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踬后

跋前踬后:进退两难的困境

读音

跋前踬后(bá qián zhì hòu)

含义

  • :踩踏、行走困难。
  • :前方、前进。
  • :绊倒、受阻。
  • :后方、后退。

整体含义:形容进退两难,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遇到阻碍,比喻处境艰难,难以抉择。

典故

  1. 《诗经·豳风·狼跋》

    • 原文:“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 解释:狼向前走会踩到自己的下巴(胡),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疐),形象地描绘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2. 韩愈《进学解》

    • 原文:“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解释:韩愈以自身经历比喻仕途艰难,无论做什么都会受到指责,如同被前后夹击。
  3. 《左传·襄公十四年》

    • 背景:晋国大夫士匄(gài)在政治斗争中左右为难,最终选择退隐。
    • 后世以此形容人在复杂局势中难以抉择。

近义词

  1. 进退维谷:形容陷入困境,无法前进或后退。
  2. 左右为难:无论选择哪一边都会遇到困难。
  3.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进行到中途,难以停止。
  4. 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每一步都很艰难。

反义词

  1.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顺利,毫无阻碍。
  2. 进退自如:形容能自由选择前进或后退,不受限制。
  3.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松应对。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既想玩玩具,又想写作业,真是跋前踬后啊!
    • 小狗被绳子缠住,往前走会勒脖子,往后退会绊倒,真是跋前踬后。
  2. 小学高年级

    • 他在比赛中受伤了,继续比赛会加重伤势,退出又怕队友失望,真是跋前踬后。
    • 妈妈让我选择学钢琴还是画画,我跋前踬后,不知道选哪个好。
  3. 初中

    • 公司面临裁员,老板既想节省成本,又怕员工抗议,陷入了跋前踬后的境地。
    • 他在友情和原则之间跋前踬后,最终选择了坦诚相告。
  4. 高中及以上

    • 政策改革涉及多方利益,政府官员们跋前踬后,迟迟无法做出决定。
    • 面对学术争议,这位学者跋前踬后,既想坚持己见,又怕得罪同行。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犹豫不决”

    • 错误例句:“他买东西总是跋前踬后,挑了半天也没选好。”(应改为“犹豫不决”)
    • 解析:“跋前踬后”强调客观环境的阻碍,而非主观的犹豫。
  2. 误用为“前后矛盾”

    • 错误例句:“他的发言跋前踬后,逻辑混乱。”(应改为“自相矛盾”)
    • 解析:成语不用于描述语言或逻辑问题。
  3. 误用为“忙碌”

    • 错误例句:“最近工作太多,我每天都跋前踬后。”(应改为“忙得不可开交”)
    • 解析:成语不表示繁忙,而是指困境。
  4. 误用为“反复无常”

    • 错误例句:“她性格跋前踬后,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应改为“喜怒无常”)
    • 解析:成语与情绪变化无关。

总结:“跋前踬后”专指因客观条件限制而进退两难的情景,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

跋前踬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跋前痜后

本文详细解释了成语“跋前痜后”的读音、含义、出处和典故,以及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该成语用于形容人或团体在行动或做事时,前后矛盾、左右为难、处境困难的情境。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以辅助理解,并强调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注意事项。

进退维谷

“进退维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tuì wéi gǔ。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处境困难,进退两难,无法做出决策。它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之什》,典故中描述了一位将军在险境中的困境。近义词包括困境重重、左支右绌等。反义词为进退自如。文章提供了多个关于“进退维谷”的例句,并强调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方式,避免用于轻松或无困难的情境,避免与其他近义词混淆,避免过度夸张使用。

跋前踕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前踕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做事有头无尾,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后果。典故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做事不周全、不仔细的人。近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等。反义词包括善始善终、始终如一等。文章还通过示例解释了不同语境下“跋前踕后”的应用,并指出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进退无依

“进退无依”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处在某种境地中,前进和后退都无从依靠或没有选择余地,表示一种艰难和无奈的境况。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政治斗争或人生困境等场景。近义词有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等,反义词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等。该成语错误用法包括用于描述没有困难或选择余地的情况,以及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文章详细介绍了“进退无依”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和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该成语。

关于难的诗词

关于难的诗词(第1篇)关于难的诗词,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以下是我根据“关于难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难觅故人归处家江城五月落梅花原文:江城五月落梅花,难觅故人归处家。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难以寻找到归处、故人的情感。通过描绘五月江城落梅花的景象,烘托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二、行路难,难行路,难事尽如人意否行路难原文:行路难,难行路,难事尽如人意否。作者:李煜(南唐)解析:此诗出自南唐李煜之手,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易。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愁苦。三、古诗千载空回首,几度思

羝羊触藩

羝羊触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ī yáng chù fān。其含义是公羊用角撞击篱笆,比喻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该成语来源于《左传》和《诗经》中的篇章。羝羊触藩的近义词包括进退两难、左右为难等,反义词则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描述非困境或难题的情境。文章还包含了一些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进退两端

本文介绍了“进退两端”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或一个事物面临进退两难、左右为难的境地。文章还提供了关于如何使用该成语的建议,以及需要注意的语境和用法。

进退惟谷

"进退惟谷"是一个成语,形容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困境,无法做出决定。其典故源于古代战争或决策中的重大抉择。近义词包括左右为难、进退维谷等。反义词为进退自如、左右逢源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为褒义或贬义,以及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文章详细解释了"进退惟谷"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进退无所

"进退无所"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ìn tuì wú suǒ,形容进退两难,处境困难的情境。它的含义是既没有地方可以进,也没有地方可以退,用来描述战争中的困境或其他人生中的困境,如职场、生活等。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情境。近义词包括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等。反义词有得心应手、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等。使用时要避免轻描淡写地描述困境或误用为形容毫无进展的情况。例如,“他陷入了进退无所的境地,无法决定下一步行动”等。

进退两难

“进退两难”是一个成语,用来描述前进和后退都困难的境地,无法作出决定或采取行动。该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故事,也可用来形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两难选择。其近义词包括左右为难、骑虎难下和举棋不定等,反义词包括游刃有余、顺水推舟和势如破竹等。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注意区分与“左右为难”的混用以及不当使用场合。文章详细解释了进退两难的典故、含义、近义词反义词及错误用法示例。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