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鹅意象赏析 从骆宾王到陆游的10首咏鹅名诗解读

鹅影诗行:千年咏叹中的禽鸟雅韵

鹅,这一寻常家禽,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从初唐骆宾王的童真咏叹,到杜甫笔下的田园意象,再到陆游眼中的江湖野趣,诗人们以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这种白羽红掌的水禽赋予了多重文化意蕴。这些诗作或清新明快,或含蓄深沉,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传统中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在众多咏鹅诗中,最为家喻户晓的当属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七岁时所作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充满童趣的小诗,以明快的节奏和鲜明的色彩对比,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白鹅戏水图。诗中”曲项”的动态捕捉、”向天歌”的拟人手法,以及”白毛”与”绿水”、”红掌”与”清波”的色彩映衬,展现了小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语言表现力。这首看似简单的五言绝句,实则蕴含着对形式美和音韵美的完美把握,成为千古传诵的启蒙诗作。

诗圣杜甫在《得房公池鹅》中写道:”房相西池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此诗借晋代王羲之爱鹅的典故,以”白于云”的夸张比喻展现鹅群之美,寄托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向往。杜甫另在《舟前小鹅儿》中咏道:”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以酒色喻鹅黄,新颖别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诗意捕捉。

中唐诗人李商隐在《题鹅》中写道:”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此诗以鹅群的和谐自在反衬孔雀的分离之苦,寄托了诗人对团聚的渴望。晚唐诗人皮日休《送李明府之任海南》中有”蟹奴晴上临潮槛,鹅婢秋登过渡船”之句,以”鹅婢”称呼鹅,拟人手法中见亲切。

宋代诗人对鹅的吟咏更显丰富多元。苏轼在《仇池笔记》中记载:”鹅能警盗,亦能却蛇。”其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中”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虽非专咏鹅,但”雪泥鸿爪”的意象与鹅掌拨波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秋思》诗云:”桑竹成阴不见门,牛羊分路各归村。前山云起知天变,远渚鹅鸣觉水浑。”以鹅鸣感知水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体察。

南宋诗人杨万里对鹅情有独钟,有多首咏鹅诗作。《鹅儿黄似酒》中”鹅儿黄似酒,杨柳绿如烟”的设色明丽;《过杨村》中”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的田园画卷中,鹅是重要点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的描写,使鹅成为富足田园的象征。

元代诗人对鹅的描写更显野趣。王冕《墨梅》虽以梅为题,但其”鹅湖山下稻粱肥”之句延续了鹅作为田园意象的传统。萨都剌《过嘉兴》中”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春风一曲鹧鸪吟,花落莺啼满城绿。”虽未明写鹅,但”鹧鸪吟”与鹅鸣相映成趣。

明代诗人高启《咏鹅》诗:”群鹅游水映晴霞,红掌翻波蹴浪花。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此诗由鹅及人,表达了众生平等的思想。唐寅《题画鹅》:”白羽衬红掌,清波映绿莎。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咏鹅。”借鹅抒怀,表明高雅志趣。

清代诗人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虽未直接写鹅,但其田园情趣与众多咏鹅诗一脉相承。郑板桥《题画》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以数字入诗,与骆宾王《咏鹅》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历代诗人咏鹅,不仅止于描摹外形,更常借鹅抒怀。王羲之爱鹅的典故被反复吟咏,成为文人雅趣的象征;”白毛浮绿水”的纯净意象,成为高洁品格的寄托;”红掌拨清波”的生动画面,则寄寓着对自由生命的赞美。从童真视角到文人情怀,从田园写实到人生隐喻,鹅这一寻常家禽在诗人笔下获得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跨越千年的咏鹅诗作,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文人观察自然的独特视角和表达情感的艺术方式。在”曲项向天歌”的鹅影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禽鸟的形态,更是一种文化心灵的脉动,一种对和谐自然的永恒向往。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鹅鸭在水中的诗词

描写鹅鸭在水中的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鹅鸭在水中的诗词一、唐·骆宾王《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骆宾王,唐代文学家。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鹅在水中游动的情景,以“白毛浮绿水”形容鹅的羽毛与碧绿的水面相映成趣,而“红掌拨清波”则展现了鹅掌拨动水面,激起层层涟漪的生动画面。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鹅的形态和在水中游动的情景。二、唐·杜牧《秋溪》原文:秋溪碧水照天光,鸭脚鹅毛拂浪长。日暮纷纷争食处,几群飞鸟入芦塘。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朝代:唐代。解析:此诗以秋溪为背景,描绘了鸭与鹅在水中嬉戏的场景。“鸭脚鹅毛拂浪长”一句形象地描绘了

描写鹅的有哪些古诗词

描写鹅的有哪些古诗词(第1篇)描写鹅的古诗词一、古诗文中的鹅之描写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鹅常常作为宁静祥和、悠然自得的象征,为诗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以下,我将列举几首描写鹅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诗经《小雅·鸿雁之什·鹤鸣》原文: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鸟翩翻飞。苍梧来饮琯水兮,翠翼纷其鹳徨。子有衣裳兮,羽衣鲜兮,兮来驾鹅至归田。作者:先秦佚名朝代:先秦解析:此诗虽未直接描写鹅,但以鹤、鱼、鸟等自然生物为背景,间接展现了宁静祥和的景象,鹅作为其中一部分,亦被古人所喜爱。骆宾王《咏鹅》原文: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作者:唐·骆宾王朝代:唐朝解析:这是

