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施济众

博施济众

读音

bó shī jì zhòng

含义

“博施济众”由四个字组成:

  • :广泛、普遍。
  • :给予、布施。
  • :救助、帮助。
  • :众人、大众。

整体含义是指广泛地施舍财物或恩惠,救助众多需要帮助的人。形容人乐善好施,心怀天下,愿意帮助他人。

典故

  1. 《论语·雍也》
    子贡问孔子:“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回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意思是,如果能广泛施恩并救济大众,那不仅是仁德,甚至达到了圣人的境界,连尧舜都难以完全做到。
  2. 《后汉书·循吏传》
    记载东汉官员任延在会稽任职时,广施恩惠,救济贫民,百姓称颂其“博施济众”。
  3. 《宋史·范仲淹传》
    范仲淹设立义田,资助族中贫困者,并创办义学,让贫寒子弟有机会读书,被后人赞为“博施济众”的典范。

近义词

  1. 乐善好施:乐于行善,喜欢施舍帮助他人。
  2. 慷慨解囊:大方地拿出钱财帮助别人。
  3. 扶危济困:帮助处于危难中的人,救济贫困者。
  4. 普度众生:佛教用语,指广泛救助一切苦难的人。
  5. 雪中送炭: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反义词

  1. 一毛不拔:形容极其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来帮助别人。
  2. 见死不救:看到别人有危难却不施以援手。
  3. 自私自利: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
  4. 为富不仁:富有却不肯帮助穷人,缺乏仁德。
  5. 坐视不理:冷眼旁观,不采取行动帮助。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1-3年级)

    • 王叔叔经常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捐书,真是博施济众的好人。
    • 妈妈告诉我,要学习那些博施济众的人,多帮助别人。
  2. 小学高年级(4-6年级)

    • 这位慈善家博施济众,资助了许多贫困学生上学。
    • 古代很多清官都博施济众,深受百姓爱戴。
  3. 初中(7-9年级)

    •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博施济众的体现。
    • 在灾难面前,许多企业博施济众,捐款捐物支援灾区。
  4. 高中(10-12年级)

    • 真正的仁者不仅独善其身,更要博施济众,造福社会。
    • 孔子认为博施济众是圣人的境界,普通人难以完全做到。
  5. 大学及以上

    • 现代公益事业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博施济众,让资源更公平地分配。
    • 企业家在积累财富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博施济众。

错误用法

  1. 用于个人小恩小惠

    • ❌ 错误:小明今天请我吃了一块糖,真是博施济众。
    • ✅ 正确:“博施济众”形容的是广泛救助大众的行为,不适用于个人之间的小恩小惠。
  2. 用于商业营销

    • ❌ 错误:这家超市打折促销,真是博施济众。
    • ✅ 正确:商业行为不属于无偿救助,不宜用“博施济众”形容。
  3. 用于讽刺或贬义

    • ❌ 错误:他装模作样地捐了点钱,还自称博施济众。
    • ✅ 正确:“博施济众”是褒义词,不应带有讽刺意味。
  4. 用于非救助行为

    • ❌ 错误:老师给我们布置了很多作业,真是博施济众。
    • ✅ 正确:该成语仅用于形容帮助他人的行为,与教育无关。
  5. 用于宗教传教

    • ❌ 错误:这位牧师博施济众,劝人信教。
    • ✅ 正确:宗教劝诫不属于物质救助,不宜用此成语。
博施济众.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你可能感兴趣

周穷恤匮是什么意思

周穷恤匮的读音周穷恤匮的拼音是:zhōu qióng xù kuì。周穷恤匮的含义“周穷恤匮”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别人困苦、缺乏物资或资金时,给予帮助和救济。其中,“周”是周全、周到的意思,“穷”是困苦、缺乏的意思,“恤”是体恤、怜悯的意思,“匮”是缺乏、不足的意思。因此,该成语的含义就是全面地、周到地救济贫困的人或事。周穷恤匮的典故该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其中有“周穷救急,施不望报,可谓仁矣”的说法,意为救济穷困、救急他人而不望回报,是一种仁爱的表现。后来,“周穷恤匮”这一成语逐渐形成,被用来形容在别人困难时给予帮助和救济的行为。周穷恤匮的近义词济困扶危:指救助贫困、扶持危难的人或事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

