睹物思人
读音
dǔ wù sī rén
含义
- 睹:看见。
- 物:物品、物件。
- 思:思念、回想。
- 人:指特定的人,通常是已故或久别的人。
整体含义:看到某件物品,就想起与之相关的人,多用于表达对逝者或久别之人的怀念之情。
典故
- 《晋书·王导传》
东晋名臣王导去世后,其子王珣整理父亲的遗物时,看到父亲生前常用的砚台,不禁潸然泪下,感叹道:“睹物思人,能不悲乎!” - 《红楼梦》
林黛玉看到贾宝玉送她的旧手帕,想起往昔情谊,不禁落泪,正是“睹物思人”的生动体现。 - 民间传说
相传古代一位将军战死沙场,其妻每日抚摸丈夫的铠甲,以此寄托哀思,后人便用“睹物思人”形容这种情感。
近义词
- 触景生情:看到眼前的景物而引发某种情感。
- 见物思人:与“睹物思人”意思相近,强调因物品而思念某人。
- 物是人非:景物依旧,而人事已变,常含感伤之意。
反义词
- 漠不关心:对事物或人毫不关注,毫无情感波动。
- 视若无睹:明明看见却像没看见一样,形容冷漠。
- 忘恩负义:忘记别人的恩情,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看到妈妈送我的小熊玩具,我就想起她。(睹物思人)
- 爷爷的帽子还挂在墙上,我每次看到都会想他。
-
小学高年级:
- 翻开这本旧相册,照片里的外婆笑容依旧,让我不禁睹物思人。
- 爸爸的钢笔一直放在书桌上,我写字时总会想起他。
-
初中:
- 故地重游,看到那棵老槐树,我睹物思人,想起了童年的玩伴。
- 她抚摸着那条褪色的围巾,睹物思人,眼泪悄然滑落。
-
高中:
- 战争纪念馆里陈列的旧军装,让参观者睹物思人,缅怀先烈。
- 他拿起那封泛黄的信,睹物思人,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岁月。
-
文学化表达:
- 秋风起时,她总爱翻出那件旧毛衣,针脚细密,睹物思人,恍如昨日。
- 书架上那本《唐诗三百首》,扉页有他的题字,如今只能睹物思人,徒增怅惘。
错误用法
-
用于无关物品
- ❌ 看到新买的手机,我睹物思人,想起了去世的爷爷。(手机与爷爷无直接关联)
- ✅ 看到爷爷用过的老怀表,我睹物思人,想起了他。
-
用于非情感场景
- ❌ 看到数学题,我睹物思人,想起了数学老师。(数学题不带有情感寄托)
- ✅ 看到老师送我的笔记本,我睹物思人,想起了她的教诲。
-
用于短暂分离
- ❌ 朋友刚去上厕所,我看到他的水杯就睹物思人。(短暂分离不适用)
- ✅ 朋友出国多年,我看到他送我的书签,不禁睹物思人。
-
用于负面情绪
- ❌ 看到前任送的东西,我睹物思人,越想越生气。(“睹物思人”多用于怀念,而非愤怒)
- ✅ 看到外婆留下的缝衣针,我睹物思人,心中充满温暖。
-
混淆近义词
- ❌ 看到这幅画,我睹物思人,想起了故乡的风景。(应为“触景生情”)
- ✅ 看到这幅画,我睹物思人,想起了送画给我的那位朋友。
你可能感兴趣
睹物思人
睹物思人是指看到某物会想起某个人,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此成语源于古代,常与回忆、思念有关。看到与亲人、朋友或恋人相关的物品,会触发对他们的思念。近义词包括触景生情、感同身受等,反义词有无动于衷、心如止水等。使用时要根据语境理解其含义,避免在不适当的场合使用。读音需注意,“睹”字应读作dǔ。
睹景伤情
“睹景伤情”是一个成语,指看到某种景象时因回忆起过去经历或情感而感到悲伤或难过。其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经历,常用于形容情感触发。近义词包括触景生情、见景生情等,反义词如无忧无虑。在使用时需注意情感色彩,避免中性表达或与其他成语混淆。错误用法示例包括用于轻松场景或与其他成语混淆使用。该成语深刻反映了人类情感易受环境影响的特性。
见鞍思马
见鞍思马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ān sī mǎ,表示对过去事物或经历的深深思念之情。该成语来源于古代将领对失马或离世战马的深深怀念,以及古代文人墨客以马为题材抒发情感和志向的经历。睹物思人和触景生情等为其近义词。使用时需注意避免误用语境、滥用成语和与原意混淆的情况。
描写朋友分离的诗词
本文介绍了多篇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描写朋友分离的诗词进行阐述。文章通过不同的古诗词,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沉与美好。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以及友情的力量与珍贵。通过欣赏这些古诗词,让读者更加懂得珍惜与朋友之间的情谊,珍惜相聚时光,让友情之花在心中永远绽放。文章还提到,离别之情是人生中难以避免的情感之一,而古诗词中的离别之情更是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关于卷烟的诗词
关于卷烟的诗词(第1篇)关于卷烟的诗词在古代文献中并不多见,但我们可以尝试从一些描绘生活场景或物品的古诗词中寻找与卷烟相关的意象或描述。以下是我根据您的要求,整合的一些关于卷烟或相关主题的古诗词,并附上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古诗文呈现诗词标题:烟锁池塘诗词原文:翠烟轻锁池塘路,卷云舒展晚晴初。烛影摇红秋意浓,风声寂寂闻琴书。作者:(古代佚名诗作)朝代:未知解析:此诗描绘了晚晴初的景象,其中“翠烟轻锁池塘路”一句虽然并未直接描绘卷烟本身,但借烟之形态与池塘边的景致相结合,给读者一种朦胧、幽深的感觉,颇有几分关于卷烟的意味。诗词标题:夜读寄烟友诗词原文:独坐小窗前,卷烟袅袅升。闲来无事读,思
