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怎么读:一个承载千年文化的汉字
汉字”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手持禾穗的本义到掌握权力的引申义,这个字见证了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与权力观念的演变。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索这个富有诗意的汉字。
拼音
“秉”的标准普通话读音是bǐng,第三声。发音时注意声调要先降后升,类似于英语中疑问的语气。这个读音自中古汉语演变而来,历经千年仍保持着稳定的发音特点。
部首
“秉”字的部首是“丿”(撇),这个简单的笔画作为部首并不常见,但它象征着”秉”字最初与手的动作相关。在字典检索时,我们也可以通过”禾”部查找,因为”秉”字下半部分明显包含”禾”字元素。
笔顺
“秉”字共有8画,笔顺如下:
- 丿(撇)
- 一(横)
- 𠃍(横折)
- 一(横)
- 一(横)
- 丨(竖)
- 丿(撇)
- ㇏(捺)
书写时要注意先写左上方的”丿”,然后依次完成其他笔画。特别要注意第三笔的”横折”要写得圆润自然,整个字的结构上紧下松,下半部分的”禾”要写得舒展。
含义
“秉”字的核心含义丰富多样:
- 动作含义:表示”拿着”、”握着”的动作,如”秉笔”就是拿着笔,”秉烛”则是手持蜡烛。这种用法常见于古典文献中,带有一种庄重、专注的意味。
- 权力含义:引申为”掌握”、”主持”的意思,如”秉政”就是指执掌政权。这种用法体现了从具体动作到抽象权力的语义扩展。
- 度量单位:在古代,”秉”还是一种容量单位,相当于16斛(约合今天的320升),主要用于计量谷物。
- 姓氏:较为罕见,但在中国姓氏中确实存在”秉”姓。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看,”秉”是一个会意字,由”又”(手)和”禾”组合而成,形象地表现了”以手持禾”的场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只手握住禾穗的象形。
词性分析:
名词用法:
- 本义指禾把、禾束:”彼有遗秉”(《诗经·小雅·大田》)
- 量词:十六斛为一秉
- 通”柄”,指权力、权柄:”治国不失秉”(《管子·小匡》)
动词用法:
- 手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 主持、掌握:”光秉政前后二十年”(《汉书·霍光传》)
- 保持、坚持:”民之秉彝”(《诗经·大雅·丞民》)
- 通”禀”,表示承受:”秉质”(天生的资质)
这个字从具体的农耕动作,逐渐发展出抽象的掌握、坚持等含义,体现了汉字从具象到抽象的精妙演变过程。
近义词
根据”秉”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也有所不同:
-
表示”拿着”:
- 持:如”持笔”
- 执:如”执烛”
- 握:如”握剑”
-
表示”掌握、主持”:
- 掌:如”掌权”
- 主:如”主政”
- 司:如”司职”
-
表示”坚持”:
- 守:如”守节”
- 持:如”持志”
- 保:如”保真”
反义词
同样依据不同含义,”秉”的反义词有:
-
对于”拿着”:
- 放:如”放笔”
- 弃:如”弃杖”
- 释:如”释卷”
-
对于”掌握权力”:
- 失:如”失政”
- 废:如”废职”
- 夺:如”夺权”
-
对于”坚持”:
- 变:如”变节”
- 易:如”易操”
- 弃:如”弃志”
组词
“秉”字可以组成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
动作相关:
- 秉笔:拿着笔,特指写作或记录
- 秉烛:手持蜡烛,常比喻夜以继日
- 秉穗:手持禾穗,指农事活动
-
权力相关:
- 秉政:执掌政权
- 秉钧:比喻执掌国政(钧是制陶器的转轮)
- 秉国:主持国政
-
品德相关:
- 秉性:天生的性格
- 秉心:居心、存心
- 秉正:持守正道
-
其他:
- 秉承:承受、接受
- 秉公: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
- 秉德:保持美德
造句
让我们用”秉”字造几个句子,展示其不同用法:
-
动作含义:
- 夜深人静,他仍秉烛夜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
- 老农秉穗而立,金黄的稻谷映衬着他古铜色的脸庞。
-
权力含义:
- 这位宰相秉政十年,国家得以大治。
- 新任市长表示将秉公执法,不徇私情。
-
坚持含义:
- 尽管遭遇挫折,他始终秉志不移,终于实现了理想。
- 这位艺术家秉心创作,不为市场潮流所动。
-
其他用法:
- 作为新一代,我们应当秉承先辈的优良传统。
- 他的秉性纯良,深受邻里喜爱。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秉”字出现在多个成语中,每个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
秉笔直书:
- 意思:指写史书的人不避权贵,根据事实如实记载。
- 出处:《左传》相关记载。
- 例句:太史公秉笔直书,即使面对帝王也毫不畏惧。
-
秉烛夜游:
- 意思:夜间持烛游玩,比喻及时行乐。
- 出处:《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 例句:人生苦短,何必太过拘束,偶尔秉烛夜游也是一种生活情趣。
-
秉公办理:
- 意思:依照公认的道理或公平的标准处理事情。
- 例句:法官秉公办理此案,赢得了民众的尊敬。
-
秉要执本:
- 意思:掌握要害和根本。
- 出处:《汉书·艺文志》:”秉要执本。”
- 例句:作为领导,必须秉要执本,抓住关键问题。
-
秉旄仗钺:
- 意思:手持旗帜和斧钺,比喻掌握军事大权。
- 出处:《尚书·牧誓》相关记载。
- 例句:大将军秉旄仗钺,统帅三军出征。
-
一秉虔诚:
- 意思:始终怀着虔诚的态度。
- 例句:这位信徒一秉虔诚,每日诵经不辍。
