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费力劳心」详解
读音
费力劳心:fèi lì láo xīn
含义
- 费:耗费、花费
- 力:体力、精力
- 劳:劳累、辛苦
- 心:心思、精神
整体含义:形容做事既耗费体力,又耗费心力,形容非常辛苦。
典故
- 《左传·昭公元年》:
“子产曰:‘吾闻之,君子劳心,小人劳力。’”
这里的“劳心”与“劳力”结合,后来演变为“费力劳心”,形容身心俱疲的状态。 - 《后汉书·杨震传》:
“震少好学,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教授二十余年,不答州郡礼命,众人谓之晚暮,而震志愈笃。其后有冠盖之士,欲荐震于朝,震曰:‘吾已费心力矣,何用荐为?’”
这里的“费心力”与“费力劳心”意思相近。 -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凤姐儿自贾琏送殡去了,便觉身上不好,勉强支持了几天,便觉费力劳心,支持不住。”
此处直接使用“费力劳心”形容王熙凤因操劳过度而身心俱疲。
近义词
- 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费尽精力。
-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极其辛苦。
- 筋疲力尽:形容体力耗尽,非常疲惫。
- 心力交瘁:形容精神和体力都极度疲劳。
- 劳神费力:形容既费心思又费体力。
反义词
-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 信手拈来:形容做事毫不费力,随手可得。
- 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毫不费力。
- 闲庭信步:形容轻松自在,毫不费力。
- 不费吹灰之力:形容事情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例句
-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妈妈每天做饭、打扫卫生,真是费力劳心。
- 老师批改作业很辛苦,真是费力劳心。
-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爸爸为了工作经常加班,真是费力劳心。
- 运动员训练时既要锻炼身体,又要研究战术,真是费力劳心。
-
初中:
- 科学家研究新发明,既要实验又要思考,真是费力劳心。
- 作家写小说时,既要构思情节,又要反复修改,真是费力劳心。
-
高中:
- 医生做手术时精神高度集中,术后还要写报告,真是费力劳心。
- 建筑师设计大楼时,既要考虑美观,又要保证安全,真是费力劳心。
-
大学及以上:
- 企业家经营公司,既要管理员工,又要应对市场竞争,真是费力劳心。
- 程序员开发软件,既要写代码,又要调试bug,真是费力劳心。
错误用法
-
错误场景:形容轻松的事情
- ❌ 他玩游戏玩得很开心,真是费力劳心。(×)
- ✅ 他熬夜复习考试,真是费力劳心。(√)
-
错误搭配:与“享受”连用
- ❌ 旅行时欣赏美景,真是费力劳心。(×)
- ✅ 旅行时既要规划路线,又要照顾家人,真是费力劳心。(√)
-
错误对象:用于形容机器或工具
- ❌ 这台电脑运行速度很慢,真是费力劳心。(×)
- ✅ 维修这台电脑花了很多时间,真是费力劳心。(√)
-
错误语境:用于形容短暂、简单的事情
- ❌ 他喝了一杯水,真是费力劳心。(×)
- ✅ 他为了完成项目连续工作三天,真是费力劳心。(√)
-
错误比喻:用于形容自然现象
- ❌ 太阳每天升起,真是费力劳心。(×)
- ✅ 农民种地既要浇水又要施肥,真是费力劳心。(√)
总结:“费力劳心”用于形容身心俱疲的状态,多指长期或复杂的劳动,不能用于轻松、短暂或自然的事情。正确使用可以生动表达辛苦的程度,错误使用则会显得不合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
案牍之劳
本文介绍了成语“案牍之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形容处理文书工作的辛劳,其中“案牍”指文书、公文等文件。文章还列举了如“笔墨之劳”、“文案之苦”等近义词,以及描述了如“轻松惬意”等的反义词。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案牍之劳”的用法,并强调了该成语的误用情况。
近水楼台
“近水楼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n shuǐ lóu tái,指靠近水的楼台。其含义引申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某人或团体能更容易地获取利益或机会。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寺庙和湖边居民之间的故事。近义词如“得天独厚”、“近在咫尺”、“坐享其成”,反义词如“鞭长莫及”、“远水难救近火”、“势单力薄”。正确使用时需注意,应特指地理位置的优势,不应用于形容不必要或无意义的优势。在日常语境中,这个成语常被用于描述地理位置的优越所带来的好处。
罪不胜诛是什么意思
罪不胜诛的读音罪不胜诛的拼音是:zuì bù shèng zhū。罪不胜诛的含义罪不胜诛的含义是指罪恶极大,无法用死刑来处罚。也就是说,某人的罪行严重到无法用简单的刑罚来惩处,表示对其罪行的深深谴责和痛恨。罪不胜诛的典故典故一:据《史记》记载,秦朝末年,赵高犯下了滔天大罪,但因他才智过人,秦始皇又曾对他有知遇之恩,所以秦二世并没有将他处死,而是选择了赦免。然而,后世之人却认为他的罪行极其严重,无法用死刑来处罚,因此有了“罪不胜诛”的说法。典故二: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王莽的官员,他因为犯下严重的罪行而无法被处死。他的罪行严重到连最严厉的刑罚都无法满足人们对他罪行的谴责和痛恨,于是人们用“罪不胜诛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用来形容难以想象、难以理解或难以置信的事情。它来源于佛教经典,形容佛法深奥超出凡人想象。在日常使用中,形容令人惊讶、难以理解的事情或现象。其近义词有匪夷所思、莫可名状、难以置信、令人费解等。反义词包括轻而易举、司空见惯、意料之中、通俗易懂等。使用此成语时需注意语境,避免用词不当、与“不可能”混淆及过于夸张的错误用法。
