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怎么读
拼音
阮的拼音是ruǎn,读作第三声,发音时先平后降,带有圆润的音色,如同阮咸乐器奏出的悠扬旋律。
部首
阮字的部首是“阝”(俗称”双耳旁”或”右耳刀”),这个偏旁通常与地形、地域相关,暗示了阮字最初与关隘有关的本义。
笔顺
阮字的笔顺分解如下:
-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 丨(竖)
- 一(横)
- 一(横)
- 丿(撇)
- 乚(竖弯钩)
书写时要注意”阝”旁的弯钩要流畅自然,如同乐器上弯曲的琴颈;而”元”部则要写得端正平稳,象征乐器的共鸣箱。
含义
阮是一个多义字,主要含义包括:
- 古代关隘名:指五阮关,汉代重要关隘
- 古国名:殷商时期的阮国,位于今甘肃泾川一带
- 乐器名:阮咸的简称,一种传统拨弦乐器
- 对侄子的代称:源于阮籍与侄子阮咸并称的典故
详细解析
阮字从阜(fù),元声,本义指五阮关。在《说文解字》中有明确记载:”阮,代郡五阮关也。”汉代文献中常见关于五阮关的记载,如《汉书·成帝纪》:”流民欲入五阮关者,勿苟留。”
作为乐器名,阮咸相传因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而得名。这种乐器琴身木制、圆形,颈较长,传统有四根弦,用拨子或假指甲弹奏。现代经过改革,发展出小阮、中阮、大阮、低阮四种规格,在民乐合奏中扮演重要角色。
阮还用于对侄子的雅称,典故同样来自阮咸。阮籍与侄子阮咸并称”大小阮”,后世便用”小阮”作为侄子的代称,简称为”阮”,如”贤阮”、”阮家会”等表达。
近义词
- 乐器义:阮咸、月琴、琵琶(同类乐器)
- 亲属义:侄子、侄儿、犹子(对侄子的不同称呼)
反义词
- 亲属义:叔、伯(长辈与晚辈的关系)
组词
- 乐器相关:阮咸、中阮、大阮、阮琴、阮弦
- 亲属相关:贤阮、阮家会、阮咸宅
- 其他:阮郎(可指情郎或阮姓男子)
造句
- 民乐团的中阮演奏家手法娴熟,弹奏出的旋律如泣如诉。
- “这次家宴,记得叫上贤阮一同前来。”叔叔亲切地嘱咐道。
- 敦煌壁画中可见到古代阮咸的演奏形象,证明这种乐器历史悠久。
包含这个字的成语
虽然”阮”字单独出现的成语不多,但有一些与阮籍、阮咸相关的典故和固定表达:
- 阮囊羞涩:形容手头拮据,源自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的故事。
- 大小阮:指叔侄并秀,特指阮籍与阮咸。
- 阮籍途穷:比喻处境困窘,典出阮籍”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阮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代关隘到传统乐器,从历史国名到亲属称谓,展现了汉字”一字多义”的独特魅力。了解这个字的各种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你可能感兴趣
千年阮韵入诗来 探寻古诗词中关于阮的雅致描写与音乐意象
本文介绍了描写阮的诗词及其解析,展示了阮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文章通过多篇诗词的解读,描绘了阮在古诗词中的诗意表达和情感寄托。阮在诗词中不仅仅是乐器,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工具,诗人通过拨动琴弦,将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化作美妙的旋律。文章还探讨了阮在诗词中的意义与价值,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这些描写阮的诗词,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渊源,感受到文人墨客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历代咏箫诗词赏析 洞箫声里的离愁隐逸与文化传承
本文主要描述了洞箫在古代诗词中的描写及其艺术魅力。通过列举多首包含洞箫元素的古诗词,展示了洞箫之声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营造出深沉、幽婉的艺术氛围。洞箫作为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韵和深邃的内涵为诗篇增添了无尽的情感与艺术魅力。诗人们通过洞箫之音,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对故人的思念、怀古之情等多种情感。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洞箫的美妙之处,更展现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洞箫之音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也能感受到那悠扬的音韵和深邃的情感。
关于箫的诗词