历代咏秋雁诗词精选 关于秋雁的50首经典诗作赏析与情感解读
秋雁南飞处,诗心共徘徊——历代咏秋雁诗词赏析秋雁,这一承载着季节变迁与生命律动的意象,自古以来便是诗人笔下常客。当秋风渐起,北雁南飞,诗人们或感怀身世,或思念故土,或慨叹时光,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这些诗词不仅描绘了秋雁的形貌姿态,更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唐代:雄浑气象中的生命律动唐代诗人笔下的秋雁,常与边塞、乡思相联系,展现出雄浑的气象与深沉的情感。杜甫《孤雁》写道:"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以孤雁喻己,抒发战乱中漂泊无依的悲凉。诗人以"一片影"与"万重云"的对比,凸显个体的渺小与孤独,而"飞鸣声念群"则道出了对归属的渴望。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
10首经典古诗词解析 探寻中国诗歌中的永恒意象与情感密码
墨香千载:古诗词中的永恒意象与情感密码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最精粹的凝结,那些穿越时空的诗句,如同文化基因般深植于每个中国人的精神血脉。从《诗经》的质朴咏叹到唐诗的恢弘气象,再到宋词的婉约深邃,古诗词构建了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情感宇宙和审美体系。《诗经·关雎》(西周至春秋时期,作者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收录于《诗经》首篇的作品,以水鸟和鸣起兴,开创了中国诗歌"托物言志"的传统。看似简单的四言句式,却暗含礼乐文化中对理想婚姻的期许,雎鸠成为忠贞爱情的永恒象征。屈原《离骚》(战国·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国大夫屈原在放逐途中写下的鸿篇巨制,开创了"骚
关于分离的诗词
关于分离的诗词(第1篇)关于分离的诗词,自古以来便成为了文人们表达离别之情、离愁别绪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下是一系列以“分离”为主题的古诗词及其全文、作者、朝代及解析:一、唐诗部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唐代)原文: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解析:这首诗写出了送别友人的感慨。在离别之际,诗人用豁达的胸怀和深情的祝福,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之情。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句更是道出了友谊的永恒和距离的相对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李白(唐代)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
10首关于离别的经典诗词 从先秦到清代诉说千古愁离之痛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描写愁离的诗词。这些诗词涵盖了多个时期和不同风格,以深情的语言和动人的意境表达了离愁别绪的情感。文章详细介绍了每首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并分析了它们所表达的离愁情感和意境。这些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情感对比与反思等方式,展现了离别的哀伤和不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类情感中的悲欢离合,并更加珍惜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时光。
描写月的描写月的古诗词
描写月的描写月的古诗词(第1篇)描写月的古诗词一、诗经《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作者:诗经时期(无具体作者)解析:此诗以月为背景,描写了女子在月光下的美丽与幽雅,以及男子对她的思念和牵挂。诗中用月亮的明亮来衬托女子的美丽,用月亮的柔和来象征女子的温柔。二、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作者:李白(唐代)解析:此诗以明月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将情感与景物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三、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