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前痜后

跋前痜后:进退两难的困境

读音

跋前痜后(bá qián zhì hòu)

含义

  • :踩踏、行走困难。
  • :前方、前进。
  • 痜(zhì):绊倒、阻碍。
  • :后方、后退。

整体含义:形容进退两难,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会遇到阻碍,比喻处境艰难,难以抉择。

典故

  1. 《诗经·豳风·狼跋》

    • 原文:“狼跋其胡,载痜其尾。”
    • 解释:狼向前走会踩到自己的胡须(下巴的垂肉),后退又会被尾巴绊倒,形象地描绘了进退不得的困境。
  2.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记载楚国大夫子木在政治斗争中左右为难,被形容为“跋前痜后”。
  3. 韩愈《进学解》

    •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韩愈用此成语形容自己在官场上的困境,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难。

近义词

  1. 进退维谷:形容进退都处于困境,无法选择。
  2. 左右为难:无论选择哪一边都很困难。
  3. 骑虎难下:比喻事情进行到一半,难以停止或改变方向。
  4. 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每一步都很艰难。

反义词

  1. 进退自如:形容行动自由,不受阻碍。
  2.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松自如。
  3. 一帆风顺:形容事情顺利,没有阻碍。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作业没写完,又想出去玩,真是跋前痜后啊!
    • 小狗被绳子缠住,往前走不动,往后退不了,真是跋前痜后。
  2. 小学高年级

    • 他在比赛中既想进攻又怕防守失误,陷入了跋前痜后的境地。
    • 妈妈让我选冰淇淋口味,草莓和巧克力都想要,真是跋前痜后!
  3. 初中

    • 公司面临裁员,经理既想保住老员工,又不得不考虑成本,真是跋前痜后。
    • 他在友情和原则之间跋前痜后,不知该如何选择。
  4. 高中

    • 面对高考志愿填报,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跋前痜后,难以决断。
    • 政治家在改革与保守之间跋前痜后,生怕一步走错引发动荡。
  5. 大学及以上

    • 企业在市场扩张和资金链风险之间跋前痜后,迟迟无法做出决策。
    • 外交官在两国冲突中跋前痜后,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又要避免战争爆发。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跋前踬后”

    • 错误例句:他在工作中总是跋前踬后,效率很低。(正确应为“跋前痜后”)
    • 解释:“踬”虽有绊倒之意,但成语固定为“痜后”。
  2. 误用于单纯犹豫不决

    • 错误例句:她逛街时跋前痜后,不知道该买哪件衣服。
    • 解释:成语强调“进退受阻”,而非普通的选择困难。
  3. 误用于轻松场景

    • 错误例句:周末去哪玩?我们跋前痜后,最后决定去公园。
    • 解释:成语形容严重困境,不适用于轻松话题。
  4. 误用于物理障碍

    • 错误例句:山路崎岖,我们跋前痜后,终于到达山顶。
    • 解释:成语多比喻抽象困境,而非实际行走困难。

总结:“跋前痜后”生动刻画了进退维谷的窘境,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混淆或弱化其严重性。

跋前痜后.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进退路穷

"进退路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tuì lù qióng,表示进退两难,没有出路的含义。它用来描述一个人或情况处于极度困难的境地,无法找到解决方案。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淮阴侯韩信的故事以及古代的棋局。近义词包括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等,反义词为进退自如等。使用时应避免与"无路可走"混淆,并注意其引申含义。错误用法包括在不适当的情境下使用以及误解其含义。这篇文章全面介绍了"进退路穷"这个成语,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

进退无途

"进退无途"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tuì wú tú。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前进和后退都没有道路,形容处境困难,无法进退,常用来描述人或事物处于一个极其困难和尴尬的境地。它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可以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其所表达的困境。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进退两难、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等,反义词则是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左右逢源等。文章通过例句展示了进退无途的具体用法和语境,同时指出了错误的使用方式,如用于描述一般的困难或挑战,在不恰当的语境中使用等。总之,"进退无途"这个成语用于描述真正的无法进退的困境,希望读者能够正确使用并理解其含义。

