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明月
读音
èr fēn míng yuè
含义
- 二分:指月亮被云层或山峦遮挡,只露出一部分光芒。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圆满的事物。
整体含义:形容月光被遮蔽后若隐若现的景象,比喻事物虽不完美但仍具魅力,或指美好事物被部分遮掩后的朦胧美感。
典故
- 唐代诗人徐凝《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此诗以夸张手法赞美扬州月色之美,后“二分明月”成为扬州的代称,并衍生出形容月色朦胧的成语。 -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虽未直接提及“二分明月”,但以月亮的盈亏比喻人生际遇,与成语的意境相通。 - 清代文人笔记
记载扬州瘦西湖夜游时,常见月光被柳枝遮掩,形成“二分”景象,文人雅士以此形容江南月色的婉约之美。
近义词
- 若隐若现:形容事物模糊不清,时有时无。
- 朦胧胧胧:指光线或景象模糊不清。
- 半遮半掩:部分被遮盖,部分显露。
反义词
- 皓月当空:月亮明亮高悬,毫无遮挡。
- 一览无余:形容事物完全显露,毫无遮掩。
- 光芒四射:光线强烈,毫无保留地照射。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夜晚,月亮躲在云后面,只露出一点点光,真是“二分明月”呀!
- 妈妈说我画画时涂色不均匀,像“二分明月”一样。
-
小学高年级:
- 湖面上,月光被荷叶挡住,形成“二分明月”的美景。
- 他的笑容像“二分明月”,虽然害羞,但很温暖。
-
初中:
- 这首诗用“二分明月”比喻人生中的遗憾与美好并存。
- 古镇的灯笼映着月光,颇有“二分明月”的意境。
-
高中及以上:
- 历史的真相往往如“二分明月”,需要我们拨开迷雾去探寻。
- 她的才华被世俗偏见遮掩,只能如“二分明月”般偶尔闪耀。
错误用法
-
形容完全明亮的事物:
- ❌ 今天的太阳像“二分明月”一样耀眼。(错误:成语仅用于月光被部分遮挡的场景。)
-
比喻彻底失败:
- ❌ 这次考试我考砸了,简直是“二分明月”。(错误:成语无消极含义。)
-
指代时间短暂:
- ❌ 我们相聚的时间如“二分明月”,转眼就结束了。(错误:成语强调“部分显露”,而非时间。)
你可能感兴趣
月描写思乡的诗句古诗词
月描写思乡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月照思乡:古诗中的情感流露一、诗经·小雅·鹤鸣诗云:“君子居其位兮,用明月思故邦。人之交也如此,犹如鸿雁成行。”作者:无,源自周代民谣,选自《诗经·小雅》。解析:此诗以明月为引,表达君子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以鸿雁成行比喻人的交往,更衬托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二、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李白(唐)解析:此诗以明月为引,表达了作者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月光洒在床前,让人产生对远方亲人的无尽思念。三、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唐)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解析
描写夏天月亮的古诗词
描写夏天月亮的古诗词(第1篇)好的,根据您给出的主题,下面是我以描写“夏天月亮”的古诗词为主题编写的一篇文章。关于夏天月亮的古诗词一、诗文展示诗经·七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此诗虽非专写夏天月亮,但其中的“月出皎兮”描绘了月亮的明亮,透露出夏夜月光的独特韵味。汉乐府·长歌行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幽兰吐清香。此诗中“明月皎皎”直接描绘了夏夜明亮的月亮,为炎夏带来一丝清凉与宁静。初夏夜酌酒(唐·杜牧)夏月虚明宜净扫,高树临风待月升。万籁俱寂人无眠,独酌清辉照我身。此诗描绘了夏夜月升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在静谧的月色中的孤独与自饮的意境。夏夜观月(唐·贾岛
描写月景的古诗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月景的古诗词,文章选取的多篇古诗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宁静夜晚、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等主题。这些古诗不仅展现了深刻的情感表达,还展示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表现力。摘要如下:本文介绍了描写月景的古诗词,涵盖了多个朝代和作者的作品。这些古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宁静夜晚、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展现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等主题,展示了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自然景观描绘。每篇古诗都有其独特的意境和情感,富有诗意和艺术感,同时也传递出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描写秋天和月亮的古诗词名句
描写秋天和月亮的古诗词名句(第1篇)描写秋天和月亮的古诗词名句一、秋天的描绘原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作者:王维(唐)解析:此句描绘了秋天的傍晚,雨后空山的宁静与清新。原文:秋风清,秋月明。——李煜《秋夜长》作者:李煜(唐)解析:此句以清、明两字形容秋天的风和月,凸显了秋夜的宁静与清朗。原文: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陶渊明《酬刘柴桑》作者:陶渊明(晋)解析:此句通过落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到来的感慨。二、月亮的描绘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宋)解析:此句以问句开头,借酒问天,描绘了月色明亮,充满情感。原文:海上生明
