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水活鳞
读音
dǒu shuǐ huó lín
含义
- 斗:古代容量单位,一斗约等于十升,这里指少量的水。
- 水:指清水或活水。
- 活:使……存活、恢复生机。
- 鳞:鱼鳞,代指鱼。
整体含义:用少量的水让鱼恢复活力,比喻在困境中给予微小的帮助,使其重获生机。
典故
- 《庄子·外物》:
庄子曾提到“涸辙之鲋”(干涸车辙中的小鱼),小鱼请求路人给它一斗水活命,路人却说要引西江之水来救它。小鱼愤怒地说:“等你引来西江水,我早成了鱼干!不如现在给我一斗水!”后来,“斗水活鳞”便用来形容及时的小帮助比空谈的大恩惠更实际。 - 《后汉书·独行列传》:
记载了一位名叫鲍子都的官员,在寒冬中见一条鱼被困冰下,便凿冰取水救活它。旁人笑他多事,他却说:“一斗水可活一鳞,何乐不为?”
近义词
- 雪中送炭: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 济困扶危:救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 解囊相助:拿出财物帮助他人。
- 及时雨:比喻关键时刻的援助。
反义词
- 落井下石:趁人危难时加以陷害。
- 见死不救:面对他人危难无动于衷。
- 隔岸观火:冷眼旁观他人受灾。
- 袖手旁观:不参与、不帮助。
例句
-
小学低年级:
- 小明把铅笔借给小红,真是“斗水活鳞”啊!
- 老师送我一杯水,就像“斗水活鳞”一样温暖。
-
小学高年级:
- 邻居阿姨在我发烧时送来退烧药,简直是“斗水活鳞”。
- 志愿者为灾区送去物资,每一份帮助都是“斗水活鳞”。
-
初中:
- 他失业时朋友借他一千块钱,虽是“斗水活鳞”,却让他重燃希望。
- 环保组织为干涸的池塘注水,拯救鱼类,正是“斗水活鳞”的善举。
-
高中及以上:
- 企业捐赠的医疗设备虽不多,但对贫困医院而言已是“斗水活鳞”。
- 在学术研究中,导师的一句点拨往往能起到“斗水活鳞”的效果。
错误用法
-
夸大帮助效果:
- ❌“他捐了一亿元,真是斗水活鳞!”(“斗水”强调微小帮助,大额捐助不适用。)
-
用于负面场景:
- ❌“小偷给了乞丐一块钱,算是斗水活鳞。”(帮助需出于善意,非伪善或施舍。)
-
对象错误:
- ❌“我用斗水活鳞的方式修好了电脑。”(成语多用于生命或困境救助,不适用于机械维修。)
-
误解字义:
- ❌“斗水活鳞是指用很多水养鱼。”(“斗水”指少量水,非大量。)
你可能感兴趣
关于仁的古诗词
关于仁的古诗词(第1篇)关于仁的古诗词及其解析一、古诗展示《论语·里仁篇》节选作者:孔子及门徒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作者与朝代:孔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其门徒众多,此段文字出自《论语》。解析:孔子认为居住在有仁德之处最好。他提倡仁道,将“仁”看作是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追求以“仁”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品格的修养。这段文字说明了仁心和修养的重要性。仁爱作者:杨婧原文:仁者爱人,以德为本。义者守道,以礼为先。作者与朝代:杨婧为现代人,此为现代诗。解析:此诗强调了仁爱和道德的重要性,认为仁者以爱人为本,以德行为基础。义者坚守道义,以礼为先。表达了对仁、义、礼等传统美
关于仁爱诗词
关于仁爱诗词(第1篇)关于仁爱诗词一、 仁者之诗诗词原文:天佑下民,作之屏之。仁者爱民,无施劳矣。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之什》作者:佚名(古代文人集体创作)朝代:先秦解析:此诗以天佑下民为引子,强调了仁者爱民的重要性。仁者以博大的爱心对待百姓,无需过多施为,民心自然归附。体现了古代仁政思想的精髓。诗词原文: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出自:程颢《二程遗书》解析:此句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关系的理解,强调了人类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同胞一样对待他人和物,体现了仁爱的精神。二、 仁爱之歌诗词原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游子吟》朝代:
博施济众
博施济众的拼音是bó shī jì zhòng。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广泛施舍和帮助众人,表现慷慨大度、乐于助人的品质。出自《论语·雍也》,最早由孔子提出。博施济众的典故源于古代仁人志士,他们以实际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近义词包括慷慨解囊、乐善好施等,反义词则是铁石心肠、冷漠无情等。使用博施济众的人或行为需真正理解其含义,避免滥用。文章详细解释了博施济众的出处、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以及正确用法和错误用法的示例。
济弱扶倾
