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材多艺
读音
duō cái duō yì
含义
“多材多艺”由“多”“材”“艺”三个字组成:
- 多:数量大,丰富。
- 材:才能、资质。
- 艺:技艺、技能。
整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才华横溢,能力出众。
典故
- 《尚书·皋陶谟》:
皋陶在讨论治国之道时提到“九德”,其中“强而义”即指人应具备多种才能,后世引申为“多材多艺”。 - 《后汉书·崔骃传》:
崔骃被称赞“多材多艺,能属文,善谈论”,形容他文采斐然且擅长辩论。 - 宋代苏轼《答李端叔书》:
“如仆者,亦多材多艺之人也。”苏轼以此自谦,实则展现其诗、书、画等多方面才华。
近义词
- 才华横溢:形容人极具才华,表现突出。
- 文武双全:文才和武艺都很出色。
- 博学多才:学识广博,才能多样。
- 能歌善舞:擅长音乐和舞蹈,技艺丰富。
反义词
- 才疏学浅:才能不足,学识浅薄。
- 一无所长:没有任何特长或技能。
- 庸庸碌碌:平庸无能,缺乏才华。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会画画、唱歌、跳舞,真是多材多艺!
- 姐姐多材多艺,既能弹钢琴,又能写毛笔字。
-
小学高年级:
- 这位少年多材多艺,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擅长篮球和编程。
- 古代许多诗人多材多艺,比如王维既会写诗,又精通绘画。
-
初中:
- 达·芬奇是多材多艺的代表,他既是画家,又是科学家和发明家。
- 在社团招新时,多材多艺的同学总是更受欢迎。
-
高中:
- 苏轼多材多艺,诗词、书法、绘画无一不精,堪称宋代文人的典范。
- 现代社会更需要多材多艺的人才,单一技能已难以满足需求。
-
大学及以上:
-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家多材多艺,跨界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
- 在职场中,多材多艺的员工往往能更快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错误用法
-
形容物品:
- ❌ 这款手机多材多艺,拍照和游戏都很棒。(应改为“功能多样”)
-
贬义语境:
- ❌ 他多材多艺,但都不精通。(成语本身为褒义,此处应改用“样样通,样样松”)
-
过度夸张:
- ❌ 他多材多艺,连外星语言都会说。(脱离现实,显得不合逻辑)
-
混淆近义词:
- ❌ 她多材多艺,特别擅长数学。(数学是单一技能,应用“才华横溢”)
“多材多艺”强调才能的多样性,使用时需注意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丹青的诗词
关于丹青的诗词(第1篇)关于丹青的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艺术与美的体现,在历代诗歌中,都可见其精妙的描述和深沉的意境。下面就列举出部分含有“丹青”字句的经典古诗词,以及对应的原文、作者和朝代。一、《青门引·丹青娟秀》 宋·王安石原文:丹青娟秀。天教分付、与芳兰。轻拂素纨,试呈新样,犹记得、绣床开处春风暖。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解析:此诗中的“丹青”指画笔与画技,形象地描绘了画家挥毫泼墨、精雕细刻的场景。王安石用“娟秀”一词形容丹青的精细之美,再通过轻拂素纨等意象,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绘画场景。二、《题画图》 宋·文同原文:眼见飞鸿戏石栏,丹青巧夺造化权。风生万壑飞龙虎
多才多艺
本文介绍了“多才多艺”的含义、典故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文章指出,“多才多艺”指一个人具备多种才能和技艺,用于形容个人具备多种多样的才能和艺术才华。同时,文章还详细说明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滥用场合、形容不相关事物或人和与“一无所长”混淆使用。此外,通过例句展示了如何正确使用这一成语。
百巧千穷
文章介绍了成语“百巧千穷”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意为尽管有各种巧妙的办法和技能,但最终仍然会陷入贫困或困境。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和用法,并提醒读者在使用时需要注意语境和避免混淆。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
历代诗人如何用诗词赞美画圣吴道子的艺术成就
本文介绍了吴道子的诗词及其艺术成就。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描述了吴道子的绘画技艺和作品的影响力,通过古诗词赞美了吴道子的卓越才华和作品魅力。吴道子的画作与诗词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吴道子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般武艺是什么意思
十八般武艺的读音读音:shí bā bān wǔ yì十八般武艺的含义"十八般武艺"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多种技能或技艺,尤其是与武艺相关的技能。它泛指各种武术技能和战斗本领,包括但不限于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十八种武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武术方面技艺高超、多才多艺。十八般武艺的典故关于"十八般武艺"的典故,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根据传统说法,"十八般武艺"的提法可能与古代的军事训练和武术教育有关。在古代,军事训练是社会成员必须接受的教育内容之一,而武器的使用和战斗技能的培养是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因此,"十八般武艺"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概括性说法,用以描述一个人具备
