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赞于谦的诗词精选 从《石灰吟》到民族英雄的千古绝唱

铁骨铮铮铸诗魂:历代咏赞于谦的诗词巡礼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掷地有声的诗句,正是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石灰吟》中的千古绝唱。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明永乐十九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这位在土木堡之变后力挽狂澜、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不仅以其忠贞报国的壮举名垂青史,更以其气节凛然的诗作感动后世。历代文人墨客感佩于谦的高风亮节,创作了大量歌颂其事迹与精神的诗词佳作,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于谦自述心志的诗词

于谦本人的诗作最能体现其精神世界。《石灰吟》堪称其代表作:”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此诗作于永乐十二年(1414年),当时17岁的于谦在杭州吴山三茅观读书,见匠人煅烧石灰有感而发。全诗以石灰自喻,通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的淬炼过程,表达了不畏艰险、坚守清白的人生信念。诗中”清白”二字,既是石灰的物理属性,更是作者追求的人格境界,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使其成为咏物诗中的典范。

《咏煤炭》同样展现了于谦的崇高志向:”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此诗以煤炭喻己,表达了鞠躬尽瘁、造福百姓的济世情怀。尾联”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脉相承,体现了儒家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

二、明代诗人笔下的于谦

于谦冤死(1457年)后不久,其忠义事迹就感动了无数文人。李东阳(1447-1516)《于少保祠》写道:”已矣知无憾,贤愚共此情。同祠照水曲,相顾泣冠缨。墓木屯阴黑,旌旗拂浪清。何当谢尘事,来此听钟声。”诗中”已矣知无憾”肯定了于谦问心无愧的一生,”贤愚共此情”则表明无论贤愚都为之动容。末句”来此听钟声”暗示于谦精神长存人间。

王世贞(1526-1590)《于忠肃公祠》则更具历史纵深感:”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首建南迁非定策,独支北狩见经纶。此时日月临双阙,何处乾坤著老臣。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春。”诗中”中外安危寄此身”高度概括了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中流砥柱作用,”独支北狩见经纶”赞扬其反对南迁、力主抗战的政治智慧。尾联以西湖美景反衬悲怆之情,余韵悠长。

三、清代诗人的追怀之作

清代诗坛对于谦的咏赞持续不断。袁枚(1716-1797)《谒于忠肃公祠》写道:”不须铸像祀黄金,公自千秋万古心。河水九回终到海,人生一死重如山。功成再造留青史,冤雪群谗见白虹。我欲乘槎披发去,为公击楫和龙吟。”诗中”人生一死重如山”化用于谦”粉骨碎身全不怕”的意境,”冤雪群谗见白虹”则用白虹贯日的典故暗指其冤案终得昭雪。

赵翼(1727-1814)《于忠肃公祠》别具史家眼光:”景泰能任于少保,大明江山得再造。夺门之夜事仓猝,公死不妨社稷好。后来英宪皆庸主,赖有先朝老臣补。呜呼老臣不可作,祠前松柏风萧萧。”此诗从历史高度肯定了于谦”再造大明”的功绩,指出即便在夺门之变中被害,其奠定的治国基础仍保障了社稷稳定,末句以松柏喻气节,萧萧风声仿佛历史叹息。

四、近现代文人的礼赞

近代启蒙思想家梁启超(1873-1929)在《留别澳洲诸同志》组诗中写道:”岂有汉廷思贾谊,拼教江夏杀祢衡。陆沉忽望中原叹,他日应思鲁二生。”诗中”拼教江夏杀祢衡”即暗指于谦被害之事,将其比作三国时期被冤杀的祢衡,表达了对忠臣蒙冤的愤懑。

当代诗词大家钱昌照(1899-1988)《西湖杂咏》组诗中有:”岳于双少保,先后两英雄。社稷留遗恨,湖山拜下风。”将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双少保”,”社稷留遗恨”既指二人皆为国尽忠却含冤而死,也暗含对他们未尽抱负的惋惜。

五、咏于谦诗词的文化意蕴

纵观历代咏赞于谦的诗词,三大主题尤为突出:一是歌颂其”只手擎天”的救国功绩,如”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二是痛惜其”功高被戮”的悲剧命运,如”冤雪群谗见白虹”;三是推崇其”清白留世”的人格境界,如”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些诗词共同塑造了于谦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文化形象。

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也值得关注:明代诗作多纪实笔法,侧重历史场景再现;清代诗词善用比兴,如以”松柏””白虹”等意象传情;近现代作品则更具反思意识,常将于谦置于历史长河中观照。不同时代的诗人从各自视角出发,共同完成了对于谦精神的多维诠释。

