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德辱行:道德沦丧与行为失范的警示
读音
bài dé rǔ xíng
含义
- 败:败坏、破坏。
- 德:道德、品行。
- 辱:玷污、使蒙羞。
- 行:行为、举止。
整体含义:指道德败坏、行为卑劣,做出有损人格或社会公德的事情。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德,国家之基也。无德而禄,败德也。” 此处虽未直接使用“败德辱行”,但强调了道德败坏对国家与个人的危害。 - 《后汉书·党锢传》: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许多士大夫因正直敢言被诬陷为“败德辱行”,实则是对清廉之士的污名化。 - 民间故事:
传说古有一贪官,欺压百姓、收受贿赂,百姓怒斥其“败德辱行”,最终此人遭朝廷严惩,成为反面教材。
近义词
- 伤风败俗:败坏社会风气。
- 寡廉鲜耻:不知羞耻,缺乏道德感。
- 卑鄙龌龊:行为肮脏,品格低下。
- 丧尽天良:完全丧失道德良心。
反义词
-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 光明磊落:行为正直,胸怀坦荡。
- 冰清玉洁:形容人品纯洁,行为端正。
- 高风亮节:高尚的品格,坚贞的节操。
例句
-
小学生例句:
- 他偷同学的铅笔,真是败德辱行!(三年级)
- 老师说,撒谎是败德辱行的行为。(四年级)
-
初中生例句:
- 考试作弊不仅是欺骗,更是败德辱行。(初一)
- 网络暴力者往往败德辱行而不自知。(初二)
-
高中生例句:
- 某些官员贪污受贿,完全是败德辱行之举。(高一)
- 历史上那些败德辱行的奸臣,最终都被钉在耻辱柱上。(高二)
-
大学生及以上例句:
- 学术造假是学术界最严重的败德辱行之一。
- 企业若为利润而造假,便是败德辱行,终将自食恶果。
-
社会场景例句:
- 虐待动物是败德辱行,应受法律严惩。
- 公众人物若败德辱行,必然遭到舆论谴责。
错误用法
-
误用于非道德领域:
- ❌ “他数学考试不及格,真是败德辱行。”(考试失利与道德无关)
- ✅ 应改为:“他作弊才及格,真是败德辱行。”
-
过度夸张使用:
- ❌ “你忘记带作业,简直败德辱行!”(小事不宜扣大帽子)
- ✅ 应改为:“你抄袭作业,是败德辱行的行为。”
-
混淆近义词:
- ❌ “他说话粗鲁,有点败德辱行。”(粗鲁属于礼貌问题,非道德败坏)
- ✅ 应改为:“他造谣诽谤,确实败德辱行。”
-
用于非人类对象:
- ❌ “这台机器老是故障,真是败德辱行。”(机器无道德属性)
- ✅ 应用于人类或群体的道德行为评判。
“败德辱行”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性底线的警示。它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道德与行为始终是立身之本。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廉耻的诗词
关于廉耻的诗词(第1篇)关于廉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原文:“廉隅贞良,匪躬之故。人之好德,如切如磋。嗟尔君子,无恒安息。人之有能,乃不忝所生。不殄厥心,矜矜猗士。终温且惠,惠音悦耳。”作者及朝代:此为《诗经》之篇,创作于先秦时期。解析:此篇中以“廉隅贞良”来强调人格的廉洁正直和品德的优良,告诫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晋·陶渊明《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壮志饥餐胡虏肉,功名利禄心不存。吾家有严君,志士当自勉。人皆言我廉,我岂畏人言?”作者及朝代:陶渊明(约365-427年),东晋诗人。解析:陶渊明以壮志凌云、不畏强敌的气概
关于不孝的诗词
关于不孝的诗词(第1篇)关于不孝的诗词,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这些诗词不仅揭示了社会道德观念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古代对于家庭伦理、亲情关系的重视。以下是我根据您的需求,整理的一些关于不孝主题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列表《孝经·谏诤章》汉乐府《长歌行》晋·陶渊明《杂诗》唐·白居易《孝妇吟》宋·王安石《孝道歌》二、诗词全文及解析《孝经·谏诤章》作者:佚名(先秦时期)原文:曾子曰:“若夫慈爱抚育,奉事父母如大人,此孝之大者。不慈不孝,不祥之民也。”解析:此段出自《孝经》,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若不慈不孝,则被视为不祥之人。汉乐府《长歌行》原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
荒淫无耻
本文介绍了荒淫无耻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荒淫无耻指的是行为放荡、缺乏道德和良知的人。文章还提醒读者在使用该成语时要注意使用场合,避免与中性或褒义词汇混淆,避免滥用和过度夸张。
砥节厉行
