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无拘
读音
fàng làng wú jū
含义
- 放:放纵,不受约束。
- 浪:随意,无拘束。
- 无:没有。
- 拘:限制,束缚。
整体含义:形容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或规矩的约束,自由自在,随心所欲。
典故
- 《晋书·阮籍传》:阮籍性格放达,不拘礼法,常饮酒至醉,行为狂放不羁,后人以“放浪无拘”形容他的生活方式。
- 《世说新语》:记载魏晋名士如嵇康、刘伶等人,崇尚自然,不拘小节,常以“放浪形骸”形容其行为,与“放浪无拘”意义相近。
- 苏轼《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虽未直接使用该成语,但表达了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境界。
近义词
- 放荡不羁: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没有任何限制。
- 逍遥自在:悠闲自得,不受外界干扰。
- 豪放不羁:性格豪爽,不受世俗束缚。
反义词
- 循规蹈矩:严格遵守规矩,不敢逾越。
- 谨小慎微:做事小心谨慎,不敢放纵。
- 墨守成规:固守旧规矩,不敢创新。
- 束手束脚:行动受限,无法自由发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他在草地上放浪无拘地奔跑,像一只快乐的小鹿。(适合1-2年级)
- 小学中年级:假期里,小明放浪无拘地玩耍,忘记了作业的烦恼。(适合3-4年级)
- 小学高年级:她喜欢放浪无拘的旅行方式,不订酒店,走到哪儿玩到哪儿。(适合5-6年级)
- 初中:诗人李白一生放浪无拘,饮酒赋诗,留下了许多豪迈的诗篇。(适合7-9年级)
- 高中:魏晋名士崇尚自然,放浪无拘的生活方式成为后世文人向往的境界。(适合10-12年级)
- 大学及以上:在艺术创作中,他追求放浪无拘的表达方式,不受传统技法的限制。
- 职场场景:创业初期,团队氛围放浪无拘,大家敢想敢做,充满激情。
- 文学描写:他的散文风格放浪无拘,字里行间透露出对自由的渴望。
- 历史评论:竹林七贤的放浪无拘,是对当时礼教束缚的一种反抗。
- 旅行随笔:独自背包旅行时,他享受放浪无拘的感觉,随心所欲地探索未知。
- 音乐评论:这位歌手的演唱风格放浪无拘,充满了即兴发挥的魅力。
- 影视评价:电影中的主角放浪无拘,用叛逆的方式对抗社会的虚伪。
- 哲学讨论:道家思想提倡放浪无拘的生活态度,追求心灵的自由。
- 心理学分析:某些人用放浪无拘的行为掩饰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 社交场景:派对上的他显得放浪无拘,与每个人都能谈笑风生。
- 艺术创作:他的画作色彩奔放,笔触放浪无拘,充满生命力。
- 体育报道:这位运动员在场上放浪无拘的发挥,赢得了观众的喝彩。
- 商业创新: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鼓励放浪无拘的创意,打破常规思维。
- 生活感悟:偶尔放浪无拘一下,能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放松。
- 诗歌引用:“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种放浪无拘的豪情令人敬佩。
错误用法
-
贬义误用:
- ❌ 他整天放浪无拘,不务正业,最终一事无成。(“放浪无拘”本身是中性词,此处应使用“放荡不羁”等带贬义的词。)
-
对象错误:
- ❌ 这只小猫放浪无拘地抓沙发。(动物行为一般不用该成语形容,可改为“调皮捣蛋”。)
-
语境不符:
- ❌ 他放浪无拘地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完成任务需认真,不能用“放浪无拘”形容。)
-
过度夸张:
- ❌ 她放浪无拘地吃了一碗面。(吃面是日常行为,无需用该成语修饰。)
-
搭配不当:
- ❌ 这座建筑的设计放浪无拘。(建筑风格可用“大胆创新”,而非“放浪无拘”。)
“放浪无拘”多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风格,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和感情色彩。
你可能感兴趣
10首描写闲适生活的古典诗词 探寻中国文人无事之诗中的悠然境界
无事之诗: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闲适美学"无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非简单的"没有事情",而是一种超脱功利、悠然自得的生活境界。这种境界在古典诗词中形成了独特的"无事"主题,展现了文人雅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几位代表性诗人的"无事"诗词,解析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与美学价值。王维《酬张少府》朝代:唐代作者:王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解析:此诗展现了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的生活状态。"万事不关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对世俗纷扰的主动疏离。"松风"、"山月"的意象组合营造出空灵意境,"解带"、"弹琴"的动作描写则体现了身心
放浪不羁
“放浪不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fàng làng bù jī,用来形容人行为放纵、不受约束。其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文人墨客不受世俗束缚的情节。近义词如自由奔放、无拘无束、纵情放歌,反义词如循规蹈矩、拘束严谨、恪守成规。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生活方式、艺术作品、行为举止等方面。但在使用场合和语境上需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或特定职业角色中使用造成误解或不尊重。
豪放不羁
