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迹昭著
读音
è jì zhāo zhù
含义
- 恶:坏,不好的行为。
- 迹:痕迹,行为留下的印迹。
- 昭著:明显,众所周知。
整体含义:形容一个人的恶劣行径非常明显,广为人知,已经到了无法掩盖的地步。
典故
- 《后汉书·朱浮传》
东汉时期,朱浮曾上书批评权臣,称其“恶迹昭著,天下共知”,意指其罪行已经无法掩盖。 - 《资治通鉴》
唐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记载某些奸臣时,用“恶迹昭著”形容他们的劣行已被历史记录,无法洗白。 - 民间故事
古代某地有一恶霸,欺压百姓多年,最终因罪行太多被官府抓捕,百姓拍手称快,称其“恶迹昭著,罪有应得”。
近义词
- 劣迹斑斑:形容一个人做过很多坏事,名声极差。
- 臭名昭著:坏名声传得很远,人人皆知。
- 罪大恶极:罪行极其严重,不可饶恕。
- 恶贯满盈:坏事做尽,已经到了报应的时候。
反义词
-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受人尊敬。
- 名垂青史:因功绩被历史记载,流芳百世。
- 光明磊落:行为正直,没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 清正廉明:为官正直,不贪污腐败。
例句
- 小学低年级:那个小偷偷了很多东西,真是恶迹昭著。
- 小学高年级:历史上有些贪官恶迹昭著,最终都被惩罚了。
- 初中:这个犯罪团伙恶迹昭著,警方终于将他们一网打尽。
- 高中:某些政客贪污腐败,恶迹昭著,民众早已不满。
- 大学及以上:在司法审判中,对于恶迹昭著的罪犯,应当从严惩处。
- 新闻报道:该黑恶势力长期欺压百姓,恶迹昭著,近日被警方彻底铲除。
- 历史评论:秦桧陷害忠良,恶迹昭著,被后人唾骂千年。
- 法律文书:被告人多次实施诈骗,恶迹昭著,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 社会评论:某些企业污染环境,恶迹昭著,却迟迟未被追责。
- 影视台词:“你作恶多端,恶迹昭著,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 小说描写:这个反派角色恶迹昭著,读者都盼着他早点被主角打败。
- 辩论赛:对于恶迹昭著的罪犯,是否应该加重刑罚?
- 议论文:恶迹昭著的历史人物往往会被钉在耻辱柱上。
- 寓言故事:狐狸偷鸡摸狗,恶迹昭著,最终被猎人抓住。
- 成语接龙:恶迹昭著→著书立说→说一不二……
- 课堂造句:老师用“恶迹昭著”造句,让学生理解成语的用法。
- 历史课堂:隋炀帝滥用民力,恶迹昭著,导致隋朝迅速灭亡。
- 法律课堂:在量刑时,法官会考虑罪犯是否恶迹昭著。
- 道德教育:做人要正直,不要让自己恶迹昭著,遭人唾弃。
- 网络评论:这个网红造假骗钱,恶迹昭著,粉丝纷纷脱粉。
错误用法
- 误用为褒义
❌ 错误例句:“这位科学家研究出重大成果,真是恶迹昭著。”(应用“功勋卓著”) - 形容轻微过错
❌ 错误例句:“小明昨天没写作业,真是恶迹昭著。”(应用“屡教不改”或“调皮捣蛋”) - 用于非人事物
❌ 错误例句:“这台机器总是出故障,恶迹昭著。”(应用“毛病百出”) - 混淆近义词
❌ 错误例句:“他虽然恶迹昭著,但偶尔也会做点好事。”(应用“劣迹斑斑”) - 过度夸张
❌ 错误例句:“我迟到了五分钟,老师说我恶迹昭著。”(应用“屡次犯错”)
总结:“恶迹昭著”用于形容极其恶劣且广为人知的行为,不可滥用或误用为中性或褒义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恶迹昭著
本文介绍了成语“恶迹昭著”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和反义词。该成语用于形容一个人所做的坏事被广泛知晓和记录,罪恶行为被公之于众。文章还给出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示例及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恶积祸盈
"恶积祸盈"是一个成语,表示人或组织长期积累的恶行或罪孽达到危险的顶点,会带来极大的灾难或恶果。其典故来源于古代社会和民间传说。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积重难返、罪恶累累和作恶多端,反义词为善有善报、功德圆满等。在使用时需注意其贬义色彩,强调长期积累的过程和结果,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夸大或缩小。常见的错误用法包括误用为褒义、与时间无关的用法以及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用法。
辞严意正