关于墨的诗词
关于墨的诗词(第1篇)关于墨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描绘意境的重要载体。下面将为您呈现几首与墨相关的古诗词,包括诗词全文、作者、朝代以及解析。一、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墨池轩》原文: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笔墨承此景,写绘诚为良。作者:韦应物朝代:唐解析:此诗描绘了山光月色之美,同时强调了笔墨在此美景中的重要性。笔墨作为绘画、书写的工具,诚为良伴,能将自然之美景尽收笔下。二、宋代书法家、诗人米芾的《题墨梅图》原文:洗砚池塘春意动,疏花点点缀晴空。轻烟淡月入画卷,笔下生辉映画屏。作者:米芾朝代:宋解析:此诗描绘了洗砚池畔的梅花盛开,疏花点点,轻烟淡月映照其中,笔下生辉,将墨梅的美丽与神
关于重的诗词
关于重的诗词(第1篇)关于“重”的诗词全文及其解析一、江城五月落梅花,极目钟山思物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木兰院》作者:杜牧(唐)朝代:唐代解析:此诗描绘了扬州禅智寺的景象,以“重”字来表现钟山之稳重与历史之厚重。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题西林壁》作者:苏轼(宋)朝代:宋代解析:此诗以“重”字形容人生经历的厚重与深沉,表达人生经历的厚重感。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作者:郑燮(清)朝代:清代解析:此诗中的“重”字用来形容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格,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重于泰山的精神。四、江水映天色,孤帆重去来——李煜《送别》作者:李煜(唐)朝代:唐代解析:此
关于有时的诗词
关于有时的诗词(第1篇)关于有时的诗词一、诗经·小雅·采采卷耳原文: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之人,乐此之诗。何时可见?唯静候其时。作者及朝代:未知,古代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采集卷耳这一日常生活的小事,抒发了人们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盼。表达了作者对于等待某个时刻到来的耐心与希望。二、杜甫《月夜怀远》原文:明月高悬照四野,万方都已尽知时。此时我思故乡意,不知何日归去迟。作者及朝代:杜甫,唐代解析:杜甫以明月为引,抒发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表达了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和对于归乡的期盼。诗中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却又不失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三、柳永《八声甘州》原文:有时盈尊凭月色,有时挽袖拂青
善文能武是什么意思
善文能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àn wén néng wǔ。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既擅长文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具备实践方面的能力。其典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的全面要求。善文能武的近义词包括才德兼备、文武双全等,反义词则为才疏学浅、偏才偏技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用词不当和断章取义的错误用法。该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文化知识和实践技能方面都表现出色的人,如学者、将领、文艺青年、运动员等。
十八般兵器是什么意思
十八般兵器的读音十八般兵器读音为“shí bā bān bīng qì”,其中“般”字在这里读作“bān”,表示种类、样式的意思。十八般兵器的含义“十八般兵器”是一个成语,原指古代的十八种武器,包括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等。这些兵器在古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十八般兵器”也常被用来形容武艺高强,精通多种武器的人。十八般兵器的典故“十八般兵器”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文化。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需要使用各种不同的武器来应对不同的战斗情况。因此,精通多种武器的人被认为具有高超的武艺和战斗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十八般兵器”这个成语逐渐形成,并成为形容武艺高强、技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