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鸣高:隐逸者的清高之歌
读音
肥遁鸣高:féi dùn míng gāo
含义
- 肥:原指丰饶、富足,此处引申为安适、逍遥。
- 遁:逃避、隐居,指远离世俗纷扰。
- 鸣高:宣扬高尚的品格或志趣。
整体含义:形容隐士远离尘世,以清高自许,标榜自己的超脱与高尚。
典故
- 《周易·遁卦》:
“上九,肥遁,无不利。”指隐退者若能安适自处,则无所不利。后世将“肥遁”与“鸣高”结合,形容隐逸者的高洁。 - 《晋书·隐逸传》:
陶渊明辞官归隐,躬耕田园,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志,被视为“肥遁鸣高”的典型。 - 《后汉书·逸民列传》:
严子陵拒绝光武帝刘秀的征召,隐居富春江垂钓,以“不事王侯”自诩,成为后世隐逸文化的象征。
近义词
- 高蹈远引:指隐居避世,行为高洁。
- 超然物外:形容超脱世俗,不为外物所累。
- 独善其身:在乱世中保持个人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梅妻鹤子:以隐士林逋为典,比喻清高隐逸的生活。
反义词
- 趋炎附势:巴结权贵,迎合世俗。
- 同流合污:与不良风气或恶人混同。
- 汲汲营营:为名利忙碌奔波,丧失本心。
- 蝇营狗苟:像苍蝇、狗一样卑劣地追逐私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陶渊明“肥遁鸣高”,种菊花、写诗歌,不愿做官。(简单叙事)
- 故事里的老爷爷住在山里,像“肥遁鸣高”的隐士一样快乐。(生活化类比)
-
小学高年级:
- 他放弃城市工作回乡教书,邻居笑他“肥遁鸣高”,他却觉得心安。(对比反差)
- 这幅画中的渔翁独坐江边,颇有“肥遁鸣高”的意境。(艺术赏析)
-
初中:
- 面对同学攀比名牌的风气,他选择简朴生活,被嘲讽“肥遁鸣高”。(社会现象)
- 李白诗中“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洒脱,暗含“肥遁鸣高”的精神。(诗词解读)
-
高中:
- 魏晋名士以清谈避世,看似“肥遁鸣高”,实则是对政治压迫的消极反抗。(历史分析)
- 现代人追求“躺平”,若仅为逃避责任,则与真正的“肥遁鸣高”相去甚远。(批判思考)
-
文学创作:
- 山居十年,他著书立说,以“肥遁鸣高”自况,却难掩对世事的牵挂。(人物心理)
- 那间竹林茶馆取名“鸣高轩”,主人素衣布履,颇有古隐之风。(场景描写)
错误用法
-
误作褒义滥用:
- ❌“他考试作弊被揭发后躲在家里,真是肥遁鸣高!”(贬义行为不可用)
- ❌“公司破产后老板跑路,美其名曰‘肥遁鸣高’。”(逃避责任非隐逸)
-
混淆对象:
- ❌“这只猫整天晒太阳不抓老鼠,简直肥遁鸣高。”(非人类行为不适用)
- ❌“网红隐居直播带货,粉丝夸她肥遁鸣高。”(商业行为与隐逸矛盾)
-
语义矛盾:
- ❌“他一边受贿一边写清廉文章,堪称肥遁鸣高。”(虚伪非清高)
- ❌“肥遁鸣高的贪官”本身就是逻辑错误。
使用提示:该成语多用于描述古代隐士或具有类似精神追求的现代人,需注意语境是否契合“主动选择隐逸+标榜高尚”的双重含义,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10首关于风雪的古诗词赏析 感受千年诗词中的凛冽与温柔
风与雪:千年诗词中的凛冽与温柔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风与雪作为最具表现力的自然意象,承载着文人墨客的万千情思。它们时而是天地间的凛冽过客,时而是静谧温柔的精灵,在平仄韵律间勾勒出千姿百态的精神世界。唐代:边塞风雪中的壮怀与孤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开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以夸张笔法展现边塞风雪的暴烈。这位盛唐边塞诗人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喻,将肃杀严寒转化为烂漫春光,体现唐人特有的豪迈胸襟。而王维《观猎》中"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的劲风,则成为衬托英雄气概的绝佳背景。柳宗元《江雪》塑造了最具哲学意味的雪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历代咏箫诗词赏析 洞箫声里的离愁隐逸与文化传承
本文主要描述了洞箫在古代诗词中的描写及其艺术魅力。通过列举多首包含洞箫元素的古诗词,展示了洞箫之声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营造出深沉、幽婉的艺术氛围。洞箫作为古代文人墨客钟爱的乐器之一,其独特的音韵和深邃的内涵为诗篇增添了无尽的情感与艺术魅力。诗人们通过洞箫之音,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对故人的思念、怀古之情等多种情感。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示了洞箫的美妙之处,更展现了诗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洞箫之音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们在欣赏古诗词时也能感受到那悠扬的音韵和深邃的情感。
探寻古诗词中的蕨类意象 从《诗经》到明清的隐逸文化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描写蕨的诗词及其文化内涵。蕨作为一种植物,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表达自然之美和抒发诗人情感。通过解析多首描写蕨的诗词,文章阐述了蕨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顽强不屈的生命力。文章还强调了蕨草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寄托,并呼吁珍惜大自然中的绿色植物,保护自然环境。
