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高论

放言高论

读音

fàng yán gāo lùn

含义

  • 放言:指毫无顾忌地发表言论。”放”有”放纵、不受约束”之意,”言”即”言语、言论”。
  • 高论:指见解高深的议论。”高”形容”高明、深远”,”论”即”议论、观点”。
    整体含义:形容人毫无拘束地发表高明或宏大的议论,常用于褒义,表示见解独到;但也可用于贬义,指空谈阔论而不切实际。

典故

  1. 《后汉书·荀彧传》
    东汉末年,荀彧(yù)曾评价某些名士”放言高论,不切时务”,批评他们虽言辞华丽,却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2. 宋代苏轼《答谢民师书》
    “独好观古人放言高论之文”,此处指欣赏古人不受拘束、见解深刻的文章。
  3. 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
    提到文人”放言高论以自标异”,暗讽某些人通过夸夸其谈标新立异。

近义词

  1. 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 侃侃而谈:形容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论,偏褒义。
  3. 宏论滔滔:强调议论宏大且连贯,中性或褒义。

反义词

  1. 沉默寡言:形容人不爱说话,与”放言”相反。
  2. 谨言慎行:指说话做事小心谨慎,反对”放言”的无拘束。
  3. 噤若寒蝉:形容因恐惧而不敢出声,与”高论”形成对比。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课堂上,小明总是放言高论,老师夸他想法独特。(褒义)
    • 他还没学会解题,却喜欢放言高论,结果全错了。(贬义)
  2. 小学高年级

    • 辩论赛中,小红放言高论,赢得了评委的掌声。
    • 别光放言高论,先动手把作业写完!
  3. 初中

    • 诸葛亮在隆中放言高论,为刘备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
    • 某些网红只会放言高论,实际内容空洞无物。
  4. 高中

    • 学术会议上,教授放言高论,提出了颠覆性的理论。
    • 年轻人容易陷入放言高论的陷阱,忽视实践的重要性。
  5. 大学及以上

    • 他的论文放言高论,但缺乏数据支撑,最终被驳回。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放言高论,构建了乌托邦的蓝图。

错误用法

  1. 混淆褒贬语境

    • 错误:”他做事踏实,从不放言高论。”(”放言高论”在此与”踏实”矛盾,应用”空谈”等贬义词。)
  2. 对象误用

    • 错误:”小猫放言高论地叫着。”(动物不能用”放言高论”,此词仅限人类言论。)
  3. 搭配不当

    • 错误:”他放言高论了一顿饭。”(不能与具体动作搭配,应改为”席间放言高论”。)
  4. 语义重复

    • 错误:”他滔滔不绝地放言高论。”(”滔滔不绝”与”放言高论”部分语义重叠。)

总结:”放言高论”需根据语境判断褒贬,多用于正式场合的议论描述,避免与具体行为或非人类主体搭配。

放言高论.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调唇弄舌

调唇弄舌是一个成语,读音为tiáo chún nòng shé。该成语形容人说话时的动作或言辞轻浮、狡猾、能言善道,具体指用言语挑逗、戏谑或卖弄口才,常含贬义。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其使用与言语轻浮、狡猾相关联。调唇弄舌的近义词有油嘴滑舌、巧言令色和甜言蜜语等。反义词包括沉默寡言、老实巴交和直言不讳等。然而,在正式场合或需要表达尊重的情境中,应避免使用这个成语。同时,使用调唇弄舌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避免造成误解或冒犯。

恐遭物议

本文介绍了成语“恐遭物议”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恐遭物议指的是担心因为某些言行或行为而招致外界的非议或批评。该成语来源于古代社会对于名誉和舆论的重视,常用于形容那些在行事时过于顾忌他人看法的人。文章还指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平心而论是什么意思

