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关键点掌握”汨”字正确读法与历史文化内涵

5个关键点掌握”汨”字正确读法与历史文化内涵

汨怎么读:一个承载历史记忆的汉字

汉字”汨”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这个特殊的汉字。

拼音

“汨”的普通话拼音是,读第四声。发音时要注意与”密”、”蜜”等同音字区分,虽然拼音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

部首

“汨”字的部首是(三点水),这表明它与水有关。在汉字中,带三点水的字多与水或液体相关,如”江”、”河”、”湖”等。

笔顺

“汨”字共有7笔,笔顺如下:

  1. 丶 (点)
  2. 丶 (点)
  3. ㇀ (提)
  4. 丨 (竖)
  5. 𠃍 (横折)
  6. 一 (横)
  7. 一 (横)

书写时要注意三点水的写法,以及右边”日”字部件的笔顺。正确的笔顺有助于写出工整美观的汉字。

含义

“汨”主要有以下含义:

  • 水名:指汨罗江的上游,源出湖南与江西交界处
  • 特指汨罗江:洞庭湖水系的重要河流之一,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这个字最著名的文化意义在于它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的关联——屈原就是投汨罗江殉节的,由此衍生出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详细解析

从字形上看,”汨”由”氵”(水)和”日”组成,可能暗示着”日照水面”的景象。在古籍中,”汨”专指汨罗江这一特定水域。

汨罗江是洞庭湖水系的重要支流,上游称汨水,与罗水汇合后称汨罗江。这条江全长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最终注入洞庭湖。

历史上,公元前278年,楚国诗人屈原因忧国忧民,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当地百姓划船寻找他的遗体,并向江中投粽子以防鱼虾啃食屈原身体,这些习俗逐渐演变为今天的端午节传统。

近义词

由于”汨”是专有名词,指特定的河流,没有完全同义的近义词。但可以联想到其他表示河流的字:

反义词

同样地,作为专有名词,”汨”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反义词。如果从”水”的角度考虑,可能的反义概念包括:

组词

“汨”最常见的组词是:

  • 汨罗江
  • 汨水(汨罗江上游名称)

偶尔也会见到:

  • 汨渚(指汨罗江边)
  • 汨没(古籍中偶尔使用,意为沉没)

造句

  1.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投罗江的屈原而设立的。
  2. 罗江畔的百姓至今保持着赛龙舟的传统。
  3. 诗人笔下的罗江水,流淌着千年的哀思。
  4. 我们沿着水溯源而上,探寻屈原的足迹。
  5. 在湖南旅游时,不要错过参观罗江的机会。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严格来说,没有以”汨”字开头的常见成语。但与”汨罗江”相关的典故和成语化表达有:

  • 屈子沉汨:指屈原投汨罗江的典故
  • 汨罗遗恨:形容屈原的悲壮结局和未竟之志

在古诗文中,也常用”汨罗”代指屈原或他的精神,如”汨罗魂”、”汨罗怨”等表达。

通过了解”汨”这个字,我们不仅学会了一个汉字的读写,更触摸到了一段悠久的历史文化。每当端午节来临之际,这个字都会唤起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5个关键点掌握”汨”字正确读法与历史文化内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历代诗人如何描绘平江的山水之美 10首写平江的经典诗词赏析

平江县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和独特风情的古城。本文介绍了描写平江县的古诗词及其赏析,展现了平江县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以及诗人笔下的情感与意境。平江县的江水清澈、山峦叠嶂,古建筑和民俗文化见证了历史和文化传承。古诗词中描绘了平江县的壮丽景色、深厚文化以及独特风情,让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领略了古代文人墨客的才华与情怀。平江县的诗意天地充满诗情画意,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这份美丽,让平江县的独特魅力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描写屈原的古诗词

