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蜀水

巴山蜀水:穿越千年的山水画卷

读音

bā shān shǔ shuǐ

含义

  • :古代指今四川东部及重庆一带,曾是巴国所在地。
  • :泛指崇山峻岭,象征险峻与壮美。
  • :古蜀国疆域,核心为四川盆地,以富庶闻名。
  • :指长江、岷江等川渝水系,暗含灵动与滋养。

整体含义:形容四川、重庆一带险峻秀丽的山水风光,也暗指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气质——既险阻难行,又孕育出丰饶文明。

典故

  1. 李商隐的夜雨寄情
    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以“巴山夜雨”的意象,将蜀地山水与羁旅愁思融为一体,成为经典文化符号。
  2. 李白笔下的蜀道
    《蜀道难》中“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虽未直接提及“巴山蜀水”,却以夸张笔法描绘了这片山水的险绝,成为后世联想的基础。
  3. 《华阳国志》的地理印记
    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详细记载巴蜀地形:“其地四塞,山川重阻”,印证了“巴山蜀水”作为地理屏障的历史角色。

近义词

  1. 层峦叠嶂:形容山峰重叠,与“巴山”的险峻呼应。
  2. 山明水秀:侧重风景秀丽,弱化了蜀地的险阻特征。
  3. 天府之国:强调物产丰饶,是“巴山蜀水”滋养结果的另一面。

反义词

  1. 一马平川:形容地势平坦,与川渝多山地形截然相反。
  2. 不毛之地:指荒芜贫瘠,反衬巴蜀的富庶与生机。
  3. 穷山恶水:贬义形容自然环境恶劣,与“巴山蜀水”的审美意境对立。

例句

小学阶段

  1. 课本插图里云雾缭绕的“巴山蜀水”,像一幅水墨画。(三年级)
  2. 爷爷说大熊猫就生活在“巴山蜀水”之间。(四年级)

中学阶段

  1. 研学旅行时,我们终于见识了课本中“巴山蜀水”的雄奇。(初一)
  2. 李白的诗让“巴山蜀水”成了文人心中既向往又畏惧的秘境。(高一)

大学及以上

  1. 从三星堆到都江堰,“巴山蜀水”始终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 当代基建工程正在改写“巴山蜀水,古道难行”的历史认知。

文学化表达

  1. 夜航飞机掠过川渝上空,舷窗下的“巴山蜀水”被灯火勾勒出新的轮廓。
  2. 火锅的麻辣鲜香,恰似“巴山蜀水”性格的味觉注解。

错误用法

  1. 地理错位
    × “江南水乡的温柔,堪比巴山蜀水。”(混淆地域特色)
    ✓ 修正:“江南水乡的温柔,与巴山蜀水的险峻形成鲜明对比。”
  2. 语境违和
    × “这份企划书写得像巴山蜀水一样曲折。”(滥用比喻,易引发歧义)
    ✓ 修正:“这份企划书的逻辑结构如巴山蜀水般层次丰富。”(需上下文支持)
  3. 语义割裂
    × “他性格像巴山蜀水,时而安静时而活泼。”(强行拟人化,缺乏关联)
    ✓ 修正:“他性格如巴山蜀水孕育的文化,既有险峻的坚韧,又有水润的灵动。”(需文化背景补充)
  4. 历史误读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巴山蜀水成为边境。”(忽略巴蜀早被纳入秦疆域)
    ✓ 修正:“秦并巴蜀后,‘巴山蜀水’成为进军中原的战略后方。”

文化小贴士:如今“巴山蜀水”不仅是地理标签,更成为川渝地区文旅IP的核心元素——从长江三峡的邮轮到青城山的道观,从重庆洪崖洞的灯火到成都锦里的烟火气,这个词始终在书写新的篇章。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巴蜀山水的经典诗词 感受李白杜甫笔下的蜀地人文与自然之美

巴蜀诗韵:千年文脉中的山水与人文交响巴蜀之地,自古便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这里险峻的剑门关、奔腾的岷江水、幽深的青城山,以及繁华的锦官城,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人文山水画卷。历代诗人用笔墨记录下巴蜀的雄奇与秀美,留下无数传世佳作。李白《蜀道难》(唐)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仙李白以夸张的笔法描绘蜀道之险,蚕丛鱼凫的传说、五丁开山的神话,都被融入这首千古绝唱中。诗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描写,展现了巴蜀山水的险峻奇绝。杜甫《登楼》(唐)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安史之乱后,杜甫流寓成都,在《登楼》中既写出巴蜀山水的壮美,又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千年三峡诗词精选 关于长江三峡的经典诗句与文人情怀

