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总
拼音
“总”的拼音是zǒng,属于汉语拼音中的第三声(上声)。这个发音短促有力,先降后升,如同我们对事物进行总结时的语气——先抑后扬,最终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在普通话中,”总”的发音需要注意舌尖抵住下齿龈,发出清晰的”z”音,然后迅速过渡到”ong”韵母。
部首
“总”字的部首是心,这揭示了它与心理活动、思维过程的密切关联。作为心字底的字,”总”往往与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相关。在汉字结构中,心字底通常位于字的下部,暗示着这些行为源于内心的思考与判断。观察”总”字,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底部的心字旁,它像是一个稳固的基础,托起上方的各种信息,象征着将零散的内容汇集于心中。
笔顺
“总”字共有9画,笔顺如下:
- 点(丶)
- 撇(丿)
- 竖(丨)
- 横折(𠃍)
- 横(一)
- 点(丶)
- 斜钩(㇂)
- 点(丶)
- 点(丶)
书写时,建议先写左上角的点和撇,再写中间的竖和横折,接着是右边的横和点,最后完成心字底的斜钩和两点。这种笔顺安排使字形结构平衡美观,每一笔都如同思维的一个步骤,最终完成对事物的总体把握。
含义
“总”字在汉语中承载着丰富的含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总括与汇集:表示将分散的事物或观点集中起来,如”总之”、”汇总”、”总其成”等用法。这体现了人类思维中归纳总结的能力,将零散的信息整合为有条理的整体。
- 全部与全面:指涉事物的整体而非部分,如”总账”、”总动员”、”总攻击”等。这种用法强调事物的完整性和全局观,暗示着不遗漏任何细节的全面考量。
- 概括与领导:用于指代具有统领性质的事物或人物,如”总纲”、”总则”、”总店”、”总司令”等。这里的”总”代表着权威、指导和决策的核心位置。
- 持续与惯常:表示行为或状态的持续性,如”天总不放晴”、”晚饭后他总是到湖边散步”。这种用法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和一贯性。
- 必然与终究:表达最终结果的确定性,如”冬天总要过去,春天总会来临”。这种含义包含着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接受。
详细解析
从字形演变来看,”总”最初与禾稿有关,《书·禹贡》中记载:”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这里的”总”指连穗带杆的禾把子,象征着将分散的禾秆捆扎在一起。这一原始意象生动地体现了”汇集”的核心概念。
在古代,”总”还指车马的流苏装饰(”朱总”),这些下垂的装饰物既统一又分散,恰如”总”字所表达的既集中又包含多元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的含义逐渐抽象化,从具体的捆扎、装饰发展为抽象的思维活动和统领概念。
从词性角度分析:
名词用法:
- 指禾稿或束穗(古代用法)
- 指整数(如”银子成总了”)
- 指麻杆火把(古代用法)
- 作为姓氏
形容词用法:
- 表示全部、全面(”总崩溃”、”总批发”)
- 表示为首的、领导的(”总制”、”总河”)
副词用法:
- 表示皆、一概(”总里”、”总不如”)
- 表示一直、一向(”总是站在斗争的第一线”)
- 表示终归、毕竟(”他总还是个孩子”)
- 用法同”纵”,表示纵然、即使(”总有春来何处知”)
近义词
根据”总”的不同含义,其近义词也有所不同:
- 表示总括:归纳、汇总、概括、归结、归总
- 表示全部:全、皆、俱、尽、悉、统统
- 表示领导:统、领、率、督、管
- 表示持续:常、经常、往往、一向、历来
- 表示终究:终归、毕竟、终究、到底、始终
反义词
同样依据不同含义,”总”的反义词包括:
- 表示总括:分析、拆解、分散、分开
- 表示全部:分、部分、局部、个别
- 表示领导:从、属、被领导、下级
- 表示持续:偶尔、有时、间或
- 表示终究:暂时、表面、初步
组词
“总”字构词能力极强,可以组成大量常用词语:
- 总结/总计/总和/汇总
- 总裁/总经理/总工程师
- 总体/总共/总量/总数
- 总得/总归/总该/总得
- 总装/总厂/总公司
- 总评/总览/总目/总则
- 总政/总参/总后
- 总机/总台/总服务台
- 总价/总金额/总支出
- 总攻/总决战/总决赛
造句
-
表示总括:
- 老师让我们总结一下这学期学到的知识要点。
- 这份报告总结了公司过去五年的发展情况。
-
表示全部:
- 这次活动总共有三百多人参加。
- 他把总收入的三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
表示领导:
- 作为公司的总经理,他肩负着重大责任。
- 这次项目的总设计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专家。
-
表示持续:
- 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
- 这个孩子总喜欢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
表示终究:
- 困难总会过去,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
- 孩子总归是孩子,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
包含”总”字的成语
汉语中含有”总”字的成语虽然不多,但都很有表现力:
-
总而言之:表示下文是总结性的话,用于概括前面所说的内容。
- 例:总而言之,我们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
林林总总:形容众多而杂乱的样子。
- 例:展览会上林林总总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
-
总角之交:指童年时期就结交的朋友(总角:古代儿童束发为两结,形状如角)。
- 例:他们俩是总角之交,感情非常深厚。
-
总总林林:同”林林总总”,形容众多。
- 例:超市货架上总总林林的商品排列整齐。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总”字在表达集合、概括和持久关系方面的独特作用。它们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人重视总结归纳、珍视长久关系的文化特质。
