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怎么读:一个古老而充满生机的汉字
汉字”菽”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的深厚底蕴,这个看似简单的字眼背后,是几千年来中国人对豆类作物的认知与情感。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生命力的汉字世界。
拼音
“菽”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shū,第一声(阴平)。这个发音短促而有力,如同豆荚在阳光下爆裂的清脆声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菽”与”叔”同音,但意义完全不同,不可混淆。
部首
“菽”的部首是艹(草字头),这表明它与植物有关。在汉字中,艹部通常表示草本植物或与植物相关的概念。”菽”字上部那两笔短横,就像刚破土而出的豆苗嫩芽,充满生机。
笔顺
“菽”字共有11笔,笔顺如下:
- 横(一)
- 竖(丨)
- 竖(丨)
- 竖(丨)
- 横(一)
- 横(一)
- 竖钩(亅)
- 撇(丿)
- 点(丶)
- 横撇/横钩(㇇)
- 捺(㇏)
书写时,先写草字头,再写下面的”叔”部。每一笔都如同豆苗生长的轨迹,从破土到舒展叶片,最后结出饱满的豆荚。
含义
“菽”的基本含义是豆类的总称。在古代文献中常见”菽麦”连用,如”不辨菽麦”这个成语,形容人愚昧无知,连豆子和麦子都分不清楚。
这个字凝聚了古人对豆科植物的深刻认识,从大豆到小豆,从绿豆到红豆,各种食用豆类都可以用”菽”来统称。它不仅是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农耕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细解析
“菽”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期,其字形演变反映了古人对豆类作物的观察与理解。
《说文解字》解释:”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认为这个字形象地表现了豆类生长的样子——下部是根系,上部是茎叶。汉代称之为”豆”,而”菽”则是更古老的称呼。
在古代文献中,”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经·小雅·小宛》)展现了豆类作为平民食物的普遍性
-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中”菽水”指简单的饮食,象征清贫而孝顺的生活
- “菽乳”是豆腐的古称,体现了豆制品在中国饮食中的重要地位
“菽”还常与其他字组合,形成富有意境的词语:
- 菽水:豆和水,指简单的饮食,后引申为孝养父母
- 菽水藜藿:粗茶淡饭的生活
- 菽麦:大豆和麦子,也比喻基本常识
近义词
“菽”的近义词主要有:
- 豆:现代更常用的称呼,涵盖范围与”菽”基本相同
- 藿:特指豆叶,如”藜藿”指野菜和豆叶
- 荅:古代对小豆的专称
这些近义词反映了古人对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豆类作物的细致区分。
反义词
严格来说,”菽”作为豆类总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在特定语境下,可以与以下词语形成对比:
- 麦:如”菽麦”常对举,代表不同的粮食作物
- 粟:指小米,与豆类不同
- 稻:水稻,与旱地作物豆类形成对比
这些对比更多是农作物分类上的区别,而非严格意义上的反义关系。
组词
“菽”可以组成许多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
菽水:简单的饮食,常用来形容清贫生活或孝养父母
- 例:虽菽水之奉,亦足以尽孝。
-
菽麦:大豆和麦子,也比喻基本常识
- 例:此人连菽麦都分不清,实在无知。
-
菽粟:豆类和小米,泛指粮食
- 例:仓廪菽粟充足,百姓安居乐业。
-
藜菽:野菜和豆类,指粗劣的食物
- 例:战乱年间,百姓只能以藜菽充饥。
-
菽乳:豆腐的古称
- 例:这家老店的菽乳制作工艺已有百年历史。
造句
让我们用”菽”字造几个句子,体会它在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 中国古代农业讲究”五谷”种植,其中”菽”指的就是各种豆类作物。
- 虽然生活清贫,每日不过是菽水藜藿,但他们依然乐观向上。
- 这家素食餐厅的招牌菜是用各种菽类制作的创新料理。
- 他对农事一窍不通,简直到了不辨菽麦的地步。
- 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已经开始栽培菽类植物。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菽”字出现在几个经典成语中,每个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智慧:
-
不辨菽麦: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人愚昧无知或缺乏常识。
- 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
- 用法:他整天沉迷游戏,对生活常识不辨菽麦。
-
菽水承欢:用简单的饮食奉养父母,使父母快乐,形容家境虽贫而尽心孝养父母。
- 出处:《礼记·檀弓》:”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 用法:虽然收入微薄,但他菽水承欢,细心照料年迈的母亲。
-
饮水啜菽:喝清水,吃豆类,形容生活清苦。
-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
- 用法:研究期间,他过着饮水啜菽的生活,却乐在其中。
