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及防:一个警示性的成语
读音
fáng bù jí fáng
含义
- 防:防备、预防。
- 不及:来不及、无法做到。
- 防不及防:指防备措施来不及实施,形容事情发生得太突然,让人措手不及。
这个成语强调意外事件的发生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期,导致无法及时应对。
典故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曾告诫国君要警惕政敌的突然袭击,但国君未加重视,最终被政敌所害。后人用“防不及防”形容这种未能及时防备的悲剧。
-
《三国演义》
- 诸葛亮北伐时,司马懿曾感叹:“孔明用兵如神,防不胜防。”这里的“防不胜防”与“防不及防”意思相近,都指难以完全防备。
-
民间故事
- 古代有一位商人,因未及时加固仓库,导致暴雨冲垮粮仓,损失惨重。人们用“防不及防”形容他的疏忽。
近义词
- 猝不及防——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
- 措手不及——形容突发事件让人无法应对。
- 出其不意——在对方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行动。
- 迅雷不及掩耳——形容速度极快,来不及反应。
反义词
- 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防患于未然。
- 有备无患——事先准备充分,避免意外发生。
- 防患未然——在问题出现前就采取措施预防。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突然跑过来撞了我一下,真是防不及防!
- 下雨时我没带伞,被淋湿了,真是防不及防。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时老师突然换了题型,同学们都防不及防。
- 小偷趁人不备偷走了钱包,真是防不及防。
-
初中:
- 地震来得太突然,许多人都防不及防。
- 他的反击速度太快,对手防不及防,直接输了比赛。
-
高中:
- 股市突然暴跌,投资者防不及防,损失惨重。
- 黑客攻击系统时,管理员防不及防,导致数据泄露。
-
大学及以上:
- 国际局势突变,各国政府防不及防,紧急调整外交政策。
- 疫情突然暴发,全球医疗系统防不及防,面临巨大挑战。
错误用法
-
误用为“防不胜防”
- ❌ 错误例句:“这个病毒传播太快,真是防不及防。”(正确应为“防不胜防”)
- “防不及防”强调来不及防备,而“防不胜防”强调难以完全防备。
-
用于可预测的事件
- ❌ 错误例句:“他每天迟到,今天又被老师批评了,真是防不及防。”(迟到是可预见的,不应使用该成语)
-
用于主动行为
- ❌ 错误例句:“我防不及防地完成了作业。”(成语不适用于主动行为)
-
用于褒义语境
- ❌ 错误例句:“他的演讲太精彩了,观众防不及防地鼓掌。”(成语多用于负面或意外情况)
“防不及防”是一个警示性成语,提醒人们要提前做好防备,避免意外发生时的慌乱。正确使用它,能让语言表达更加精准生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惊的诗词
关于惊的诗词(第1篇)关于“惊”的诗词全文及解析一、诗经《关雎》作者:佚名朝代:先秦原文: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无为。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惊起而长嗟,思之如狂。解析:此诗中,“惊起而长嗟”一句,描述了主人公因思念淑女而夜不能寐,最终惊醒长叹的情景,表现了深深的思念之情。二、杜甫《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诗句“恨别鸟惊心”以“惊心”一词写出了作者对于国家破败的震惊与悲痛,极尽凄婉。三、王安石《元日》作者:王安石朝代:宋原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忽闻海上有仙山,惊
防不胜防
本文介绍了成语“防不胜防”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事情发生得突然,让人来不及防备,源于古代战争中的突袭和伏击。文章还通过错误用法举例,强调了该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防不胜防”这一成语。
飞来横祸
“飞来横祸”是一个成语,读音为fēi lái hèng huò,表示突然降临的、意料之外的灾难或不幸。其来源于古代,常和灾难或意外事件相关。该成语的近义词有突如其来、天降横祸等,反义词有顺顺利利、安然无恙等。使用时应结合具体语境和情境,不可随意滥用或误用。例如,一些突发事件、意外灾难等可以使用此成语。同时,需要注意避免用于形容轻微的可预见事件或贬低他人情况。
祸不旋踵
本文详细解释了成语“祸不旋踵”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形容灾难或不幸降临得非常迅速,无法躲避,源自古代的战争和灾难故事。其近义词包括猝不及防、突如其来等,反义词则包括从容不迫、未雨绸缪等。文章还通过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用法,并强调了在使用中应遵循的准确性,避免误用。
白鱼登舟
白鱼登舟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ái yú dēng zhōu。它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好运降临的情景。最早来源于《史记》中的记载,描述姜子牙垂钓时白鱼跃上船的情景。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好运和顺利的情况,比如中奖、事业顺利、收到意外礼物等。同时,它也有一些近义词如吉祥如意、喜气洋洋等,反义词如不祥之兆、厄运降临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其语境和情感色彩,不能随意滥用。
被宠若惊
被宠若惊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èi chǒng ruò jīng,表示因为受到过分的宠爱或奖赏而感到意外和惊讶。典故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这个成语含有惊喜、高兴的意思,反义词为麻木不仁、见怪不怪等。文章还提供了例句和错误用法示例。被宠若惊通常用于描述受到过分的恩宠或奖赏时的意外和惊喜感受。
鬼使神差
鬼使神差的读音为guǐ shǐ shén chāi。这个成语用于形容人不知不觉地做了某事或发生了某事,表达了一种不可言喻的、超乎寻常的、令人惊奇的状态或行为。它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广泛被用于古代文学作品。它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未知力量的敬畏和对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的描述。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莫名其妙、出乎意料等,反义词有顺理成章、意料之中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区分其含义和用法,避免混淆使用。
失惊打怪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失惊打怪”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于描述人因意外或突发事情而产生的惊讶、恐惧、不可思议等情绪反应。其典故源自于古代文学作品,常见于古代戏曲。同时,文章还指出了在不当场合使用以及与其他词语混淆使用的错误用法。
不费之惠
“不费之惠”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ù fèi zhī huì,指的是没有耗费财物而得到的好处。其典故源自《左传》和《史记》中的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别人给予的恩惠或好处,自己并没有付出太多代价或成本。它的近义词有“无偿之恩”“免费之利”等,反义词有“劳民伤财”“代价高昂”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其适用范围和语境,避免误用。
突如其来是什么意思
突如其来的读音突如其来这个成语的读音是tū rú qí lái。突如其来的含义突如其来,字面意思为突然地来临或出现。它用来形容某事或某种情况突然发生,出乎人的预料和意料之外。此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意外出现的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常常带有一种出乎意料和紧迫的意味。突如其来的典故突如其来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对于突发事件的描述。在古代文献中,常有用“如雷之突,如风之来”等比喻来形容事情的突然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方式逐渐演化为成语“突如其来”,用来形容出乎意料的事情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近义词猝不及防意外发生突如其至临危受命(虽然这个词不完全相同,但有时可以用于形容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