本文介绍了“济弱扶倾”这一成语的读音、含义、典故及其近义词和反义词,并给出了多个例句来进一步解释其用法。该成语描述了人们在他人危难或困境时伸出援手的行为。同时,文章还强调了在使用该成语时应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将其用于描述冷漠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或用于非正式的援助行为。本文通过详细解释,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和使用该成语。
矜贫救厄
矜贫救厄是一个成语,表示怜悯并帮助穷困的人渡过困境。其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和财富分配不均,许多人生活在贫困中,因此这一行为受到推崇。矜贫救厄的近义词包括怜贫恤苦、扶危济困等,反义词为落井下石、见死不救等。在使用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干预或干涉别人的小过失或小困难,以及避免用于评价或批评别人的生活方式。该成语强调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的重要性。
急人之困
急人之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rén zhī kùn。它的含义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形容及时伸出援手为他人排忧解难的行为。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的互助合作精神。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解人之难、雪中送炭等,反义词则是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使用急人之困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过于冒失或用于不值得帮助的人。文章给出了多个急人之困的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急人之困的恰当用法。
周穷恤匮是什么意思
周穷恤匮的读音周穷恤匮的拼音是:zhōu qióng xù kuì。周穷恤匮的含义“周穷恤匮”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别人困苦、缺乏物资或资金时,给予帮助和救济。其中,“周”是周全、周到的意思,“穷”是困苦、缺乏的意思,“恤”是体恤、怜悯的意思,“匮”是缺乏、不足的意思。因此,该成语的含义就是全面地、周到地救济贫困的人或事。周穷恤匮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中有“周穷救急,施不望报,可谓仁矣”的说法,意为救济穷困、救急他人而不望回报,是一种仁爱的表现。后来,“周穷恤匮”这一成语逐渐形成,被用来形容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救济的行为。周穷恤匮的近义词济困扶危:指救助贫困、扶持危难的人或事
周急继乏是什么意思
周急继乏的读音周急继乏的拼音是:zhōu jí jì fá。周急继乏的含义周急继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予帮助,以解其匮乏之困。周,有周全、完备的意思;急,指的是急需、紧急;继,是接续的意思;乏,即缺乏、困乏。整个成语的含义就是接济解困,雪中送炭。周急继乏的典故周急继乏的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故事中,韩信曾因缺粮而向漂母求食,漂母便给他饭食充饥。后来韩信成为大将,赏赐千金,漂母却拒绝受赏,说:“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将军周急继乏。”此外,《左传》中也有相关典故,如“周人之急”等,都表达了周急继乏的内涵。周急继乏的近义词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扶危济困:帮助有危
怜贫惜老是什么意思
怜贫惜老是一个成语,读音lián pín xī lǎo,意指对贫困和年老的人表示同情和爱护,体现了一个人的善良、同情心和爱心。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传统美德。怜贫惜老的人愿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对贫困和年迈的人特别照顾。然而,需要避免滥用这个成语,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使用,以免让人感到不自然或引起不适。
济苦怜贫
济苦怜贫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ì kǔ lián pín",用来形容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其源于古代社会,当时贫富差距大,有识之士积极帮助贫困人群,成为美德。近义词包括扶危济困、慈悲为怀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等。使用济苦怜贫时需注意语境和对象选择,避免误用。文章中还通过多个例句展示了其用法和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