豪放不羁是一个形容词短语,读音为háo fàng bù jí,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不受拘束、豁达奔放。源于古代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如今已成为常用成语。其近义词包括洒脱不拘、自由奔放等,反义词有拘束谨慎、循规蹈矩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滥用或误用,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严肃语境中。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行为以及艺术作品的风格。
描写隐居的诗词
本文提供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通过描绘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等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在阅读这些描写隐居的诗词时,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生命的珍视,同时也能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慰藉。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五篇关于描写隐居的诗词的文章。这些文章描绘了自然风光、隐居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诗词具有文学价值,并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阅读这些诗词,我们能感受到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在隐居生活中找到的内心平静和自由。这
独往独来
“独往独来”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ú wǎng dú lái,意味着一个人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独自行动。这个成语最早源于古代,形容那些追求自由和独立的人。其含义体现了自主性和独立性,常用来形容有个性、不随波逐流的人。近义词有“独自一人”、“独立自主”等。反义词包括“随波逐流”、“依赖他人”等。然而,使用这个成语时需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形容孤独或过度使用。总的来说,“独往独来”这个成语用于描绘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行动方式的人。
放纵不拘
“放纵不拘”是一个成语,指的是不受约束、放任自由的状态。其最早源于古代文献,用来形容人性格豁达、不受约束或行为放任自流。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自由奔放、洒脱不羁等,反义词则包括循规蹈矩、拘束谨慎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在正式场合使用,以及避免用于描述不良行为或带有贬义的情况。同时,在描述艺术作品或创作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内容适当使用该成语。
放浪无羁
本文介绍了“放浪无羁”的读音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短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强调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或行为方式。其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体现。使用不当可能改变其原有含义和语境。
放浪不拘
本文介绍了成语“放浪不拘”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示例。该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行为放纵、不受拘束,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近义词包括自由奔放、无拘无束、放荡不羁等,反义词则是循规蹈矩、拘束、守规矩等。同时,本文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场合不当、误解成语含义以及搭配不当都是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
10首描写隐居生活的经典诗词 探寻陶渊明王维等古代文人的隐逸情怀
本文介绍了多首描写隐居高手的古诗词,这些诗词展现了隐者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形象。文章列举了多首古诗,包括《归园田居》、《江雪》、《寻隐者不遇》等,并详细解析了每首诗的背景、内容和意境。文章还介绍了这些诗词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柳宗元、贾岛等著名诗人的隐逸生活。这些诗词不仅具有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阅读这些诗词,可以感受隐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他们内心的淡泊与自在,同时也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放达不羁
放达不羁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àng dá bù jī,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不受拘束,自由奔放。该成语源于古代文人墨客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放达不羁的近义词包括旷达不羁、洒脱自如、豪放不羁等,反义词有拘束严谨、循规蹈矩、拘谨守旧等。使用时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例如不要将其用于形容行为放荡的人或事物上。该成语可以用于描述人的性格、行为、态度等方面,例如他性格放达不羁,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