从于谦自述心志的《石灰吟》,到历代诗人的追怀之作,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一位民族英雄的生命轨迹,更凝聚着中华文化对忠义品格的永恒礼赞。正如当代学者所言:”于谦诗词最动人的力量,在于它们超越了个人命运的悲欢,升华为民族精神的火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重读这些饱含热血与理想的诗篇,依然能让我们感受到穿越时空的精神震撼。

历代咏赞于谦的诗词精选 从《石灰吟》到民族英雄的千古绝唱.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诚实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五篇描写诚实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从不同角度赞美了诚实这一传统美德。文章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古诗词的解析,表达了诗人对诚实的赞美和追求。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最后,文章呼吁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以诚为本,做到言行一致,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10首关于重生的中国古典诗词 探寻凤凰涅槃与生命轮回的永恒智慧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重生主题的古诗词的摘要,文章选取了五篇内容,介绍了每篇中的精选诗句、作者、朝代以及解析。这些古诗词以不同的形式和意象表达了重生的主题,展现了重生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自然景象、人生经历、心灵觉醒等元素的结合,传达了生命的宏大与深远,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这些古诗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带来关于生命的启示和感悟。

10首关于团结的古诗词 展现中华民族同舟共济的集体智慧

本文介绍了描写团结的古诗词及其解析,包括不同朝代和作者的经典诗句。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团结的力量和智慧,包括团结友爱、共同奋斗、共同抵抗外敌、共同攀登高峰等主题。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现代启示,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珍惜团结的力量,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10首关于勤政为民的古诗词 读懂古代官员的为官之道与爱民情怀

勤政为民:古诗词中的为官之道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长河中,"勤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或自勉、或劝诫、或歌颂,留下了许多关于勤政为民的佳作。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代政治文化的生动写照。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些镌刻在诗词中的为官之道。唐代:勤政爱民的典范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虽不是直接描写为官勤政,却体现了杜甫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而他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勤政诗人",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

古诗词中关于功劳的10首经典诗作 展现建功立业与精神传承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功劳的诗词及其解析,通过列举五篇与功劳相关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赞美了人们对于功劳、功名、忠义的追求与坚守。这些古诗词不仅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道德和功业的追求,也传达了人们对英雄和功绩的敬仰之情。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仍应秉持这些美好的品质和追求,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文章摘要为: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功劳的诗词,通过解析多首古诗词,赞美了人们对于功劳的追求和坚守,反映了古代文人的道德和功业追求,也传达了人们对英雄和功绩的敬仰。在当今社会,我们应秉持这些美好品质,为建设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中国古代战乱诗词精选 10首关于家国哀思与战争苦难的经典诗作

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战乱的诗词的文章内容。这些文章通过列举不同作者、朝代的古诗词,以景抒情、情感深沉地描绘了战争和战乱的残酷,反映了历史背景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文章从多个角度解读了这些诗词背后的情感和思考,如家国情怀、离别之苦、生活百态、忧国忧民等。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对生命的珍视。通过这些描写战乱的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并反思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历代立春诗词赏析 10首描写春天希望的经典名句与习俗解析

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立春的古诗词,包括白居易、陆游、韦应物、李清照等著名诗人的作品。文章详细描述了每首诗词的内容,并解析了其中的意境和寓意。文章还探讨了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文人墨客中的特殊地位,以及立春在诗词中的美好寓意和感悟。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温暖,还能体会到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10首描写浩然正气的经典诗词 感受中国文人的气节与风骨

这段摘要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的古诗词的文章内容。文章通过列举多首古诗词,并附上作者、朝代及解析,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念,如正气、忠诚、坚韧和勇气。这些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帮助我们感受到诗人们对于正义、忠诚、清白等品质的追求和坚持,受到其情感的感染和熏陶。这些品质也是每个人应该追求和坚持的,它们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勇敢。

描写袁石的诗词

本文提供的文章内容描写了袁石的诗词和文化内涵。摘要如下:袁石,一种富有诗意的自然景观,在古代诗词中并不常见,但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意。袁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气质,成为了文人墨客心中的灵感之源。袁石常常与山川、风云等自然景观相映成趣,形成壮丽的画卷。古诗词中的袁石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坚韧不拔、傲骨峙立的精神品质的赞美。袁石历经风雨而不变的精神风貌,成为诗人表达情感和思考的载体。通过欣赏古诗词中的袁石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与思考,汲取人生的智慧与力量。尽管描写袁石的诗词并不多见,但每一首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10首关于家国情怀的经典诗词 感受历代诗人笔下的精神图腾

本文列举了五篇关于描写国家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言、古诗词列举及解析、以及总结性陈述,展示了古诗词中描绘国家繁荣、昌盛、壮丽山河、人文情怀以及与人民情感和谐共处的主题。文章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体现了诗人们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领略这些古诗词,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和国家的历史文化,并感受到国家繁荣与人民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和谐与共处,共同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