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昭彰:真相大白,无可隐藏
读音
ěr mù zhāo zhāng
含义
- 耳:耳朵,指听到的。
- 目:眼睛,指看到的。
- 昭彰:明显、显著。
整体含义:形容事情非常明显,人人都能听到、看到,无法隐瞒或掩盖。
典故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众目昭彰,不可掩也。” 形容众人的眼睛都看得清清楚楚,无法遮掩。 - 《后汉书·张衡传》:
“是非昭彰,善恶自分。” 指是非对错非常明显,善与恶自然分明。 - 《资治通鉴》:
“奸谋既露,耳目昭彰。” 指阴谋败露后,真相大白,无法隐藏。
近义词
- 众目睽睽:形容在众人注视下,无法隐藏。
- 显而易见:事情非常明显,一眼就能看出。
- 有目共睹:大家都看得到,无法否认。
- 昭然若揭:真相完全暴露,毫无遮掩。
反义词
- 讳莫如深:隐瞒得很深,不愿透露。
- 秘而不宣:保守秘密,不公开。
- 藏头露尾:遮遮掩掩,不肯完全暴露。
- 扑朔迷离:事情复杂,难以分辨真相。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偷吃糖果的事情已经耳目昭彰,大家都知道了。
- 小明撒谎被老师发现,真相耳目昭彰。
-
小学高年级:
- 考试作弊的行为耳目昭彰,老师当场抓住了他。
- 这场比赛的胜负耳目昭彰,大家都看到了结果。
-
初中:
- 他的谎言被揭穿后,真相耳目昭彰,再也无法狡辩。
- 这场贪污案的证据耳目昭彰,法官很快就做出了判决。
-
高中:
- 历史的事实耳目昭彰,任何篡改都是徒劳的。
- 他的罪行耳目昭彰,法律绝不会轻饶。
-
大学及以上:
- 这场政治丑闻耳目昭彰,媒体已经全面曝光。
- 科学实验的结果耳目昭彰,不容质疑。
错误用法
-
用于主观感受:
- ❌ “我觉得他的想法耳目昭彰。”(“耳目昭彰”用于客观事实,不适用于主观感受。)
-
用于褒义赞美:
- ❌ “他的才华耳目昭彰,令人敬佩。”(“耳目昭彰”多用于中性或负面事实,不用于赞美。)
-
用于抽象概念:
- ❌ “爱情的真谛耳目昭彰。”(“耳目昭彰”适用于具体、明显的事实,不适用于抽象概念。)
-
用于未来预测:
- ❌ “明天的比赛结果一定会耳目昭彰。”(“耳目昭彰”用于已经发生或明显的事实,不适用于未发生的事。)
“耳目昭彰”是一个强调事实明显、无法隐藏的成语,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跌宕昭彰
本文介绍了成语“跌宕昭彰”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用法。该成语形容事情经历曲折,有起有落,最终显露出明显的特征或结果。文章还指出,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需要正确使用该成语,避免错误使用和滥用,以充分发挥其表达效果。
彰明较着是什么意思
彰明较着的读音读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拼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è彰明较着的含义“彰明较着”是一个成语,意为明显、清楚、显眼。它用来形容事物或事情的真相、事实、情况等非常明显,易于被人们所察觉和认识。这个成语强调了事物的显著性和清晰性,常常用来强调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或显著性。彰明较着的典故“彰明较着”的典故来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天象的明显变化来象征着某种征兆或预示。这个成语的典故可能就与天象的明显变化有关,强调了事物的重要性和显著性。此外,这个成语也可能与古代的官职、法律等有关,表示事情的真相、事实等被明确地揭示和确认。彰明较着的近义词显而易
无庸置辩是什么意思
无庸置辩的读音无庸置辩的读音为wú yōng zhì biàn,其中“无”读作wú,表示否定;“庸”读作yōng,意为“不必要”;“置”读作zhì,意为“放置”;“辩”读作biàn,意为“辩论”。无庸置辩的含义无庸置辩的含义是事实明显,无须进行争辩或解释。即某事物或观点的真相是如此明显,以至于不需要进一步的辩论或证明。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实或观点的明显性,以至于任何质疑或争论都是多余的。无庸置辩的典故无庸置辩这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典故出处,但它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事实或观点的明显性,以及无需进一步争辩的确定性。在古代,人们常常用这种表达方式来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的无可争议
无可讳言是什么意思
