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宝怀珍:成语详解
读音
bào bǎo huái zhēn
含义
- 抱:用手臂围住,引申为拥有、持有。
- 宝:珍贵的物品,比喻有价值的事物。
- 怀:心中存有,引申为珍视、珍藏。
- 珍:珍宝,比喻珍贵的东西。
整体含义:形容人拥有珍贵的物品或才能,也比喻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典故
- 《后汉书·逸民传》:
东汉时期,隐士严光(字子陵)才华横溢,却不愿出仕,隐居山林。人们称赞他“抱宝怀珍”,形容他虽不显露才华,但内心蕴藏珍贵品德。 -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德才兼备,时人评价他“抱宝怀珍”,意指他既有治国之才,又有高尚品德。 - 《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崇尚清谈,许多人不慕名利,甘于隐居,被称为“抱宝怀珍之士”。
近义词
- 怀瑾握瑜:比喻人品德高尚,才华出众。
- 德才兼备:既有道德修养,又有才能。
- 才高行洁:才华出众,品行高洁。
- 韬光养晦:隐藏才能,不露锋芒。
反义词
-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 德薄才鲜:品德不高,才能平庸。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华丽,内里空虚。
- 虚有其表:徒有外表,没有实际才能。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老师夸小明“抱宝怀珍”,因为他不仅学习好,还乐于助人。
- 这幅画真漂亮,像“抱宝怀珍”一样珍贵。
-
小学高年级:
- 他虽然不爱说话,但大家都说他“抱宝怀珍”,是个有才华的人。
- 这本书里的知识就像“抱宝怀珍”,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
初中:
- 这位科学家“抱宝怀珍”,默默研究多年,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
- 古代许多隐士“抱宝怀珍”,不愿为官,只愿过清静的生活。
-
高中:
- 真正的学者往往“抱宝怀珍”,不轻易显露自己的学识。
- 他的文章字字珠玑,堪称“抱宝怀珍”之作。
-
大学及以上:
- 在浮躁的社会中,能“抱宝怀珍”潜心研究的人越来越少。
- 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抱宝怀珍”,每一件都蕴含深刻的思想。
错误用法
-
误用为“拥有财富”:
- ❌ 他家里有很多古董,真是“抱宝怀珍”。(错误,成语更强调品德或才能,而非物质财富。)
-
误用为“炫耀珍宝”:
- ❌ 她在聚会上展示珠宝,显得“抱宝怀珍”。(错误,成语不含炫耀之意。)
-
误用为“收藏物品”:
- ❌ 我喜欢收集邮票,算是“抱宝怀珍”。(错误,成语不适用于普通收藏行为。)
-
误用为“外表华丽”:
- ❌ 这座建筑金碧辉煌,真是“抱宝怀珍”。(错误,成语不形容外表。)
-
误用为“贪图利益”:
- ❌ 他做生意“抱宝怀珍”,赚了很多钱。(错误,成语不含功利色彩。)
总结:“抱宝怀珍”多用于形容人的内在品质或才能,而非外在的物质财富或行为。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随珠和璧是什么意思
随珠和璧的读音随珠和璧(suí zhū hé bì)。随珠和璧的含义“随珠和璧”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德才兼备,才华横溢,具有非常高的品质和才能。其中,“随珠”指的是传说中的随侯之珠,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宝珠;“和璧”则是指和氏璧,也是古代的珍宝。因此,“随珠和璧”的含义就是形容人的才华、品德等都非常出众,堪比珍宝。随珠和璧的典故“随珠和璧”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传说。据传,随侯之珠是和氏璧一样珍贵的宝物,它们都是非常难得的珍宝。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些珍贵的宝物来比喻人的才华、品德等非常出众。因此,“随珠和璧”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人的德才兼备。随珠和璧的近义词才貌双全:形容人既有才华又有相
锦绣心肠是什么意思
锦绣心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ǐn xiù xīn cháng。它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富有智慧和才华。这个成语强调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美丽和丰富性,常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和品德。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义理解。锦绣心肠的近义词包括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心灵美好、才情出众等。反义词包括心如蛇蝎、铁石心肠、心灵丑陋、才疏学浅等。在使用锦绣心肠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过度使用或误用,例如避免与“锦上添花”等词语混淆。可以用例句来表达锦绣心肠的实际运用。
才貌双全是什么意思 揭秘3个历史典故与10个实用例句教你正确使用
才貌双全的读音为cái mào shuāng quán,形容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美貌,才情和容貌都十分出众。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常用来形容那些全面发展的人才。近义词包括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等,反义词则是丑陋无比、才疏学浅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理解和滥用。例如,描述某人才华出众且外貌美丽时可以使用此成语。