这些成语不仅保存了”菽”的古义,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农耕、崇尚孝道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菽”不仅是一个普通的汉字,更是中华农耕文明的一个缩影。从甲骨文的象形,到《诗经》中的吟咏,再到陆游诗中的孝道象征,”菽”字承载着中国人对土地的深情,对简朴生活的理解,以及对孝道的推崇。今天,当我们读到这个字时,不仅能学到它的读音和写法,更能触摸到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的生命脉搏。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食材的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多篇关于描写食材的诗词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展示了食材的丰富多样性和烹饪文化的魅力。这些诗词描绘了各种食材,如卷耳、粳稻、鲜鲫鱼、荔枝、野菜、螃蟹等,展现了它们的形态、特点和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同时,文章还列举了描写食材的诗词原文,并进行了详细的解析,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诗词中的食材描绘和背后的文化内涵。除此之外,文章还介绍了古诗词中对于食材的诗意描绘,展现了食材的魅力和烹饪的乐趣。最后,文章强调了古诗词中的食材描绘不仅展现了食材的鲜美和魅力,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食材的热爱和追求,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文化的魅力。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多篇描写食材的诗词,包括卷耳、粳稻、鲜鱼、
荳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汉字“荳”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的含义与“豆”相同,表示豆类作物的总称。文章提供了该字的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汉字的基本信息和在汉语中的用法。
藿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藿”的字形、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藿指的是豆类作物的叶子,同时也可以作为食物来源。文章还提到了与藿相关的词语,如藿食、藿羹、藿蠋等,并简要介绍了藿香的简称。
掌握豆的拼音dòu和7笔正确写法 了解汉字豆的部首含义与组词大全
本文详细介绍了“豆”字的含义,包括植物学分类、日常用途及历史背景等方面。文中指出,豆属于双子叶植物的一种,常见于木本和草本植物中,如紫檀、槐树等。此外,“豆”字也指代这些植物的种子,以及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同时,“豆”在古代还是一种盛食物的器皿,并作为容量和重量的单位。此外,还包括与“豆”字相关的词语,如扁豆、豆腐等。最后,“豆”也可作姓氏使用。本文内容全面,涵盖了“豆”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蕬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蕬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和含义。蕬字是一种细茎草本植物,称为菟丝,常附着在豆类植物上生长。此外,古书上也有关于蕬的一种水草的说法。
豆重榆瞑
本文介绍了成语“豆重榆瞑”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与反义词,同时提供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身体沉重,精神困倦的状态,常用来描述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的情况。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不能用于非人的物体或动物,也不能用于轻微的疲劳感,需注意语境的合适性。
荚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荚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荚主要指豆类植物的果实,如豆荚、皂荚等。此外,荚也用作姓氏。文章详细解析了荚的字形、声符以及同本义,如豆荚、结荚等词汇,同时也提到了一些与荚相关的植物和果实,如榆荚、蒿菜等。
荞怎么读 荞麦的正确发音与9画笔顺详解
本文介绍了荞这一植物的基本信息。荞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略带红色,叶子三角状心脏形,子实磨成粉供食用。文章详细描述了荞的特征,包括其茎、叶子、花和瘦果的形态,以及子实的用途。同时,本文还介绍了荞麦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藜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解析藜字发音笔顺及18画书写技巧
本文介绍了藜这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茎直立,叶子略呈三角形,花小且黄绿色。藜的嫩叶可以食用,并且全草可入药,也被称为灰菜。文章还详细解析了藜的名称、特点、用途和科属分类等信息。
汉字"籴"的正确读音是什么 详解dí的部首笔顺与古代粮食交易文化
本文介绍了汉字“籴”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该字表示买进粮食的含义,与“粜”相对。文章详细解析了“籴”作为动词的用法,包括从入、从米的构造,以及其在本义上表示买进粮食的意义。同时,文章还通过示例来进一步说明“籴”的用法,如籴米、籴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