这是一篇关于描写屈原的古诗词的本文整理汇总了多篇关于屈原的古诗词及其解析,涵盖了从战国时期的屈原代表作如《离骚》、《九章·惜往日》到后世人们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之情的表达。这些古诗词通过不同的背景和表达方式,展现了屈原的高尚品质、忠诚精神和为国家、人民付出的悲壮情感。屈原的诗歌和他的人生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这些古诗词不仅是对他本人的纪念和缅怀,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弘扬。阅读这些古诗词,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屈原的思想和情感,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我们的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和灵感。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描绘沅江 从屈原到沈从文的湘楚诗魂

本文介绍了描写沅江的诗词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沅江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他们以沅江为背景,创作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诗篇。文章通过引用多首古诗词,展示了沅江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强调了沅江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这些诗词不仅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更让人们感受到沅江的魅力与自然之美,引发对中华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历代诗人如何用菖蒲诗词寄托高洁品格与端午情怀

描写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菖蒲的独特气质与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文章通过列举具体诗词,对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意象进行解析,展现了菖蒲在古诗词中的魅力。希望通过这些诗词,读者能够进一步领略到菖蒲的美丽与诗意。

漞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漞这个词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含义。漞古同“汨”,指的是汨罗江,水源出江西,流入洞庭湖。此外,漞还可以指一种石名,这种石产于中国甘肃陇西,可以用来制作砚。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

本文介绍了描写端午节的古诗词,涵盖了多篇文章的内容。文章介绍了端午节的历史和传统,以及古诗词中描绘端午节的情景和氛围。所列举的古诗词包括《端午》、《竞渡歌》、《端午日赐衣》等,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文章描绘了端午节独特的氛围和传统习俗,如龙舟竞渡、挂艾悬蒲、包粽子等。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等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哀思之情。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可以更好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价值。

屈原 郭沫若 读后感

《屈原》是郭沫若的一部描述中国历史上伟大诗人屈原生平的作品,深入挖掘了人性、历史与文化内涵。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震撼。书中生动展现了屈原的忠诚、才华、悲愤与无奈,让我对这位伟大诗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屈原》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和文化,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书中对屈原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矛盾、挣扎与坚持。他是一个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文人,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感,但现实的残酷让他心生无奈。即使遭受打压和排挤,他仍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种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同时,《屈原》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书中对楚国政治环境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历史时期,亲身经历了楚国的政治风波和

屈原投江 读后感

屈原投江 读后感(第1篇)屈原投江 读后感屈原,一位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初读关于屈原投江的记载,我深深被其悲壮的情节所吸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屈原的忠诚与才情,与他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扼腕叹息。《屈原投江》一书,简要而深刻地描述了屈原的生平及其最后的决定。在楚国政治舞台上,屈原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被流放边疆。即使遭受如此重创,他仍心系故国,不忘初心。在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的情况下,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最值得分享的部分,是屈原对楚国和人民深深的爱,以及他坚守道义的勇气。面对权贵的不公与流放的苦难,他并未

屈原传记 读后感

屈原传记 读后感(第1篇)屈原传记 读后感要提及这本关于屈原的传记读物,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令我有所震撼。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阅读,更是一次对人性、情感与历史的深度探索。初读时,我被那独特的叙述风格所吸引,每一行文字都仿佛在讲述一个古老而深沉的故事。在简述基本信息时,我了解到屈原是一位古代楚国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的生平充满了坎坷与悲壮。这本书详细地描绘了他的生平事迹,从他的出生、成长到最后的流放与离世。初读时,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屈原对于国家、对于人民的深厚情感。他的忠诚、他的执着、他的无奈与愤怒都深深触动了我。特别是书中对屈原的诗歌的描述,让我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望。

屈原沉江 读后感

屈原沉江 读后感(第1篇)屈原沉江 读后感屈原,这位伟大的楚国诗人,其人生经历与沉江的悲剧,在我初读时便深深吸引了我。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屈原的伟大精神,更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屈原沉江》一书,主要描述了屈原在楚国政治斗争中的遭遇,以及最终沉江的悲剧。书中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尤其是屈原的忠诚与才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言风格古朴典雅,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亲身体验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本书中,最吸引我的部分是屈原与楚国政治斗争的描写。作者通过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深入剖析,将屈原的忠诚、才情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屈原在被贬之后,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