本文呈现了多篇描写三峡的诗词,包括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杜甫的《巫峡》、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辙的《夜渡赤壁》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秀美风光以及独特韵味,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美景的崇敬和赞美之情。文章通过摘要,概括了这些诗词的共同特点和主题,带领读者领略三峡的自然之美和文化魅力。同时,这些古诗词也是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巫山神女与云雨 50首经典诗词赏析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几篇关于巫山美景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巫山的壮丽景色,如巫山的美景、巫峡的秀美风光等。文章列举了几首描写巫山的诗词,包括刘禹锡的《早发巫山》、李商隐的《巫山高》、杜甫的《巫峡》等,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此外,还列举了一些不重复的、描写巫山的古诗词,如王之望的《巫山吟》、薛瑄的《巫山高》、郑燮的《巫峡观景》等。这些诗词展现了巫山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感受到巫山的神秘、壮丽与浪漫。同时,也提到了现代和当代诗人对巫山的创作,如原创作品《望巫山之景》和当代陈忠实的《游巫山》。这些诗词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巫山的自然美景,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墨客的创作激情与

10首描写太行山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诗行中的华夏脊梁

本文介绍了一系列描写太行山的诗词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不同作者、不同朝代的诗词,展示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和深邃内涵。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以描写太行山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不同作者、不同朝代的诗词,展示了太行山的雄伟壮丽、秀美景色和深邃内涵。文章介绍了每首诗词的作者、朝代和内涵,并详细解析了诗词中对太行山景色的描绘和情感表达。这些诗词有的描绘了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如群山连绵、峡谷深邃、瀑布飞流等;有的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这些诗词不仅是文人对自然的赞美和感悟,也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自然和

描写剑阁险要的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剑阁险要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剑阁的雄伟壮丽和险峻地势。这些古诗词包括李白的《剑阁》、杜甫的《剑门道中遇秋雨》等,每首诗都独具特色,展现了剑阁在不同季节、不同视角下的壮美景色。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地理环境的深刻体察,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历代诗人笔下的夷陵诗词赏析 关于三峡古城的千年咏叹与历史沉思

夷陵,位于湖北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胜地。这里,山水之美、人文之盛,吸引着诗人们用诗词来描绘和赞美。以下是几首描写夷陵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夷陵的诗意与文化魅力。一、山水之韵夷陵的山水,是诗人们灵感的重要来源。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夷陵山水之美。如张九龄的《夷陵城楼》,以城楼为背景,展现了夷陵的壮丽景色。二、历史人文夷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人们通过对夷陵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的描绘,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如陆游的《夷陵怀古》,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夷陵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繁荣。三、诗词中的情感寄托这些描写夷陵的古诗词,不仅是美景的记录,更是情感的寄托。诗

10首描写山势的经典古诗词 领略千峰竞秀的诗意美学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山势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言、列举的古诗词以及解析,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壮丽。文章从不同角度和手法描绘了山势的起伏、河流的蜿蜒,以及自然景观的宏大与秀美,带领读者领略了古诗词中关于山势描写的独特魅力。希望通过这些诗词,能够让人们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壮丽。

毛主席描写险峻的诗词

毛主席描写险峻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毛主席描写险峻的诗词及其解析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长征》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作者:毛泽东朝代:现代解析:此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通过形象的比喻将险峻的山川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乌蒙磅礴走泥丸”和“金沙水拍云崖暖”。诗中充分体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二、《七律·长征》原文:翻越五岭压不弯,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浪花涌,大渡桥横铁索寒。不到黄河心不死,屈指行程二万难。红军个个英勇猛,气势磅礴壮志显。作者:

10首描写河东黄河的经典诗词 感受千年文脉中的黄河咏叹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河东的诗词文章,包括诗词列举、诗词解析、作者背景及朝代简述、相关古诗词及赏析、以及感悟。这些古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河东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思考。通过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追求,更好地了解河东的美丽与韵味,并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描写蜀山的诗词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蜀山的诗词及其解析,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蜀山的壮丽景色和独特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蜀山的高耸、云雾缭绕、春色、秋韵以及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通过欣赏这些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蜀山的美丽与壮阔,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赞美。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是我们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文章还提到了蜀山的独特地貌、深厚文化底蕴和壮美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灵感之源。通过赏析这些描写蜀山的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