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无此理”详解
读音
duàn wú cǐ lǐ
含义
- 断:绝对、完全。
- 无:没有。
- 此:这样。
- 理:道理、情理。
整体含义:绝对没有这样的道理,表示某事完全不合情理或不可能发生。
典故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劝谏晋文公不要滥杀无辜,说:“断无此理,君不可妄杀忠臣。” - 《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鸿门宴上犹豫不决,范增劝他杀刘邦,说:“断无此理,放虎归山必成大患!” - 《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曾对大臣说:“若说百姓造反是因朝廷不仁,断无此理,必是地方官吏欺压所致。”
近义词
- 岂有此理:表示某事极其荒谬。
- 荒谬绝伦:形容极其荒唐,不合常理。
- 不可思议:难以想象,无法理解。
- 匪夷所思:超出常理,难以相信。
反义词
- 理所当然:合乎情理,应当如此。
- 天经地义: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 情理之中:符合常理,可以理解。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他说自己能飞,断无此理!
- 老师说我考试作弊,断无此理,我明明是自己写的!
-
小学高年级:
- 他说太阳从西边升起,断无此理!
- 妈妈说我偷吃了蛋糕,断无此理,我根本没进厨房!
-
初中:
- 他说自己一夜之间背完整本字典,断无此理!
- 老师说我故意破坏公物,断无此理,我根本没碰过!
-
高中:
- 他说自己能预测彩票号码,断无此理!
- 老板说我泄露公司机密,断无此理,我从未接触过那些文件!
-
大学及以上:
- 他说自己能穿越时空,断无此理!
- 教授指控我抄袭论文,断无此理,所有数据都是我亲自实验得出的!
错误用法
-
误用为“绝对没有”:
- ❌ 他说自己没去过北京,断无此理。(应改为“绝无此事”)
-
误用为“不可能”:
- ❌ 明天要下雨,断无此理。(应改为“不太可能”)
-
误用为“不合逻辑”:
- ❌ 这道数学题答案不对,断无此理。(应改为“不合逻辑”)
-
误用于客观事实:
- ❌ 地球是圆的,断无此理。(应改为“这不可能”)
总结:“断无此理”强调某事违背常理或道德,多用于主观判断,而非客观事实。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滥用。
你可能感兴趣
大谬不然
大谬不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à miù bù rán,形容观点或行为极端错误,与事实或常理完全相反。该词来源于古代文献,至今仍被广泛使用。其近义词有错漏百出、荒诞无稽等,反义词有千真万确、正确无误等。使用大谬不然时需注意避免用词不当、语境不符以及混淆概念等错误用法。该成语在表达极端错误或不合常理的观点或行为时非常贴切。
不近人情
不近人情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行为或态度与常情不符,显得异常或不合情理。该成语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中的一些相关描述。不近人情可用来形容某些行为或想法超出人们的正常预期或理解范围,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或不可思议。其近义词包括反常、离奇、古怪等,反义词则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等。使用不近人情时需谨慎,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或误用对象,同时避免生搬硬套。例句展示了不同语境下不近人情的用法。
不近道理
本文介绍了“不近道理”这一成语的拼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或言论不合情理,让人感到难以理解或接受。文章还详细阐述了不近道理的具体含义和用法,并指出在使用时需要注意场合和语境,避免滥用或误用。通过本文,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不近道理”这一成语。
情理难容是什么意思
“情理难容”是一个成语,读音为qíng lǐ nán yǒng,表示某些行为或情况在情感和道理上难以被接受或容忍。其源自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标准,用于形容极度不道德和违背伦理的行为。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难以容忍”、“不可原谅”等,反义词则为“理所当然”、“宽容大度”等。在日常使用和语境中,需要注意其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例如,描述某人的行为严重违背道德和伦理时,可以使用“情理难容”。
违的拼音
本文介绍了“违”字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详细的含义解析。包括不遵照、不依从的意思,以及离别、违背、违反、改变等动词含义。还涉及怨恨、妨碍、过失等名词和形容词含义。文章详细解析了“违”字的多种含义,并举例说明了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不经之语
本文介绍了“不经之语”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错误用法等。不经之语指的是不经过深思熟虑、没有根据或来源不明的言论或话语,通常形容不负责任、没有根据的言论或荒诞不经的传言。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文献记载。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轻信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及避免将个人主观臆断和不相关或无关的信息作为不经之语使用。
违天逆理是什么意思
违天逆理的读音违天逆理的读音为wéi tiān nì lǐ。违天逆理的含义违天逆理,字面意思为违背天意,违背常理。它指的是某些行为或思想严重违背了自然的法则和社会的道德伦理,是极度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违天逆理的典故古代传说中,有违天逆理的行为常被视为不祥之兆。如《左传》中记载,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被视为违天逆理的典型。在古代文化中,天意常被视为不可违逆的,任何违背天意的事情都会受到天罚。因此,违天逆理的行为常被看作是自取灭亡的行为。还有一些历史事件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也反映了违天逆理的概念,如某些暴行、叛乱等被描述为违天逆理。违天逆理的近义词忤逆不道:指违背道德、人伦的行为。背道而驰:
理之当然是什么意思
理之当然是一个常用的成语,读音为lǐ zhī dāng rán。它表示事情发展的逻辑性和合乎常理的状态。这个成语并没有特定的典故,但在古代文献中广泛使用。理之当然的含义是事情本该如此,是理所应当的意思。它的近义词包括顺理成章、理所应当、自然而然等。反义词则包括不可思议、离奇古怪、逆天而行等。在使用理之当然时,需要注意避免滥用、误用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混用。同时,文章还给出了一些关于理之当然的例句来更好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入理切情是什么意思
入理切情是一个成语,读音为rù lǐ qiè qíng。它表示说话或写文章时,道理合情合理,合乎情理。其中,“入理”指合乎道理、逻辑,“切情”指合乎人情、实际情况。该成语的出处和典故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有使用。它的近义词有合情合理、言之成理、情理之中等,反义词包括蛮不讲理、荒谬绝伦、离奇古怪等。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避免不当场合、用错对象、滥用等错误用法。该成语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观点,让读者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荒诞无稽
本文介绍了成语“荒诞无稽”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以及近义词反义词等。该成语用于形容事物或言论极其离奇、不合常理、没有事实依据,让人难以置信。文章详细解释了其含义,并给出了正确使用示例和错误用法警示。同时,也强调了在日常交流中要避免滥用该成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语境进行选择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