诗词描写良田

本文介绍了多篇关于诗词描写良田的篇章,强调了良田在诗人心中的美好向往和创作灵感之源的地位。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良田的美景、生机与富饶,包括春耕、秋收、田园风光等。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深情的语言,将良田描绘得如诗如画,传达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良田不仅是农民的生计之源,也是诗人心中的美好向往和创作灵感之源。让我们珍惜这片沃土,让生命的诗篇在良田上永远传唱下去。

10首关于蜻蜓的古诗词赏析 领略点水款款飞的意象美学

轻翅掠波痕:古诗词中的蜻蜓意象美学蜻蜓,这一轻盈灵动的昆虫,自古就以其独特的姿态飞入诗人的视野,成为古典诗词中一个富有意趣的意象。从杜甫笔下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到杨万里眼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些诗句不仅捕捉了蜻蜓的灵动之美,更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悟。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这两句诗以工笔细描的手法,展现了曲江春日的美景。蛱蝶穿行花丛,若隐若现;蜻蜓轻点水面,悠然自得。"款款"二字尤为精妙,既形容蜻蜓飞行的舒缓姿态,又暗含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此时的杜甫虽身处政治失意的困境,却在自然景物中寻得片

10首关于鸡鸭的经典诗词 探寻农家禽趣中的文人雅意

鸡鸭入诗:农家禽趣中的文人雅意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长卷中,鸡鸭这两种寻常家禽的身影并不鲜见。它们既是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承载着文人墨客的丰富情感与深刻寓意。从陶渊明的田园牧歌到陆游的乡村即景,鸡鸭的啼鸣与游弋为诗词增添了生动活泼的农家气息,也折射出不同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东晋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下"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鸡犬之声勾勒出田园生活的宁静祥和。这两句诗出自组诗第一首,作于诗人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之后。鸡鸣狗吠在这里不仅是乡村晨昏的寻常声响,更是诗人挣脱官场樊笼后所向往的自由生活象征。陶渊明以其朴素自然的笔触,开创了以家禽入诗表现隐逸情怀的先河,对后世田园诗影响

10首描写野花的经典古诗词 领略无名花魂的自然之美与文人情怀

野芳幽韵:古诗词中的无名花魂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星空中,野花以其不事雕琢的自然之美,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这些无名小花不择地而生,不因人而芳,却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纯粹的野趣,触动了无数诗人的心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王维《辛夷坞》(唐代)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山野辛夷花自开自落的景象。王维以禅心观物,捕捉到野花最本真的生命状态——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芬芳,不为外界关注而改其开落。这种"无我之境"正是诗人追求的精神境界,野花成为其"空寂"禅意的完美载体。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代)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

10首关于米的古诗赏析 从悯农到田园诗看古代农耕文明与民生疾苦

粒粒皆辛苦:古诗词中的米之咏叹一粒米,看似微不足道,却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农耕文明与生存智慧。在浩瀚的诗词海洋中,关于"米"的吟咏虽不似风花雪月般浪漫,却以其质朴深沉的力量,诉说着先民对粮食的敬畏、对农事的感悟、对民生的关怀。这些诗词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和人文精神。唐代李绅的《悯农》无疑是描写米的最著名诗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短短二十字,勾勒出烈日下农夫劳作的艰辛场景,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朴素真理。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在于其简洁有力的表达,更在于它揭示了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最本质的关系。李绅作为中唐诗人,曾任宰相,却能将目

探寻古典诗词中竹的意象 10首关于竹的诗如何展现文人风骨

劲节凌云:古典诗词中的竹意象探微竹,这一寻常却又非凡的植物,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廊中投下了清峻挺拔的身影。它以其虚心有节、坚韧不屈的特性,成为文人墨客反复吟咏的对象,承载着中华文化独特的精神密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题李次云窗竹》中写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这首七绝展现了竹的实用价值被有意忽略,而突出其观赏价值与精神品格。白居易以"千花百草凋零"反衬竹的四季常青,以"纷纷雪里"烘托竹的傲寒挺立,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竹的坚韧形象。宋代文豪苏轼在《於潜僧绿筠轩》中吟咏:"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四句诗以对比手法,将物质需求与精神

中国古典诗词中雄鸡意象解析 关于雄鸡的诗句与象征意义大全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多首关于描写雄鸡的古诗词,这些诗词生动地描绘了雄鸡的形象和鸣叫声,并抒发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文章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雄鸡的古诗词。这些诗词以雄鸡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其威武的形象和激昂的鸣声。通过不同的背景和情境,这些诗词表达了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憧憬。雄鸡被赋予了威武、自信、豪情等特质,成为了文学作品中不可替代的象征。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和启示,让人们更加珍视生命中的美好与力量。

描写冬景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冬景的诗词。文中介绍了五篇关于冬日景象的古诗词赏析,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展现了冬季的美丽、静谧和生机。这些诗词描绘了雪中的景象、冬夜的寂静、梅雪的风韵、冬日的思乡之情以及寒松傲骨的坚韧。通过赏析这些古诗词,可以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与美丽,并领悟到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哲理。希望这些古诗词能够带给读者一丝温暖和美好,让人们在冬日的寂静中寻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温暖。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