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政为民:古诗词中的为官之道
在中国古代诗词的浩瀚长河中,”勤政”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或自勉、或劝诫、或歌颂,留下了许多关于勤政为民的佳作。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古代政治文化的生动写照。让我们穿越时空,感受那些镌刻在诗词中的为官之道。
唐代:勤政爱民的典范
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这虽不是直接描写为官勤政,却体现了杜甫心系苍生的博大胸怀。而他的《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白居易作为唐代著名的”勤政诗人”,在《观刈麦》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表达了为官者对百姓疾苦的体恤和自省。他的《卖炭翁》更是直接揭露了社会的不公,体现了为民请命的精神。
宋代:理学影响下的勤政观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出自《岳阳楼记》,虽为散文,却成为历代为官者的座右铭。他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也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看似描写节日气氛的诗句,实则暗含了作者推行新政、除旧布新的政治抱负。
苏轼在《洗儿戏作》中写道:”唯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看似戏谑的诗句,实则是对官场倾轧的深刻反思,从反面表达了为官应当正直勤勉的期许。
明代:清官文化的兴盛
于谦《石灰吟》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迈诗句,展现了一个清官廉吏的崇高气节。他的《入京》诗”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更是直接表达了清廉为政的决心。
清代:务实勤政的倡导
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生动刻画了一个心系百姓的基层官员形象。
这些诗词穿越时空,至今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它们告诉我们,为官一任,就当造福一方;手握权柄,就当心系苍生。勤政为民不仅是一种政治要求,更是一种道德追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古诗词中汲取精神力量,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五胡乱华的诗词
五胡乱华是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上述提供的诗词深刻描绘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战争和人民的苦难。根据提供的诗词内容,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五胡乱华时期的古诗词描绘了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百姓苦难的场景。诗人通过描述战火连天、胡骑争驰、血染山河等情景,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对百姓的同情。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谴责,透露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录。这些古诗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重要见证。
关于忧民的诗词
关于忧民的诗词(第1篇)关于忧民的诗词,自古以来,便在诗坛上流传不衰。以下是一篇以“关于忧民的诗词”为主题的文章,包含了多首符合主题的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诗词赏析《春望》作者:杜甫(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杜甫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此诗描述了春日中见到国家的衰败与民生之艰辛。他通过对破败景象的描绘,传达了对百姓生活艰辛的深切关注和担忧。《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唐代)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解析:此诗
历代诗词如何描绘神农尝百草与济世精神 解析包含神农形象的经典诗句
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关于描写神农的诗词及其解析,包括多首赞美神农的诗词和不重复的诗词背后的故事。文章突出了神农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尝百草治病救人、开垦田地、播谷种粮等。同时,文章也强调了神农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深远影响,他的事迹成为了后世人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赞美神农的诗词,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华。文章最后呼吁人们铭记神农的精神和品质,珍惜古代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国的古诗词
关于国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国的古诗词一、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解析:这是中国古代最古老、最早的国风之首。其中虽有歌颂男女相处的诗句,但在宏观视角中亦反映了古人对于家国情怀的朴素情感。诗中虽未明言国家之事,但透过民众生活的和谐美好,可见古人对国家的期望与憧憬。二、唐诗·杜甫·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解析:此诗以杜甫亲身经历的安史之乱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战乱时期的忧愁和伤感。其中“国破山河在”一句,道出了诗人对国家破碎山河犹存的无奈与悲
描写诗词的句子
本文所提供的文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几篇关于描写诗词的句子及其赏析的文章。文章以引人入胜的方式探索了古诗词的魅力,通过对一些经典古诗词的解析和赏析,让读者进一步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这些文章中,描写诗词的句子以其生动的意象、精炼的语言,将自然景色、情感、景色和自然之美等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解析和赏析,读者可以进一步领略古诗词的美,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因此,这段摘要可以写成: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描写诗词的句子的文章,探索了古诗词的魅力。文章通过解析和赏析一些经典古诗词中的句子,包括描写情感、景色和自然之美的句子,展示了古诗词的魅力和博大精深。通过对这些句子的赏析,读者可以进一
描写金子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金子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描写金子的诗句古诗词一、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原文:金阙重门敞夜扉,美人如花隔云端。作者:李白,唐代。解析:此句中虽未直接描写金子,但"金阙"二字即代表金碧辉煌的宫殿,以黄金作为装饰的庄严所在。这也间接展示了黄金作为珍贵财富的地位。二、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休轻裘。作者:杜甫,唐代。解析:此句描绘了以黄金白璧换取歌声笑语的生活场景,突显了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价值。也暗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三、宋代诗人秦观的《金陵怀古》原文:金陵津渡小山楼,一江烟水照亭皋。玉树歌阑人去尽,胭脂井上愁云牢。空余金粉照流水,楼殿无人春草多
描写山的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山的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好的,根据您的需求,我将在下面展示一篇包含关于山的的古诗词及其作者、朝代的文章。描写山的诗句古诗词一、唐·杜甫《望岳》原文: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龙门,山势巍峨气吞河。作者及朝代:杜甫,唐代。解析:杜甫的《望岳》描绘了山的壮丽景象,尤其是首句和第三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西岳的雄伟气势。诗中以黄河为衬托,突出了山势的巍峨和壮阔。二、唐·王之涣《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作者及朝代:王之涣,唐代。解析:此诗通过描绘白日与山、黄河与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求。山尽之处,正是诗人视线的尽
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地主形象演变 从田园牧歌到揭露剥削的10首经典作品
地主题材诗词的历史镜像:从田园牧歌到人间疾苦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地主阶级及其生活场景是一个特殊而复杂的存在。诗人们或以田园牧歌的笔调描绘地主庄园的闲适,或以犀利尖锐的笔触揭露剥削压迫的残酷,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元的历史镜像。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关系的重要史料。陶渊明《归园田居》(东晋)开创了田园诗的传统:"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诗中描绘的虽是隐士生活,却也为后世地主庄园的诗歌描写奠定了基础模式。陶渊明笔下"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图景,成为地主文人理想化乡村生活的经典表达。王维《渭川田家》(唐代)则展现了盛唐时期地主庄园的和谐画面
描写锦里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锦里的古诗词,包括杜甫、李白、陆游、王冕等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锦里的繁华景象、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读者可以感受到锦里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了解古代城市生活。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锦里的文化风情和独特魅力,如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和美食等。通过传承与发扬这些文化遗产,让更多人感受锦里的独特魅力与文化风情。
描写黄鳝的诗词
描写黄鳝的诗词是探索古代文化和自然生态的窗口,这些诗词虽不常见,但为我们展现了黄鳝在水中的生活状态和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本文从多篇文章中摘要了关于描写黄鳝的诗词的内容,让读者能够一窥黄鳝在古诗词中的隐秘诗篇。古诗词中的黄鳝,虽不常被直接提及,但可以从描绘水族世界的诗篇中感受到其存在。黄鳝作为水生动物,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到,黄鳝在古诗词中虽未明确被描绘,但可以通过一些描述水族生物或田园风光的诗句,感受到黄鳝的存在和其生活环境的美丽与宁静。这些诗篇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黄鳝在水中的生活状态,以及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些诗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