辞严意正的读音为cí yán yì zhèng。该成语指言辞严厉,态度庄重认真,表达一种庄重而有力的语气和态度。源于《汉书·司马迁传》,常被用来形容言辞有力、态度庄重的人或事。其近义词有义正词严、言辞严厉、庄重严肃等。反义词则为轻言软语、轻浮不端等。该成语在正式场合或重要场合中使用较为恰当,常见于法庭、演讲、工作等场景。错误使用会让人觉得不符合语境,需注意场合和语境的匹配。
极恶穷凶
“极恶穷凶”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è qióng xiōng,用于形容行为极其恶劣、凶狠的人或事物。其含义源于古代,形容极度恶劣、凶狠的行为。该成语的近义词包括罪大恶极、穷凶极恶等,反义词则为善良正直、慈悲为怀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当使用场合、用词不当、与其他负面词汇重复滥用以及随意滥用等问题。该成语在描述罪犯、恶劣行为或时代背景下的恶劣现象时常用。
恶贯已盈
恶贯已盈是一个成语,读音为è guàn yǐ yíng,表示罪恶累积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其含义是指一个人或团体所犯下的罪恶已经积累到满溢的程度。该成语最早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史书中。恶贯已盈的近义词如罪恶滔天、罪大恶极等,反义词如清白无瑕、功德圆满等。在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具体的对象或事件,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
极恶不赦
本文介绍了成语“极恶不赦”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形容罪恶极大,不可饶恕的行为或品行。文章还给出了一些例句以及在使用时需要注意的错误用法,避免过度夸张和语境不当导致的歧义或误解。
五马分尸是什么意思
五马分尸的读音五马分尸的读音为:wǔ mǎ fēn shī,其中“五”指的是五个,“马”是马匹的马,“分”表示分割,“尸”则是指人的身体。五马分尸的含义五马分尸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五匹马将人的身体撕裂开来,是一种极其残忍的刑罚。在古代,这种刑罚常常被用来惩罚那些被认为犯下严重罪行的人。因此,五马分尸的含义就是形容极度残忍的刑罚或极其悲惨的命运。五马分尸的典故五马分尸的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一种残酷的刑罚。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为犯了重罪,被处以五马分尸的刑罚。具体的历史记载并不详实,但这个成语至今仍然被用来形容极其残忍的行为或命运。五马分尸的近义词五马分尸的近义词包括: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等
死有余罪是什么意思
死有余罪的读音"死有余罪"的读音为"sǐ yǒu yú zuì",其中"sǐ"表示"死","yǒu"表示"有","yú"表示"余","zuì"表示"罪"。死有余罪的含义"死有余罪"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虽然已经死亡,但仍然有未被追究的罪行或罪责。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罪行极其严重的人,即使他们已经去世,仍然无法逃脱罪责的谴责。每个字的含义如下:"死":指生命的终结。"有":表示存在、具有。"余":指剩余的、未了的。"罪":指罪行、罪责。因此,"死有余罪"的含义是:即使已经死亡,仍然有未被追究的罪行或罪责。死有余罪的典故该成语源于古代的法律文化和道德观念。在古代,对于罪大恶极的人,人们常常
穷凶极恶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穷凶极恶”的读音拼音、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凶狠、残忍、恶劣到极点,通常用来描述极其残忍、道德败坏的人或行为。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此外,本文还指出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误用语境、形容天气或动物等。
惨无人理
本文介绍了成语“惨无人理”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例句。该成语用于形容凶恶、残忍、冷酷无情的行为或事件,源于古代典籍和历史事件。使用时需避免滥用、误用语境和与其他词语混用等错误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