描写避世的诗词
本篇文章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避世之境的古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介绍古诗词中的内容和意境,展现了避世之境的美好与宁静。所介绍的古诗词包括《桃花源记》、《归园田居》、《渔翁》、《归隐》等,以及现代对避世之境的理解和向往。文章强调古代文人墨客对避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指出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体现了人们对内心宁静与和谐的追求。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诗词中汲取启示,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宁静之地,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放松与休息。同时,文章也提到珍惜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心灵在自然中得到净化与升华。
描写隐士的诗词
本文主要描写了隐士的诗意生活,从多首古诗词中列举并解析了描写隐士生活的篇章。这些诗篇描绘了隐士们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景。文章摘要如下:本文列举了多首描写隐士生活的古诗词,包括《归园田居》、《登幽州台歌》、《桃花源记》等名篇。这些诗篇通过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隐士们追求内心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文章还从不同角度描述了隐士们的诗意生活,如山林隐士的悠然自得、田园隐士的朴素生活、湖畔隐士的淡泊心境等。通过这些诗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也能汲取启示,学会放下纷扰,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找到一
10首关于包包的古诗词赏析 从锦囊到香囊看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
包蕴乾坤:古诗词中的"包包"意象探微在中国古典诗词的长河中,"包包"这一看似寻常的物件,却被历代文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寄托。从实用配饰到情感信物,从身份象征到隐逸符号,诗人们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将"包包"这一日常用品升华为承载文化密码的诗歌意象。唐代:实用与华贵的交织唐代经济繁荣,包袋作为实用配饰广泛流行。李白《酬崔十五见招》中"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的"锦囊",实为当时文人随身携带的精致包袋,用以盛放印章、诗稿等物。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虽未直接写包,但"急送茅斋"的描写暗示了当时已有专门的包裹运输方式。宋代:情
历代诗人如何用菖蒲诗词寄托高洁品格与端午情怀
描写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本文介绍了多首关于菖蒲的诗词及其解析。这些诗词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菖蒲的独特气质与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文章通过列举具体诗词,对其内容及所表达的意象进行解析,展现了菖蒲在古诗词中的魅力。希望通过这些诗词,读者能够进一步领略到菖蒲的美丽与诗意。
10首描写野花的经典古诗词 探寻无名花魂背后的隐逸哲思与生命启示
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野花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引言、古诗词选录及解析、其他描写野花的古诗词等内容,展示了野花在古诗词中的美丽和生命力。阅读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深入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赞美。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野花的诗词文章,通过引言阐述野花的美和生命力,以及古人为何要描写野花。文章选录了多篇关于野花的古诗词,包括《野芳诗》、《野望》、《春日杂记》、《村行》等,解析了每篇诗词的作者、朝代和诗词的意象、表达方式、独特之处等。此外,还介绍了其他描写野花的古诗词,如《野花叹》、《野径》、《山间杂居》等。这些古诗词不仅展现了野花的美丽和生命力,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
描写道士的诗词
这段摘要主要描述了多篇文章中关于描写道士的诗词的内容。这些诗词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描绘了道士的生活、境界和形象,展示了道家的超然境界和淡泊名利的态度。同时,这些诗词也传达了作者对道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这些描写道士的古诗词还反映了古代文人对道家思想的关注和探索,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观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