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量筲计

斗量筲计

读音

dǒu liáng shāo jì

含义

  • :古代容量单位,一斗约等于十升。
  • :测量、计算。
  • :古代竹制容器,容量较小,通常用于盛放粮食。
  • :计算、估量。

整体含义:形容用极小的容器去测量或计算,比喻见识短浅、气量狭小,或指做事过于拘泥细节,缺乏远见。

典故

  1. 《庄子·秋水》:庄子曾讽刺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如同“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与“斗量筲计”有异曲同工之妙。
  2.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人用斗量海水,自以为能测其深浅,结果徒劳无功,比喻不自量力。
  3. 民间故事:相传古代有个吝啬的财主,每次给工人发粮食都用小筲计量,工人嘲笑他“斗量筲计”,最终因过于计较而失去人心。

近义词

  1.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缺乏长远眼光。
  2. 坐井观天:比喻眼界狭窄,见识有限。
  3.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在意小利或琐事。
  4. 锱铢必较:指对极小的利益也要计较。

反义词

  1. 高瞻远瞩:形容目光远大,有长远规划。
  2. 胸怀宽广:指气量大,能包容他人。
  3. 豁达大度:形容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
  4. 不拘小节:指不过分在意琐碎细节。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小明太小气了,分糖果都要用勺子一颗颗数,真是斗量筲计。
  2. 小学高年级:老师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斗量筲计,要广泛阅读才能增长见识。
  3. 初中:他的眼光太狭隘了,总是斗量筲计,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机会。
  4. 高中:在科学研究中,如果只关注细枝末节而忽略整体,就会陷入斗量筲计的误区。
  5. 大学及以上:企业管理若只计较短期利益,斗量筲计,终将失去市场竞争力。
  6. 职场场景:老板对员工的福利斤斤计较,简直是斗量筲计,导致团队士气低落。
  7. 历史评论: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体现了统治者的斗量筲计,最终使国家落后于世界。
  8. 文学创作:小说中的反派角色因斗量筲计,最终自食恶果。
  9. 日常生活:买菜时为了几毛钱讨价还价,未免太斗量筲计了。
  10. 经济分析:某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产品质量,这种斗量筲计的做法终将损害品牌形象。
  11. 教育领域:应试教育若只注重分数,忽视综合素质,便是斗量筲计的表现。
  12. 人际交往:朋友之间若总是计较得失,斗量筲计,友谊很难长久。
  13. 环保议题:为了眼前利益破坏环境,是典型的斗量筲计行为。
  14. 科技发展:科技创新需要大胆尝试,斗量筲计的思维只会阻碍进步。
  15. 文化评论:某些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过于肤浅,可谓斗量筲计。
  16. 国际关系:某些国家的外交政策短视,斗量筲计,难以赢得国际尊重。
  17. 商业谈判:谈判中若只关注眼前利益,斗量筲计,可能错失更大的合作机会。
  18. 艺术鉴赏:欣赏艺术品不能斗量筲计,要体会其深层内涵。
  19. 社会现象:部分人对待公益事业态度冷漠,斗量筲计,缺乏社会责任感。
  20. 哲学思考:人生意义不能以斗量筲计的方式衡量,而应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

错误用法

  1. 误用为“精确计算”

    • 错误例句:“科学家用精密仪器斗量筲计,得出了准确数据。”
    • 解析:成语本身带有贬义,不能用于褒扬细致或精确的行为。
  2. 误用于形容“节俭”

    • 错误例句:“她生活节俭,甚至斗量筲计地规划每一笔开支。”
    • 解析:成语强调狭隘和短视,而非褒义的节俭。
  3. 误用于形容“勤奋”

    • 错误例句:“他斗量筲计地学习,终于考上了名校。”
    • 解析:成语与勤奋无关,反而带有消极意味。
  4. 误用于形容“专注”

    • 错误例句:“艺术家斗量筲计地打磨作品细节。”
    • 解析:成语不适用于形容专注或精益求精的行为。
  5. 误用于中性描述

    • 错误例句:“他用斗量筲计的方法统计了数据。”
    • 解析:成语本身带有批评意味,不宜用于中性语境。

你可能感兴趣

寸量铢称

寸量铢称是形容对事物进行极其精细、精确的衡量和称量的成语。其含义强调了精确度的重要性,常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准确的计量和评估。该成语出自古代典籍,用于描述精细、准确的衡量和称量的过程。其近义词包括精确无误、精细入微、丝毫不差,反义词为大致不差、粗枝大叶、笼统模糊。在科学研究、质量控制、医学等领域,寸量铢称的技术和精确度至关重要。错误使用示例包括在日常不必要过分精确或复杂的事情中使用该成语,以及在不相关的语境中搭配使用。