进退裕如

进退裕如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tuì yù r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在行动或处理事情时,无论前进还是后退都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它源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皇矣》中的句子“维此文王,进退裕如”,描述了周文王处理事务的高超智慧和应对能力。进退裕如的近义词包括游刃有余、应付自如和举重若轻,反义词有进退失据、手足无措和束手无策。该成语可用于多种场景,如处理困难、谈判、演讲、紧急决策等。然而,使用时应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急躁、冲动、缺乏计划性或保守缺乏冒险精神的行为。正确的使用方式可以更好地表达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的从容和自如。

进退无所

"进退无所"是一个成语,拼音为jìn tuì wú suǒ,形容进退两难,处境困难的情境。它的含义是既没有地方可以进,也没有地方可以退,用来描述战争中的困境或其他人生中的困境,如职场、生活等。典故源于古代战争中的情境。近义词包括进退维谷、左右为难、束手无策等。反义词有得心应手、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等。使用时要避免轻描淡写地描述困境或误用为形容毫无进展的情况。例如,“他陷入了进退无所的境地,无法决定下一步行动”等。

进退无门

“进退无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ìn tuì wú mén,形容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处于极度困境中,无法摆脱困境或做出选择。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用来形容人或国家处于困难境地。该成语的近义词有困兽犹斗、束手无策等,反义词包括进退自如、游刃有余等。在使用时需根据语境正确理解,避免误用。例如,不应误用为褒义词或用于与事实不符的情境。

跋前踬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前踬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和注意事项。该成语用来形容进退两难,行动迟缓或遭遇困境的境地。文章详细解释了其读音、含义和典故,并列举了近义词、反义词和例句。同时,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搭配,避免错误用法,并指出了与类似成语的区别。

关于难的诗词

关于难的诗词(第1篇)关于难的诗词,古往今来,数不胜数。以下是我根据“关于难的诗词”这一主题,精心挑选的几首古诗词,并附上原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难觅故人归处家江城五月落梅花原文:江城五月落梅花,难觅故人归处家。作者:佚名(无法确定具体作者及朝代)解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难以寻找到归处、故人的情感。通过描绘五月江城落梅花的景象,烘托出内心的惆怅和失落。二、行路难,难行路,难事尽如人意否行路难原文:行路难,难行路,难事尽如人意否。作者:李煜(南唐)解析:此诗出自南唐李煜之手,表达了人生道路的艰难与不易。诗人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面对困难时的无奈和愁苦。三、古诗千载空回首,几度思

跋前踕后

本文介绍了成语“跋前踕后”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原意形容做事有头无尾,只顾眼前而不考虑后果。典故源自古代寓言故事,形容做事不周全、不仔细的人。近义词包括半途而废、有始无终等。反义词包括善始善终、始终如一等。文章还通过示例解释了不同语境下“跋前踕后”的应用,并指出该成语的错误用法。

羝羊触藩

羝羊触藩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ī yáng chù fān。其含义是公羊用角撞击篱笆,比喻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该成语来源于《左传》和《诗经》中的篇章。羝羊触藩的近义词包括进退两难、左右为难等,反义词则为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等。该成语的错误用法是描述非困境或难题的情境。文章还包含了一些使用该成语的例句。

有口难分是什么意思

有口难分的读音读音:yǒu kǒu nán fēn拼音注音:yǒu/kǒu/nán/fēn有口难分的含义“有口难分”指有嘴却难以分辩,形容难以用言语表达清楚或难以辩解的情境。具体来说,它表示虽然有话要说,但因为某种原因或情况,无法清楚地解释或辩解。有口难分的典故“有口难分”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故事。其中一则典故讲述了古代一个官员被冤枉时,虽有口才却难以解释清楚自己的清白,最终因此受屈。这个典故形象地表达了“有口难分”的情境。此外,还有其他的典故和出处,如某些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也有相关的描述和引用。这些典故和出处都进一步丰富了“有口难分”这个成语的内涵。有口难分的近义词难以言表:指难以用言语表达清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