平心而论的读音为píng xīn ér lùn,意指在平静的心情下,公正、客观地看待事物或问题。这个成语强调公正客观的态度和冷静的判断力,常被用于表达对他人的作品或事情进行公正评价。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广泛反映了人们应冷静处理问题的态度。近义词有公正无私、客观公正等,反义词有偏听偏信、主观臆断等。在正确使用时,应注重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全面了解情况后再进行评价或议论,避免在情绪激动或个人情感影响下使用,以及在不需要公正客观态度的情况下滥用。

舆论哗然是什么意思

舆论哗然的读音拼音:yú lùn huá rán。舆论哗然的含义“舆论哗然”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公众对于某一事件或言论的强烈反应和议论纷纷的场面。其中,“舆论”指的是公众的议论和意见,“哗然”则形容议论的声音大而嘈杂。舆论哗然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当时社会信息传播相对缓慢,一旦有重要事件发生,人们往往会聚集在一起议论纷纷,声音嘈杂,形成一种“哗然”的场面。这种场面往往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议论,形成一种舆论风波。随着时间的推移,“舆论哗然”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被广泛使用。舆论哗然的近义词众说纷纭:指人们议论纷纷,意见不一。议论纷纷:形容人们对于某件事情议论很多,意见不一。沸沸扬扬:形

巷议街谈是什么意思

巷议街谈的读音读音:xiàng yì jiē tán拼音注音:ㄒㄧㄤˋ ㄧˋ ㄐㄧㄝ ㄊㄢˊ巷议街谈的含义“巷议街谈”是一个成语,指在街头巷尾的闲聊和议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对于某些事情的广泛讨论和传播,也常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变化和人们的议论声势。巷议街谈的典故“巷议街谈”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街头巷尾的闲聊和议论的描述。在古代社会中,由于交通不便和信息传播的不便,人们常常在街头巷尾聚集,交流信息、谈论时事,这种交流和议论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和文化现象。因此,“巷议街谈”这个成语也成为了描述这种社会现象的常用语。巷议街谈的近义词街头巷尾的议论民间的议论众说纷纭

街谈巷说

街谈巷说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iē tán xiàng shuō。它描述的是街头巷尾的闲谈,通常用来形容民间流传的未经官方发布的消息、传闻或议论。这一成语的典故源自古代口耳相传的信息交流方式。其近义词包括街头巷议、巷尾街头等,反义词则是正经八百、官方消息等。在使用街谈巷说时,需避免不当语境、与正式消息混淆以及滥用或过度使用。街谈巷说的错误用法包括使用不当语境、与正式消息混淆和滥用等。

人言啧啧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人言啧啧”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以及在不同场合中的使用方法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们议论纷纷,说话声音嘈杂不停,含有不满、非议或议论不休的意思。文章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的应用。同时,也指出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使用场合和语境,避免不当使用。

颠唇簸嘴

本文介绍了形容词短语“颠唇簸嘴”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说话或动作夸张、矫情,有时带有讽刺意味。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可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口语表达。其近义词包括矫揉造作、装模作样等,反义词为自然大方、朴实无华等。使用时应根据语境和对象选择,避免误用。

闳言崇议

闳言崇议是一个成语,读音为hóng yán chóng yì,意为宏大、重要的言论和议论。源自古代典籍《左传》,常用来形容重要的政治或学术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其近义词包括宏论高谈、重要言论等,反义词为轻言淡语、微言小论等。在运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不要将其用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语境中,避免与其他成语或词语混用,以保持语义的清晰和用法的正确。

议论英发是什么意思

议论英发的读音议论英发的拼音是:yì lùn yīng fā。议论英发的含义“议论英发”是一个成语,意为言辞犀利,才思敏捷,善于发表议论,表现出色。其中,“议论”指的是说话、讨论的行为;“英发”则表示才思出众、敏捷。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善于发表见解,言辞犀利,才思敏捷。议论英发的典故“议论英发”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中。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议论英发”来形容那些才思敏捷、善于发表见解的人。例如,在古代的文人墨客中,有些人因为他们的才情和智慧而被誉为“议论英发”。此外,在历史上的某些重要场合中,也出现过一些人的言辞犀利、才思敏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形成了“议论英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