颠斤播两

颠斤播两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iān jīn bō liǎng",意思为颠倒斤两,引申为故意混淆事实、弄虚作假。该成语源于古代市场交易中不法商贩在称重时故意做手脚的行为。其近义词包括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和混淆视听,反义词则是诚实守信、公正无私和明察秋毫。在使用该成语时,需要注意其固定含义和用法,避免误用或与其他概念混淆。同时,应注意使用恰当的语气和情境,避免引起争议或误解。

称柴而爨

“称柴而爨”是一个描述人们辛勤劳作的成语,读音为chēng chái ér cuàn。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为了生活而砍柴生火煮饭的情景。典故包括古代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日常劳作以及一位勤劳农夫的故事。它的近义词有筚路蓝缕、辛勤劳动和劳心劳力等,反义词包括游手好闲、坐享其成和懒散度日等。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错误用法和错别字、读音错误。

丁是丁,卯是卯

“丁是丁,卯是卯”是一个汉语成语,发音为dīng shì dīng,mǎo shì mǎo,意思是形容说话或做事准确、明确、不模糊、不敷衍了事。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农事活动,强调精确性和严谨性。它的近义词有精确无误、一丝不苟等,反义词包括模棱两可、马马虎虎等。在运用时需注意场合、对象和语境,避免滥用。通过这个成语的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析毫剖厘是什么意思

析毫剖厘的读音读音:xī háo pōu lí拼音注音:xī/háo/pōu/lí析毫剖厘的含义“析毫剖厘”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和区分。其中,“析毫”指的是分析到毫发,即极细微的差别;“剖厘”则是指仔细地剖析、区分。整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对事物进行非常细致的区分和分析。析毫剖厘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源于古代的文献记载,具体出处已不可考。在古代,人们常常用“析毫剖厘”来形容对事物的精细分析和区分。例如,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常常有对事物进行精细描绘和区分的情节,这些情节都体现了“析毫剖厘”的精神。此外,该成语也常被用来形容官员、学者等对工作或学问的精细研究态度。析毫剖厘的近义词精

别具慧眼

“别具慧眼”是一个成语,意指拥有独特眼光和见解,能洞察事物本质。其源自佛教故事,表示独具慧心、发现真理的人。这个成语在商业、艺术和生活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用于描述那些有远见、洞察力的人。同时,“别具慧眼”也有错误的用法,如在不恰当的语境下使用或误用为“别有用心”等。通过了解“别具慧眼”的含义和用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

描头画角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描头画角”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正确用法以及错误用法场景。该成语原意用于形容绘画时精细地描绘物体轮廓和细节,后来引申为对事物进行详尽的刻画或深入的分析。摘要同时指出了错误用法,提醒读者注意成语的正确使用语境。

操刀制锦

操刀制锦是一个成语,读音为cāo dāo zhì jǐn。这个成语的含义是形容人处理事情有条不紊,善于规划和安排。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用来形容人处理事情的技巧和规划能力。操刀制锦的近义词包括井然有序、游刃有余等。反义词包括手忙脚乱、杂乱无章等。该成语强调了精心策划和规划的能力,在错误用法中可能会被误解或不当使用。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处理得当、规划出色的场景。

百折千回

百折千回的读音为bǎi zhé qiān huí,形容经历多次挫折和困难后仍然坚持努力,不放弃。这个成语反映了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状态。其典故并不明确,但可追溯到古代文学作品中描述人物面对困难的情节。百折千回的近义词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等,反义词包括“一蹶不振”和“半途而废”等。在运用这个成语时,需要注意避免消极、悲观的描述,并要注意语境的合适性。

百发百中

“百发百中”是一个成语,读音为bǎi fā bǎi zhòng。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射箭或其他技能技术非常熟练,每次都能击中目标。其源于古代射箭比赛,典故中的神射手后羿每次都能准确射中目标,因此人们用“百发百中”来形容他的技术。这个成语也有近义词如“百步穿杨”和“弹无虚发”,反义词如“屡试屡败”。需要注意的是,“百发百中”通常用于描述技能或行动的场合,不能用于不涉及技能或行动的场合,也不能滥用。文章中还举了多个使用“百发百中”的例句。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