你可能感兴趣
诗词中对商人的描写
本文分析了五篇关于诗词中对商人描绘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用古诗词,展示了古代商人的多样形象。文章介绍了每篇内容的主旨和引用的古诗词,分析了古诗词中对商人的描绘,包括他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艰辛历程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文章强调,这些古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商业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并指出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应更加关注古诗词中对商人的描绘,以更全面地了解古代社会和商业文化的内涵。
5分钟掌握"趸"字正确读法及商业用法 从拼音到组词全面解析
本文介绍了趸的拼音、部首、笔顺,并详细解析了趸的含义。趸可表示整或整数,如趸批、趸卖。同时,趸也用于描述商人整批地买进货物,如趸货、现趸现卖。此外,趸还有形容词和动词的用法,表示整批或总账等含义,以及货物成批买进或卖出的动作。
描写寒食的诗词
寒食节,一个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古老节日,在古诗词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这些诗词描绘了寒食节的独特氛围和习俗活动,展现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与思考。从寒食节的由来与习俗,到古诗词中的情感与寓意,再到文化传承与现代意义,都体现了寒食节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的文化习俗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追求。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寒食节的古诗词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提醒我们不忘历史和文化传统,让我们更加重视家庭和亲情的价值。让我们一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此的拼音
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汉字“此”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它表示近指的代词,与“彼”相对,可以表示“这;这个”,也可以表示此时或此地。文章还引用了多个例子来阐述其用法。
汉字"散"的12种用法解析 从拼音sàn/sǎn到成语典故全面掌握
本文详细解析了“散”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其拼音为sàn和sǎn,部首为攵部。关于“散”的含义包括聚集而分离、分发、排遣等动词含义,也包括形容词含义如杂乱、松散等,以及名词含义如药粉等。文章详细解析了“散”字的各种用法和含义,并附有丰富的例句。
在的拼音
本文主要介绍了汉字“在”的含义与用法。它表示存在、生存,事物的位置或状态,以及参加团体或属于某个组织等。文章详细解析了“在”的不同用法,包括其作为动词、名词、介词和助词的用法,并给出了相应的例句。此外,“在”还可以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条件等。最后,“在”也是姓氏之一。
相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相”的多种含义和用法。它可以是动词,表示互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亲自观看等;也可以是名词,表示相貌、物体的外观、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等;还可以是副词,表示交互、共同等。另外,“相”也可以作为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文章详细解析了“相”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含义。
拼的拼音
本文详细解释了“拼”这个词的拼音、部首、笔顺、含义及相关用法。文章提到“拼”可以表示连合、合在一起的意思,如拼音、拼版等。同时,“拼”也可以表示不顾一切地干,豁出去的意思,如拼命、跟敌人拼到底等。此外,“拼”还有其他含义,如随从、弹开等。本文详细解析了“拼”字的拼音、部首、笔顺及其多种含义,包括连合、豁出干等,并举例说明了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
汉字“着”的4种读音全解析 掌握zhe、zhuó、zháo、zhāo的正确用法与组词技巧
这是一篇关于“着”的多义词条,详细解析了其不同的含义和用法。文章主要围绕着“着”的不同读音(zhe、zhuó、zháo、zhāo)展开,详细解释了“着”在汉语中的不同含义和用法,包括动作的持续、状态的持续、加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使接触别的事物等。同时,也提供了其详细解析,如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用在句末表示命令、祈使或一般告语等。此外,还介绍了“着”作为名词、动词、助词的不同用法和含义。最后,通过一段摘要呈现了整篇文章的精华内容。
损的拼音
本文详细介绍了“损”字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多种含义。包括减少、损害、损坏、尖刻挖苦等。详细阐述了其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如“损年”、“损膳”、“损折”等。同时,也提到了损失、伤害或损害的意思,包括与人的关系如“损友”、“损生”等。还介绍了病情减轻的意思。总之,这篇文章对“损”的含义和用法进行了全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