磬笔难书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磬笔难书”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非常重大、重要或复杂,难以用笔墨来完全表达或描述,也可以形容某人的功绩、成就或感情等非常伟大、卓越。文章还探讨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正确使用。本文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磬笔难书”的应用场景,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罪应万死是什么意思
罪应万死的读音拼音:zuì yīng wàn sǐ,其中z和s读重音。罪应万死的含义“罪应万死”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其严重,应该受到极严厉的惩罚或处死。它表示对某人的罪行深恶痛绝,认为其罪行严重到应该被判处无数次死亡的程度。罪应万死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刑法和道德观念。在古代,对于严重的罪行,人们常常认为其罪行严重到足以被判处多次死亡。这种说法后来逐渐演变成成语“罪应万死”。具体典故和出处较多,如《史记》中记载了某些罪大恶极的罪犯被判处“万死”的刑罚。此外,古代的文学作品、史书、戏剧等也常使用该成语来形容罪行的严重性。罪应万死的近义词罪孽深重:形容罪恶极大,难以饶恕。罪恶滔天:形
针头削铁是什么意思
针头削铁的读音读音:zhēn tóu xuē tiě拼音注音:zhēn-tóu-xuē-tiě针头削铁的含义“针头削铁”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用针尖去削铁,形容做事极为困难或费尽心思。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以极小的力量或资源去克服极大的困难,表现出极大的毅力和智慧。针头削铁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冶铁技术。在古代,冶铁需要大量的工具和人力。然而,有些人却能够用非常简单和微小的工具,如针头,去削削铁。这种技艺被认为非常困难,但有人能够做到,因此被用来形容人面对困难时的毅力和智慧。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与古代的武侠小说和故事相联系。在武侠小说中,常常有主人公以微弱的武力
毁宗夷族
“毁宗夷族”的读音为huǐ zōng yí zú,意指毁绝自己的宗族,形容行为极其残忍无情。该成语源于古代宗族观念重要的历史背景和传说,常用于形容那些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亲族的人。其近义词有灭绝人性、六亲不认等,反义词则强调亲情、仁爱和宽容。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用法,避免语言上的不当或误解。例如,“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毁宗夷族,简直是灭绝人性。”正确的使用方式应是在描述某些人牺牲亲族的行为时使用。
罪不容诛是什么意思
罪不容诛的读音罪不容诛的拼音为:zuì bù róng zhū。罪不容诛的含义“罪不容诛”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罪行极大,即使处以死刑也不足以抵偿其罪恶。其中,“罪”指的是犯罪行为,“容”是容纳、抵偿的意思,“诛”则是指死刑。罪不容诛的典故该成语典故最早出自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后被历代文献沿用和引用。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是“秦桧罪不容诛”。秦桧是南宋时期的奸臣,因与金国勾结,出卖民族利益,导致南宋的国力大损,最终被人们认为是导致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因此,人们常用“罪不容诛”来形容秦桧的罪行极大。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典故和出处,如《汉书》、《资治通鉴》等历史文献中都有相关记载。这些典故和出处都
晚食当肉是什么意思
晚食当肉的读音晚食当肉,读音为 wǎn shí dàng ròu,其中“当”字在这里表示“代替”的意思。晚食当肉的含义晚食当肉,原意是指晚饭吃肉比早饭吃肉更有益于健康。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形容某物或某事的价值或意义特别大,让人觉得非常珍贵或值得期待。具体来说,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件事物虽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得到,但一旦得到,就会像吃到肉一样感到满足和愉悦。晚食当肉的典故该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故事。孟子在讲述饮食之道时,提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并指出“晚食无肉,不夜行”。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引申为形容某物或某事的价值或意义特别大。在古代,由于食物的稀缺和珍贵,人们往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