无可讳言的读音无可讳言的读音为:wú kě huì yán。无可讳言的含义无可讳言,指没有不能直说的事情,形容事实或情况非常明显,无法隐瞒或回避。其中,“讳”字意为隐瞒、避而不谈,“言”字意为言语、说话。无可讳言的典故无可讳言这个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类似含义的表达方式。典故中往往涉及某种无法掩饰或避免的真相或事实。在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如避讳、面子等),人们常常会避免直接面对某些问题或事实,但无可讳言则强调了这种无法回避的真相或事实。无可讳言的近义词直言不讳:指直接说出,毫不隐讳。直截了当:指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不绕弯子。坦率直陈:坦率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或事实。毫无保留:
彰明昭着是什么意思
彰明昭着的读音读音:zhāng míng zhāo zhù标注拼音:zhāng-míng-zhāo-zhù彰明昭着的含义“彰明昭着”是一个成语,其含义是明显、清晰、毫不含糊地显示或表明。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的真相或事实非常明显,以至于无法被忽视或否认。彰明昭着的典故“彰明昭着”这个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其含义。其中,“彰”字有明显的意思,“明”字有清晰、明亮的意思,“昭”字也有显示、表明的意思,“着”字则有明显的意味。因此,从这个成语的组成可以看出,它强调的是事情的明显性和清晰性。彰明昭着的近义词显而易见:形容事情非常明显,一眼就能看出来。昭然若揭:指事情真相大白,完全
彰明昭著是什么意思
彰明昭著的读音读音:zhāng míng zhāo zhù标注拼音:zhāng(第一声),míng(第二声),zhāo(第一声),zhù(第四声)彰明昭著的含义“彰明昭著”是一个成语,意为“明显、显著地显露出来”。它用来形容某事或某人的行为非常明显、清楚,以至于无法被忽视或掩盖。彰明昭著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天象来象征人事,其中“彰明”和“昭著”都是用来形容事物明显、显著的特性。例如,在《诗经》中就有“彰明有融,高朗令闻”的诗句,表达了明显的德行和名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彰明昭著”这一成语逐渐形成,并沿用至今。彰明昭著的近义词显而易见昭然若揭显露无遗一目了然清
百喙莫辩
“百喙莫辩”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事情复杂难以分辨或解释清楚。其典故源自古代复杂案件或争议。近义词有“无法言喻”等,反义词有“一目了然”等。在运用时需注意避免在轻松或非正式场合使用,误用为贬义,以及与其他近义词混用。该成语可用于形容各种复杂情境,如案件、争议、报告内容等。
流言止于智者是什么意思
“流言止于智者”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在面对不实传闻或谣言时,有智慧和判断力的人会制止谣言传播并揭露真相。该成语强调了智慧和理性在面对谣言时的关键作用,来源于古代智者的故事。它的近义词包括真相大白、明辨是非和明哲保身等。反义词包括谣言惑众、信口开河和不明真相等。在现实中,需要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避免混淆流言和事实,将智者简单理解为有权力或地位的人的错误用法。在面对流言时,我们应相信智者会澄清事实,制止谣言传播。
泾渭自明
“泾渭自明”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īng wèi zì míng,用来形容事物清晰明朗,易于辨识。其源于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泾河和渭河各自特点鲜明,汇合时泾河的水质清澈特点自然显露。该成语可用于描述两种事物间的明显差异或事情真相一目了然的情况。其近义词有一目了然、清晰可见等,反义词有混淆视听、模糊不清等。文章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该成语的正确用法,并强调了不要误用或滥用。
混淆是非
混淆是非是一个成语,读音hùn xiáo shì fēi,指故意将真实事情弄假或把假的事情弄成真的,制造混乱或误导他人。该成语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故事,用来指责那些故意颠倒黑白的人。混淆是非的近义词包括颠倒黑白、混淆视听等,反义词为明辨是非、公正无私等。使用混淆是非时要注意其错误用法,特别是在无中生有和非争议场合使用不当。了解此成语有助于辨别是非和避免被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