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人如何描绘平江的山水之美 10首写平江的经典诗词赏析

诗韵悠悠咏平江:历代诗人笔下的湘北明珠

平江县,这座湘北的千年古城,自古便是文人墨客驻足吟咏之地。汨罗江的粼粼波光、幕阜山的巍峨雄姿、纯溪小镇的幽静秀美,无不激发着诗人的灵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让我们穿越时空,品读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平江诗词。

杜甫《宿青草湖》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唐代诗圣杜甫晚年漂泊湖湘,途经平江青草湖(今属汨罗市,古属平江流域)时写下此诗。诗中”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以简练笔触勾勒出冬日湖景,末句”人来故北征”暗含诗人思乡之情与羁旅之愁。此诗被收录于《全唐诗》,是现存最早描写平江水域的唐诗之一。

黄庭坚《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至黄龙奉谒清禅师》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峰前对落晖。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北宋诗人黄庭坚被贬黔州途中经平江幕阜山,留下这首充满禅意的七律。”幕阜峰前对落晖”成为描绘平江地标的最早诗句,后句”野水自添田水满”生动再现了湘北丘陵的农耕景象。此诗现存于《山谷诗集》,见证了平江在宋代已为交通要道。

元代 欧阳玄《汨罗江》

“楚水悠悠浸楚亭,楚魂天地共芬芳。贞臣不带骚人骨,今日朝朝误楚声。”

元代史学家欧阳玄这首《汨罗江》凭吊屈原,将平江流域的汨罗江与屈原精神紧密联系。”楚魂天地共芬芳”既写江畔香草,又喻屈原精神永存。该诗收录于《圭斋文集》,是元代重要的屈原题材诗作。

明代 艾穆《过平江》

“幕阜山高接太清,芙蓉削出翠峥嵘。云开忽见吴楚地,风定犹闻钟磬声。石洞有丹传葛老,剑池无路觅猿惊。登临不尽怀古意,落日孤烟万壑晴。”

明代诗人艾穆此作全景式描绘平江山水,”幕阜山高接太清”展现山脉气势,”芙蓉削出翠峥嵘”形容山峰秀丽。诗中提及的葛老炼丹传说与剑池猿影,均为平江特有典故。该诗载于《艾熙亭集》,是明代山水诗佳作。

清代 王文清《平江道中》

“幕阜南来第几重,峭峰如戟插晴空。人行树杪闻清磬,马度云间见梵宫。百道飞泉奔绝壑,千章古木啸长风。平生剩有搜奇癖,到此真教眼界空。”

清代学者王文清这首七律以”峭峰如戟插晴空”的奇绝比喻开篇,中二联”人行树杪””马度云间”的倒装句式,巧妙表现平江山路的险峻与寺庙的幽深。尾联直抒胸臆,表达对平江奇景的赞叹。该诗收录于《王九溪先生遗集》。

近代 李六如《故乡吟》

“连云翠嶂幕阜东,汨水蜿蜒绕旧踪。最是纯溪明月夜,稻花香里说年丰。”

平江籍革命家李六如这首现代诗作,以”连云翠嶂”呼应古人笔下的幕阜山,而”纯溪明月””稻花香”则描绘出平江乡村的典型意象,将古典山水意境与现代农耕图景完美融合。

从杜甫到李六如,历代诗人笔下的平江呈现出丰富的历史维度:唐代的羁旅愁思、宋代的禅意山水、元代的屈原追忆、明清的景观实录,直至现代的乡土情怀。这些诗作犹如一部用韵文写就的地方志,记录着平江的自然变迁与人文积淀。汨罗江的每一朵浪花,幕阜山的每一缕云烟,都在平仄格律中获得了永恒的生命。当我们吟诵这些诗句时,不仅是在欣赏文学作品,更是在触摸平江千年文脉的跳动。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平江的山水之美 10首写平江的经典诗词赏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探索中国文学中的天问传统 从屈原到龚自珍的千古哲思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天问的古诗词,包括《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李白的《把酒问月》》、《李贺的《天问》》、《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些诗词以不同的笔触和情感表达了人类对于天地、自然、人生、宇宙等的探索与思考。文章还介绍了其他关于天问的诗意表达,如《夜雨寄北》、《静夜思》、《春晓》等。这些古诗词不仅是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今天仍具有启示和帮助作用,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些古诗词,从中汲取智慧、拓宽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探索天地间的奥秘,不断追求真理与智慧,为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湘江 10首关于湘江的经典诗词赏析