描写月亮景色的古诗词
描写月亮景色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月亮景色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以下是一篇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章,包含多首古诗词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描写月亮景色的古诗词一、静夜思作者:李白(唐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解析:此诗写的是诗人夜晚静坐,看到窗外的月光,勾起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二、月夜忆舍弟作者:杜甫(唐朝)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解析:诗人以月色衬托思念家国亲人的主题。月光如同思乡的灵魂一样皎洁,带有悲欢离合的情感色彩,揭示了人间的别
描写春天月亮月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春天月亮月的诗句古诗词(第1篇)文章标题:描写春天月亮的诗句古诗词一、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解析:此诗并非直接描写春天月亮的诗句,但其中的“月出惊山鸟”一句,隐隐传达出夜晚静谧、明月升空的氛围,适合用以引出后文的春夜明月景象。二、李煜《春花月夜》云台半壁卷微帘,画屏金玉展红缨。皎月满春月皎皎,星河共照两心知。解析:此诗以云台、画屏为背景,以春月皎皎为主题,表达了春天月光下美好的景色和情思。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夜月光的明亮与静谧。三、白居易《琵琶行》……我醉歌谣踏暮雨,皓月映柳落婵娟。……解析:这首诗并未直接提及春天的季
描写月与云古诗词
这些古诗词以月与云为题材,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敬仰和热爱。这些诗词有的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有的展现了人生的深深思考,有的则赞美了自然的美景。它们的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以下是这些文章的本文收录了多篇描写月与云的古诗词,展现了月亮与云彩交织的诗意世界。这些诗词描绘了不同场景下的月夜景象,如静谧的夜晚、江楼望月、月下独酌等。同时,这些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仰和热爱,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深深思考和感悟。希望通过这些古诗词,让读者感受到月与云的美,享受心灵的启迪。摘要字数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且客观、简洁地概括了文章内容。
关于梦月的诗词
关于梦月的诗词(第1篇)关于梦月的诗词一、梦月诗词原文:月华如练照窗纱,梦境朦胧似若霞。千回百转难寻处,梦醒月仍挂天崖。作者:无名氏解析:此诗以“梦月”为主题,描绘了夜晚月光如练,洒在窗纱上,梦境与现实交织,似梦似真,月华的美丽与梦境的朦胧相映成趣,让人在梦醒之后仍感受到那高悬天际的月光。整首诗给人以一种幽深而又宁静的美感。二、月夜思梦诗词原文:夜静如水月明时,思君不见梦相随。月华映照千山外,疑是故人入梦来。作者:李煜解析:此诗以月夜为背景,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明月的皎洁。诗人在月夜中思念远方的故人,梦中似乎见到了故人的身影,月华映照下的景象仿佛是故人归来。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月色的深深
描写十五夜的精美诗词
这篇文章介绍了多篇描写十五夜精美诗词的文章,包括白居易的《望月有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牧的《秋夕》、李白的《月下独酌》、朱淑真的《十五夜望月》、唐寅的《中秋夜》、秦观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十五夜月》、余光中的《中秋望月》等诗词。这些诗词都以月亮为媒介,描绘了十五夜的美丽、清冷、繁华、神秘、温馨等不同的情感与景象。文章通过解析这些诗词,展示了古代诗人对十五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他们对月亮的独特描绘与感悟。这些诗词都是古诗词中的精品之作,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与欣赏。
关于月相的诗词
关于月相的诗词(第1篇)关于月相的诗词一、诗经《月出》原文: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窕纠兮,劳心悄兮。作者:佚名朝代:先秦解析:这是最早描写月相的诗歌之一,以月亮的明亮来衬托美人的容颜。诗中“月出皎兮”描绘了明月当空,光辉照耀的景象。二、杜甫《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作者:杜甫朝代:唐解析:诗中“月是故乡明”一句,借明月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也隐含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与人事的离合悲欢相呼应的哲理。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