东南之宝是什么意思
“东南之宝”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或物在某个地方或领域内非常珍贵和出众。它源于古代中国东南地区的丰富资源和珍稀物品,成为表达赞美和敬意的方式。该成语常用来形容某个地方的特产或人才,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人因其才华、品德或努力而备受赞誉。其近义词包括“东南佳人”、“瑰丽珍品”等,反义词有“平庸之辈”、“无足轻重”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误用对象和其他词语混淆等错误用法。例如,“他被誉为公司的东南之宝,为公司带来巨大成功”等。
鱼质龙文是什么意思
鱼质龙文的读音鱼质龙文读作:yú zhì lóng wén。其中,“鱼”和“龙”都是常见的汉语词语,而“质”和“文”则分别表示实质和文采。鱼质龙文的含义“鱼质龙文”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文采和实质兼备,既有深邃的内涵,又有华美的外表。其中,“鱼质”指的是人的内在品质,如品德、思想等;“龙文”则指人的外在表现,如言辞、文章等。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一个人既有内在的优秀品质,又有外在的才华和表现。鱼质龙文的典故“鱼质龙文”的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列御寇的人,他非常聪明,善于写文章。他的文章既有深邃的内涵,又有华美的外表,人们常常用“鱼质龙文”来形容他的文章。此外,这个成语还与古
荆山之玉是什么意思
荆山之玉是指荆山所产的美玉,用于比喻人的品德高尚、才华出众或物品的品质非常高超、珍贵。该成语源于古代楚国的故事。文章还介绍了荆山之玉的近义词如珍品美玉、瑰宝等,以及反义词如凡品俗物、劣质等。同时,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荆山之玉的正确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示例。
才貌两全是什么意思 3个典故解析与正确用法指南
才貌两全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mào liǎng quán,用来形容一个人同时具备出众的才能和美好的容貌。这个成语源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其含义是内外兼修,完美无缺。才貌两全的近义词包括才子佳人、德艺双馨等,反义词有丑陋无比、庸才俗貌等。在运用才貌两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将“才”和“貌”分开解释或用于形容只有一方面优点的人或事物。评价一个人时,应该综合考虑其内在素质、能力以及外貌等多方面因素。
衣锦褧衣是什么意思
衣锦褧衣的读音衣锦褧衣的读音为yī jǐn jiǒng yī。衣锦褧衣的含义“衣锦褧衣”是一个古代成语,源自于古代的服饰文化。其中,“衣锦”指的是穿着华美的锦绣衣服,“褧衣”则是指外罩的粗布衣服。整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外表朴实无华,内心却富有才华或品德高尚。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外表朴素,而内在却有着深厚的修养和才华。衣锦褧衣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服饰制度。在古代,人们穿着的衣物不仅是为了保暖和美观,还体现了社会地位和身份。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会穿着华丽的锦绣衣服。然而,也有一些人虽然穿着朴素的外表,但内心却富有才华和品德。为了表达这种内外兼修的品质,人们便用“衣锦褧衣”这个成
才高行厚是什么意思 德才兼备的3个典故与正确用法解析
才高行厚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gāo xíng hòu,指一个人的才能出众、品德高尚、德才兼备。源于古代儒家思想,是对品德高尚、才能卓越之人的赞美。含义中,“才高”指才华出众,“行厚”指品行端正、道德修养深厚。该成语的典故和出处较为广泛,具体可参考古代文献和历史故事。近义词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等,反义词有才疏学浅、德薄能鲜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对象,避免错误使用。才高行厚的人在才能和品德上都十分出众,常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
才秀人微是什么意思 3分钟掌握这个成语的典故、用法和经典例句
才秀人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ái xiù rén wēi。它表示有才华的人可能并不显眼,或才华尚未被发掘和认可。典故源于古代社会中对人才的埋没。该成语强调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之间的差异,以及对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其含义与才子佳人、藏器待时、韬光养晦等成语相近,与名人显达、庸才俗士等反义词相对。使用才秀人微时需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错误使用。例如,某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被重视,此时可用才秀人微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