有缄口不言、沉默寡言、默不作声等,反义词包括侃侃而谈、喋喋不休、滔滔不绝等。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等闲视之
等闲视之的读音为děng xián shì zhī,表示对事情不重视、不认真对待的态度。源于古代文人墨客的描述,逐渐在日常中广泛应用。等闲视之的近义词有轻视、漠视、疏忽、忽视,反义词则包括郑重其事、慎重其事、重视、严肃对待。使用时应根据具体语境选择,避免在庄重场合误用,并需区分与其他词语的细微差别。例句展示了等闲视之的错误和正确用法。
杜门不出
杜门不出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bù chū,意思是关上门,不出门,形容一个人长时间闭门不出,不参与社交活动或公共事务。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人隐士,他们因厌倦世俗或追求艺术而闭门不出。其近义词有闭门谢客、足不出户、深居简出等,反义词有游走四方、往来频繁、出门奔波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在错误的场合使用,以免产生误解。
独当一面
本文介绍了成语"独当一面"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及其与相近词语和反义词的辨析。该成语指一个人或组织能独立承担任务,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与责任。典故来源于韩信在楚汉战争中的独立作战和李广在战场上的表现。近义词包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反义词则为依赖他人、缺乏担当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避免错误使用的注意事项。
不贪为宝
“不贪为宝”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tān wéi bǎo,意指不贪图别人的财物或利益,以保持自己的清白和尊严。这个成语强调了道德品质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来源于《左传·昭公十二年》的典故和古代杨震的故事。其近义词包括廉洁自律、廉洁奉公和公正无私,反义词则是贪婪无厌、贪得无厌和损公肥私。在实际应用中,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不追求名利,保持清醒头脑,重视道德底线的人。错误用法是将其误解为不重视财富或对道德品质的普通表述。
才气无双
才气无双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ái qì wú shuāng,用于形容某人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具有非凡的才华和成就,独一无二,没有可以比肩的人。该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对才华横溢之人的赞美。才气无双的近义词有才华出众、出类拔萃等,反义词为平庸无能、才疏学浅等。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使用、滥用词语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李白等历史名人和现实生活中的才华横溢之人都可以用才气无双来形容。
不避艰险
“不避艰险”的读音为bù bì jiān xiǎn,意指面对困难和危险时不退缩、勇往直前。该成语用于形容那些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担重任的人。其典故来源于《汉书·项籍传》中项羽的勇猛表现,以及岳飞在抗击金兵时的英勇事迹。不避艰险的近义词有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等,反义词有畏缩不前、退避三舍等。使用不避艰险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形容轻松场合或误用为其他近义词的含义。该成语强调了面对困难和危险的勇气和决心。
杜门晦迹
杜门晦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 mén huì jì",指隐藏自己的行踪和踪迹,隐居起来不为人所知。该成语源自古代隐士为避开纷争而隐居的故事。近义词包括遁世隐居、藏匿无踪和深藏不露等,反义词则是显山露水、抛头露面和广结人缘等。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为了寻找内心的平静和真实自我而选择隐居或隐藏自己的行踪。需要注意的是,该成语并非用于形容躲避责任或逃避现实的错误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的正确性。
遁迹潜形
“遁迹潜形”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ùn jì qián xíng,意思是隐匿行踪,不让人知道自己的去向和踪迹。该成语源于古代文献,用于描述隐士或需要隐匿行踪的情境。其近义词包括藏头露尾、隐姓埋名等,反义词为显山露水、暴露无遗等。使用时需注意避免用法不当、搭配不当或误解含义。例如,他遁迹潜形地来到偏远小镇过上了平静的生活,或为了躲避敌人追踪而变换藏身之处。错误用法包括将“遁迹潜形”用于描述日常行为或搭配不当等。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更准确地表达相关情境。
闭门却扫
"闭门却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ì mén què sǎo,意思是关上门并打扫干净,形容专心读书或做学问,暂时搁置其他事情,表现出专心致志的精神状态。其典故源于陶渊明和诸葛亮的隐居生活。近义词有"闭门读书"、"静心钻研"、"潜心修学",反义词包括"浮躁不安"、"热衷名利"、"奔波劳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避免误解。错误用法包括将其误解为拒绝社交或在不需要表达专心致志的语境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