砥节厉行的读音是dǐ jié lì xíng,意味着磨炼品行、努力实践并表现优秀行为。这一成语的出处难以确证,但一直传承着磨砺品行和实践优秀道德行为的精神。砥节厉行的近义词包括励精更始、砥身砺行等,反义词则是放荡不羁、苟且偷安等。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避免错误地将其用于描述表面行为或形式主义,而应描述一个人在长期生活和工作中保持高尚的品行和优秀的行为习惯。例如,“他砥节厉行,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行,深受众人敬重”。
仁义道德是什么意思
仁义道德是一个用于形容人的行为和思想符合道德规范的褒义词组,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的统一。它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观念之一。仁义道德包括仁、义、道德三个方面,分别指仁爱之心、正义之行和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行为正直的人。然而,需要正确理解并运用其深层含义和内涵价值,避免在不恰当的情境中随意使用。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形容表面功夫、死板教条以及商业竞争策略等不符合真正道德原则的情况。
违天害理是什么意思
违天害理的读音读音:wéi tiān hài lǐ标注拼音:wéi tiān hài lǐ违天害理的含义“违天害理”是一个成语,指的是违背天理、人伦道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它形容的是一种极度不道德、不合情理的恶劣行为。违天害理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天人感应思想。在古代,人们相信天命和天理,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天的惩罚或奖赏。因此,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违背了天理和道德,就会被认为是“违天害理”。典故中常常提及一些极端的例子,如杀人放火、虐待亲人等行为,都被认为是违天害理的行为。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社会的道德底线,被人们所谴责。违天害理的近义词不近人情:指行为不符合常人的感情和道德标准。丧尽
惨无人理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无人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凶恶、残忍、冷酷无情的行为或事件,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事件。使用时需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
卑鄙无耻
本文介绍了“卑鄙无耻”这一贬义词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该词源于古代,用来形容人的行为和品质恶劣,缺乏道德和良心。文章还提供了多个例句以展示其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不当使用场合和搭配不当的错误。
行同狗彘是什么意思
行同狗彘的读音行同狗彘,读音为。行同狗彘的含义行同狗彘,字面意思为行为如同狗和猪一样。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恶劣、无耻、道德沦丧到极点,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贬义词汇。行同狗彘的典故行同狗彘这一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动物象征。在古代社会,狗和猪被视为低等动物,其生活习性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恶劣行为。这一成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点的人。行同狗彘的近义词狼狈为奸苟且偷生卑鄙无耻厚颜无耻丧心病狂这些词语都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恶劣的人。行同狗彘的反义词廉洁自律仁至义尽道德高尚行为端正光明磊落这些词语都是褒义词,用来形容那些道德高尚、行为端正的
负德背义
负德背义是一个成语,指违背道德和正义的行为。其拼音是fù dé bèi yì。这个成语源于古代道德规范和伦理观念,用于形容违背道德和正义原则的行为。其典故可以在古代文献中找到。负德背义的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等,反义词包括仁至义尽、道德高尚等。该成语在句子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违背道德原则的行为,并警告人们不要走上负德背义的道路。然而,该成语的误用情况也很常见,需要注意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