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瓦拔木
读音
fēi wǎ bá mù
含义
- 蜚:通“飞”,指飞扬、飘动。
- 瓦:屋顶的瓦片。
- 拔:拔起、掀翻。
- 木:树木。
整体含义:形容风力极其猛烈,能把瓦片吹飞,把树木连根拔起。比喻自然力量的狂暴或局势的剧烈动荡。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后引申为形容狂风暴雨的猛烈,如“蜚瓦拔木”。 - 《后汉书·五行志》:
“大风拔木,蜚瓦折木。”记载了汉代某次大风灾害,房屋瓦片被吹飞,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情景。 - 《晋书·天文志》:
“大风起,蜚瓦拔木,民舍尽坏。”描述了晋代一次极端天气现象,风力之强令人震撼。
近义词
- 狂风怒号:形容大风呼啸,声势骇人。
- 飞沙走石:风势猛烈,吹得沙土飞扬,石块滚动。
- 摧枯拉朽:比喻轻易摧毁腐朽的事物,常与大风破坏力相关。
- 天昏地暗:形容风沙或风暴使天地昏暗。
反义词
- 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微风和煦。
- 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 惠风和畅:形容春风柔和,令人舒适。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台风来了,风大得像是要“蜚瓦拔木”,我们都不敢出门。
- 昨天的暴风雨真可怕,差点把树都吹倒了,真是“蜚瓦拔木”!
-
小学高年级:
- 这场飓风威力惊人,所过之处“蜚瓦拔木”,许多房屋都被摧毁了。
- 古代人用“蜚瓦拔木”来形容特别大的风,真是形象极了!
-
初中:
- 这场龙卷风过后,整个村庄一片狼藉,真正是“蜚瓦拔木”的景象。
-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蜚瓦拔木”的风暴让人不寒而栗。
-
高中及以上:
- 这场政治风暴犹如“蜚瓦拔木”,彻底改变了国家的格局。
- 经济危机的冲击堪比“蜚瓦拔木”,许多企业一夜之间倒闭。
错误用法
-
形容轻微的风:
- ❌ 今天的微风轻轻吹过,真是“蜚瓦拔木”啊!(错误:成语形容的是极其猛烈的风。)
-
用于形容人的力量:
- ❌ 他力气真大,简直能“蜚瓦拔木”!(错误:成语用于自然现象,不适用于人力。)
-
形容细雨:
- ❌ 春雨绵绵,如“蜚瓦拔木”般温柔。(错误:成语与温柔无关,且不用于形容雨。)
-
比喻缓慢的变化:
- ❌ 改革是“蜚瓦拔木”的过程,需要慢慢推进。(错误:成语强调剧烈、突然的变化。)
“蜚瓦拔木”是一个极具画面感的成语,使用时需注意其夸张的修辞效果,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飞砂转石
本文介绍了成语“飞砂转石”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以及反义词,并提供了相关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风势猛烈、砂石飞扬的现象,以及某些事物或现象的激烈态势。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疾如雷电
本文介绍了成语“疾如雷电”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动作或事件进行得非常迅速、猛烈,像雷电一样瞬间即至,常用来形容事情进展迅速,出乎意料。其典故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迅猛进攻。同时,文章还列举了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示例,以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飞砂走石
飞砂走石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ēi shā zǒu shí,形容风势迅猛或战争激烈时砂石飞扬的景象。其来源既有古代战争中的描述,也有自然现象如沙尘暴的启示。常用近义词有狂风骤雨、风卷残云等,反义词则为风平浪静等。该成语可用于描述自然现象如沙尘暴、沙漠狂风等,也可用于描绘战争场面的惨烈以及工地、荒漠公路等场景。错误用法包括在不恰当语境中使用、将“飞砂”与“走石”分开使用等。
飞殃走祸
“飞殃走祸”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灾祸突然降临,无法避免。该成语源于古代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描述。其近义词包括横祸飞来、天灾地妖等,反义词为安居乐业、风平浪静等。使用时应避免不当场合、词语搭配和过度修饰。例句展示了飞殃走祸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
青天霹雳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青天霹雳”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以及近义词和反义词。同时,提供了多个例句来展示其用法。文章还指出了错误使用“青天霹雳”的情况,并给出解释。该成语用于形容突然而猛烈发生的事情,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通常用于描述令人震惊、意外或惊愕的情境。
倒山倾海
倒山倾海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ào shān qīng hǎi,形容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可以撼动山岳和倾覆大海。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用于形容某种力量或声势的巨大和不可阻挡。该成语的近义词有惊天动地、翻江倒海等。反义词则包括风平浪静、微不足道等。在洪水、革命、演讲、电影等场景中,都可以运用该成语形容力量的强大和震撼。但在日常使用和写作中需注意避免滥用,以免显得夸张和不恰当。
飞灾横祸
本文介绍了成语“飞灾横祸”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注意事项。该成语表示突然而来的、意料之外的灾难和祸患。文章还通过举例解释了其用法,同时指出了错误用法的示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玉树琼枝是什么意思
玉树琼枝的读音玉树琼枝,读音为yù shù qióng zhī。其中,“玉”和“琼”都是形容美好事物的词汇,而“树”和“枝”则是指树木的枝叶。玉树琼枝的含义“玉树琼枝”这个成语原意是用来形容树木的美丽,如玉般晶莹剔透的树枝和叶子。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美好、高贵、优雅。它也常被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华丽、壮观,如“这座宫殿的建筑,犹如玉树琼枝般美丽”。玉树琼枝的典故“玉树琼枝”的典故源于古代的诗词。在古代诗词中,常常用“玉树”和“琼枝”来比喻美丽的景色或美好的事物。如《长恨歌》中就有“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的诗句,用“玉树琼枝”来比喻杨贵
雷霆万钧
雷霆万钧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íng lún wàn jūn。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力量、声势或气势的极其巨大和迅猛。其源自古代的军事和文学作品,形容战争中的声势或武器的威力。雷霆万钧的近义词有天崩地裂、排山倒海、惊天动地、风起云涌等。反义词有风平浪静、温文尔雅、无声无息等。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雷霆万钧可以形象地描述力量、声势的浩大,如演讲、天气、力量、特效等的震撼程度。但在错误使用的情况下,会造成语境不符、用词不当等问题。总之,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遏云绕梁
“遏云绕梁”是一个形容声音美妙动听的短语,源于古代对音乐之美的赞美。它常被用于形容歌唱家或乐器的声音,如天籁之音,能使云彩为之停滞,梁柱间回荡着余音。该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有余音绕梁、天籁之音、声震云霄等。在使用时,应避免用于描述不恰当或无关的事物,例如不能用于形容建筑物的设计或形状。正确运用“遏云绕梁”,能够更好地体会到声音的美妙和音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