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让我们看到”秉”字如何从具体动作发展为抽象概念,体现了汉语的深厚文化底蕴。
“秉”字虽不属常用字,但它承载的文化内涵却十分丰富。从农夫手持禾穗的朴实场景,到士人秉烛夜读的文人雅趣,再到重臣秉政掌权的政治图景,这个字串联起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多个层面。了解这样的汉字,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更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
你可能感兴趣
汉字"凿"的正确读音与12个笔画书写技巧 从工具到成语的深度解析
本文介绍了“凿”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凿”指挖槽或打孔的工具,可用来打孔、挖掘,也有明确、真实的含义。同时,“凿”作为动词,表示穿通、挖掘、开通等动作,还可以作为名词指代凿子或刑具。另外,“凿”也有戳、击打等含义。摘要内容全面,准确反映了原文的信息。
掌握汉字"拨"的8种用法 从拨弦到拨款的全面解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汉字“拨”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重含义。包括用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分出一部分发给或调配,掉转方向等动作含义,以及用于成批的人或物的含义。同时也提供了“拨”的详细解析,包括治理、拨动东西、分开、调拨、废弃、断绝、弹拨、撞击和掉转等动词含义,并介绍了拨子的概念。最后也提供了“拨”作为量的含义,表示一群因共同利益、目的或任务而结合在一起的人。
扼怎么读 掌握7笔正确写法与3大发音技巧
扼是一个汉字,读音为è,部首为扌。扼的笔顺为横、竖钩、提等。扼的含义包括用力掐住、抓住,以及把守、控制。详细解析中,扼可以表示抓住、控制要害,据守等。同时,扼还有暗中加害、阻塞等含义。
抚怎么读 掌握fǔ的正确发音和7笔写法 了解抚摸抚慰的温情含义
本文介绍了汉字“抚”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详细的含义和解析。抚有多种含义,包括抚摩、安慰、保护等动作,以及弹奏乐器、养育照料等。此外,“抚”也作为官名简称和古州名使用。
介怎么读 解析jiè的4笔写法、8种含义及5个成语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介”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含义的详细解析。包括其作为铠甲、界限、传宾主之言的人等含义,还介绍了其在古典戏曲剧本中的用法。此外,“介”还表示耿直、独特之意,以及作为姓氏的用法。文章全面解析了“介”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包括其在古代文献中的解释和现代汉语中的用法。
挹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挹”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和详细解析。该字具有多种含义,包括舀取、牵引、拉以及细致的样子等。文章还详细阐述了挹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如挹受、挹酌等,并探讨了挹的谦抑之意。
剥的拼音bāo和bō有什么区别 多音字读音用法与组词解析
本文介绍了剥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剥的含义包括去掉外面的皮或壳,如剥花生、剥皮等。同时,剥也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剥夺、生吞活剥等。文章还详细解析了剥的动态含义,如剥离、剥脱、割裂等。
掌握汉字"抽"的8种含义与正确用法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解析
本文提供了对汉字“抽”的详细解析。包括其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种含义。包括抽出、取出、长出、打、吸等动词含义,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例句和解释。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个汉字的用法和含义。摘要字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可能会有所调整。
权怎么读 quán的发音技巧与6种常见含义解析
本文详细解析了汉字“权”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作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不同含义。包括权力、权利、权衡、权变、权且等方面的含义,并探讨了其在古籍中的用法和例证。此外,“权”还通“颧”,指颧骨。本文全面解析了“权”字的多种含义和用法。
掌握汉字"拿"的10个关键知识点 从拼音笔顺到成语用法全面解析
本文介绍了汉字“拿”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多种含义用法。包括用手或其他方式抓住、搬动,用强力取或捉,掌握或处理事物等。同时,“拿”还可以表示刁难、装出姿态,以及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等。文章详细解析了“拿”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并举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