这些诗词描绘了湘江的多姿多彩,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美丽的自然风光。从唐代的刘长卿、杜甫,到宋代的苏轼、秦观,再到清代的张九龄,湘江在古诗词中流淌着柔情、浩渺、离愁、生机与诗意。这些诗词不仅赞美了湘江的壮丽景色,也寄托了诗人们的情感与思考。湘江的美景如诗如画,情感深沉丰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阅读这些诗词,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湘江的美景与文化,激发对湘江的热爱与向往。

历代诗人如何描写好溪 10首关于好溪的诗词赏析带你领略浙南山水之美

溪光潋滟处,诗心共徘徊——历代吟咏好溪诗词赏析好溪,这条蜿蜒于浙南缙云县的清澈水系,古称"恶溪",后因水势平缓、风光旖旎而改名"好溪"。自唐宋以来,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驻足咏叹,成为浙中山水文学的重要意象。本文辑录历代题咏好溪的诗词佳作,探寻流淌在文字间的溪光山色。唐代诗人李白在《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写道:"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好溪信所惬,幽赏惟心同。"诗仙以"好溪信所惬"五字,道出对此处溪流的由衷喜爱。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李白送别友人时遥想越中山水,将好溪与镜湖并列为浙中胜景,展现盛唐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取向——既爱壮阔江河,也喜清幽溪涧。宋代

10首描写人物的经典古诗词 展现屈原陶渊明等文人风骨与人性光辉

墨痕深处见人心:那些镌刻人性的传世诗篇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人物的作品犹如一面面明镜,映照出人性的万千面相。从屈原笔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物外,诗人们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灵魂。这些诗篇穿越时空,至今仍能触动现代读者的心弦。屈原《离骚》(战国)开创了以诗写人的先河。诗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傲,塑造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诗人形象。司马迁评其"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道出了这首诗的人格光辉。陶渊明《饮酒·其五》(东晋)展现的是另一种人生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描绘沅江 从屈原到沈从文的湘楚诗魂

本文介绍了描写沅江的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沅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以沅江为背景,创作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诗篇。文章通过引用多首古诗词,展示了沅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强调了沅江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更让人们感受到沅江的魅力与自然之美,引发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历代文人如何咏叹仙居 包含山水隐逸与田园风光的50首经典诗词赏析

本文介绍了仙居的美丽与神秘,通过多篇描写仙居的古诗词,展现了仙居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这些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描绘了仙居的山水、晨曦、夜色、田园等景象,表达了文人墨客对仙居的深深眷恋和敬仰之情。通过对这些古诗词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仙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仙居不仅是一个美丽的景点,更是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享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惬意。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代诗人如何用菖蒲诗词寄托高洁品格与端午情怀

描写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菖蒲的独特气质与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文章通过列举具体诗词,对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意象进行解析,展现了菖蒲在古诗词中的魅力。希望通过这些诗词,读者能够进一步领略到菖蒲的美丽与诗意。

历代诗人笔下的夷陵诗词赏析 关于三峡古城的千年咏叹与历史沉思

夷陵,位于湖北省,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争相吟咏的胜地。这里,山水之美、人文之盛,吸引着诗人们用诗词来描绘和赞美。以下是几首描写夷陵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展现了夷陵的诗意与文化魅力。一、山水之韵夷陵的山水,是诗人们灵感的重要来源。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夷陵山水之美。如张九龄的《夷陵城楼》,以城楼为背景,展现了夷陵的壮丽景色。二、历史人文夷陵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人们通过对夷陵的历史事件、文化传承的描绘,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如陆游的《夷陵怀古》,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同时展现了夷陵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繁荣。三、诗词中的情感寄托这些描写夷陵的古诗词,不仅是美景的记录,更是情感的寄托。诗

古诗词中的亭台意象解析 关于亭台的经典诗句与文人情怀

本文赏析了多篇关于描写古亭的诗词。古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建筑,常常在诗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诗词通过描绘古亭的景象和氛围,传达出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历史的思考。古亭不仅是人们休憩、观景的场所,更是诗人抒发情感、寄托思绪的载体。此外,古亭还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和世间的变化,成为了人们怀旧和思考的场所。在欣赏这些诗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那些矗立在历史长河中的古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