关于箫的诗词(第1篇)关于箫的诗词及其解析一、江雪作者:柳宗元(唐代)原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遥望竹林间,箫声何处起。解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诗人遥望竹林间,仿佛听到箫声飘渺而起。箫声在静寂的雪景中显得格外突出,更增添了寒江的冷寂和孤寂。二、长恨歌作者:白居易(唐代)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翠翘金雀玉搔头,钗留一枝压鬓边。箫鼓声残夜未央,翠华摇摇倚天光。解析:此诗中,箫鼓声作为宫廷音乐的一部分,为夜晚的宴会增添了气氛。箫声在翠华摇曳的宫廷之中,如诗如画地流淌,表现了古代皇室的生活情态和艺术气息。三、闻笛有感作
关于阮的诗词
关于阮的诗词(第1篇)关于阮的诗词一、阮的起源与文化内涵阮,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自古以来便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工具,更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表达心声的载体。在古代诗词中,关于阮的描绘屡见不鲜,这些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本文将带您领略关于阮的诗词之美,感受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二、诗词欣赏《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处无直接描写阮的句子,但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可间接体现出阮等乐
弹丝品竹
弹丝品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án sī pǐn zhú,用以形容一个人精通音乐,擅长欣赏音乐。这一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它出自《红楼梦》中贾宝玉所写的一首诗,表达了宝玉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精通音律、善于鉴赏等,反义词则为粗通音律、不解音律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于形容其他非音乐领域的事物的爱好或追求,避免产生误解。文章详细阐述了弹丝品竹的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
关于鼓的诗词
关于鼓的诗词(第1篇)关于鼓的诗词一、诗词全文及作者、朝代《登高》:“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唐·李白《子夜吴歌·春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君看鼓舞势,俱是诤臣形。”——唐·李白《古风》:“战鼓悲鸣兮声震天,旌旗猎猎兮敌胆寒。”——汉·乐府诗《如梦令》:“山气日凄清,古道隐孤舟。击鼓催人行,人心无怨愁。”——唐·陈子龙二、解析李白的《登高》中,“钟鼓馔玉不足贵”一句,描绘了钟鼓和美食的繁华景象,但诗人却认为这些都不足为贵。此处的“钟鼓”代表了当时盛行的音乐和娱乐活动,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淡漠和超脱。在李白的《子夜吴歌·春歌》中,“君看鼓舞势,俱是诤臣形”描绘了鼓舞的姿态
南阮北阮是什么意思
南阮北阮的读音为nán ruǎn běi ruǎn,原指晋代阮咸家分居于南方和北方的家族成员,后用以泛指同族亲戚分处两地的情况。这一典故源自阮氏家族的才子们虽身处不同地方,但保持家族亲密关系的背景。南阮北阮的近义词有同宗共居、同族同乡等,反义词有分崩离析、离乡背井等。文章还给出了多个例句来具体说明南阮北阮的用法,并指出了错误用法,如使用场合不当和搭配不当。
关于笙的诗词
关于笙的诗词(第1篇)关于笙的诗词一、诗词全文《笙》唐·李商隐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此诗以“笙”为引子,描绘了秋夜清冷的画面,以笙声衬托出夜的宁静和深沉。《琵琶行》唐·白居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以下为节选)“银笙何处声初弄?”其中亦有对“笙”之乐的描写。此诗虽非以“笙”为标题,但其间描写乐器的段落包含了笙声的描写,因此也与主题相关。《听筝》唐·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此诗以“听筝”为题,写出了筝声的悠扬和弹奏者的情态,其中亦包含了对“笙”类乐器的间接描写。二、作者及朝
汉字"擘"的正确读音是什么?详解bò和bāi两种发音及17种用法
本文介绍了汉字“擘”的拼音、部首、笔顺,以及其含义和多种组词方式。文中详细解析了“擘”作为大拇指的含义,同时也介绍了其作为动词的多种用法,如分裂、分析、规划、处理等。此外,还提到了擘在诗词中的用法,如擘青天、擘窠书等。全文内容丰富,涵盖了“擘”字的各个方面。组词包括:举擘称好比喻特别优秀的人物、巨擘分裂、擘肌分理规划等。同时,“擘”也指大拇指,并引申出弹琴的指法以及砍、劈击等动词用法。
钲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钲的拼音、部首、笔顺,详细解析了钲的含义,即古代击乐器,青铜制,形似倒置铜钟,有长柄,用于行军。此外,本文还提到了钲的其他含义和用法,如镄的旧称、乐器名等。同时,本文引述了相关古籍对钲的描述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