孔子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第1篇)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和言论主要集中于《论语》中,而并未留下直接的古诗词。孔子的思想强调仁爱、忠诚、诚实和感恩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在古代的诗词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尽管没有直接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出自孔子,我们仍可以寻找一些符合这一主题的古诗词,并尝试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启示。以下是一篇关于感恩同事的古诗词及解析:一、古诗词《谢同事》同事共事如手足,情深义重似海涛。恩同山岳常相伴,岁月如歌共逍遥。二、作者与朝代该诗为现代人所作,无具体作者及朝代信息。三、解析这首诗虽然不是出自孔子之手,但体现了感恩同事的情怀。诗中以“手足”比喻同事之间的亲

济寒赈贫

本文介绍了成语“济寒赈贫”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以及错误用法。该成语源于古代社会救济实践,含义为救济寒冷和贫困的人。文章通过慈善组织、政府措施等例句展示了济寒赈贫的实际应用,同时指出在正确使用成语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振贫济乏是什么意思

振贫济乏的读音振贫济乏的读音为 zhèn pín jì fá,其中“振”读作 zhèn,意为救济;“贫”读作 pín,意为贫穷;“济”读作 jì,意为救助;“乏”读作 fá,意为缺乏。振贫济乏的含义振贫济乏的含义是救济贫困的人,帮助他们摆脱缺乏和困苦的境地。这个成语强调了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行为。振贫济乏的典故振贫济乏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许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为了帮助这些贫困的人,一些有识之士会积极行动起来,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其中,有些人会将自己的财物、粮食等物资捐赠给贫困的人,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种行为被人们称为“振贫济乏”。在古代文献

助人下石是什么意思

助人下石的读音助人下石的读音为:zhù rén xià shí。助人下石的含义“助人下石”字面意思为帮助别人脱离困境或危险,而自己则站在石头上,意味着在他人需要帮助时给予支持。具体来说,它强调的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不仅提供帮助,而且要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对方能够更好地克服困难。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在他人需要时伸出援手的人。助人下石的典故“助人下石”的典故源于古代的传说。相传,在古代的某个时期,有一位善良的老人,他经常帮助别人渡过难关。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他总是站在一块大石头上,伸出援手。这样,他不仅提供了直接的帮助,还象征着稳固的支持和坚实的后盾。这个典故后来逐渐演变成“助人下石”这个成语。助

扶危拯溺

扶危拯溺的读音为fú wēi zhěng nì,意为在他人危难之时给予帮助。这一成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其源于古代典故,如楚国大夫沈诸梁的事迹。近义词包括见义勇为、救死扶伤等。反义词为见死不救、落井下石等。使用扶危拯溺的例句需根据语境判断,强调实际行为和持续性。错误用法应避免只口头上说而不付诸实际行动的情况。

急人之困

急人之困是一个成语,读音为jí rén zhī kùn。它的含义是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提供帮助,形容及时伸出援手为他人排忧解难的行为。典故源于古代社会的互助合作精神。这个成语的近义词包括解人之难、雪中送炭等,反义词则是见死不救、袖手旁观等。使用急人之困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如过于冒失或用于不值得帮助的人。文章给出了多个急人之困的例句,展示了在不同情境下使用急人之困的恰当用法。

知恩报恩是什么意思

知恩报恩的读音知恩报恩的读音为:zhī ēn bào ēn。知恩报恩的含义知恩报恩是一个成语,指的是在接受到别人的恩惠后,要心怀感激,并设法回报他人的恩情。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感恩之心和回馈之情。知恩报恩的典故知恩报恩的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天命和神灵的庇佑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人们对于给予自己帮助和关照的人,常常怀有深深的感激之情,并设法回报他们的恩情。其中最典型的典故之一是《水浒传》中鲁智深为报李忠之恩而救助其家人的故事。此外,还有许多古代的传说和故事都体现了知恩图报的道德观念。知恩报恩的近义词感恩图报:指对别人的帮助或恩惠心存感激,并设法回报他人。报德不

上树拔梯是什么意思

“上树拔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shàng shù bá tī。它的含义是形容人在获得某种帮助或成功后,却忘恩负义,将提供帮助的人或事物舍弃。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一则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不义行为,如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等。其近义词包括忘恩负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反义词则是知恩图报、忠心耿耿、感恩戴德等。文章还提到了该成语的错误用法和场景,并强调了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多个例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

解囊相助

本文介绍了成语“解囊相助”的读音、含义、典故出处、近义词及反义词,同时给出了相关的例句。该成语表示在别人困难时慷慨地提供帮助。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表示韩信受到老妇人的资助后不忘恩情的故事。此外,还介绍了该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用在不需要帮助的场合、用作贬义词以及用法不当等。文章旨在让读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一成语。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