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绝一隅

斗绝一隅

读音

dǒu jué yī yú

含义

  • :形容陡峭、高耸。
  • :隔绝、断绝。
  • 一隅:一个角落,指狭小的地方。

整体含义:形容地势险要,孤立难达,或比喻处境偏僻、与外界隔绝。

典故

  1. 《后汉书·隗嚣传》
    东汉初年,隗嚣占据陇西,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光武帝刘秀欲招降他,但隗嚣凭借“斗绝一隅”的地势,拒绝归顺。
  2.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诸葛亮北伐时,曾感叹魏国占据中原,而蜀汉偏居西南,虽有“斗绝一隅”之险,但难以长期抗衡。
  3. 《晋书·刘琨传》
    西晋末年,刘琨坚守并州,面对匈奴入侵,虽“斗绝一隅”,仍誓死抵抗。

近义词

  1. 偏安一隅:指苟且偷安于狭小地区。
  2. 孤悬海外:形容孤立无援,远离中心。
  3. 与世隔绝:指完全脱离外界联系。
  4. 穷乡僻壤:形容偏僻荒凉的地区。

反义词

  1. 四通八达:形容交通便利,连接各方。
  2. 人烟稠密:指人口密集,繁华热闹。
  3. 通衢大道:指宽阔畅通的道路。
  4. 中心地带:指处于核心位置,影响力广泛。

例句

  1. 小学低年级

    • 这座山很高,四周都是悬崖,真是“斗绝一隅”。
    • 小村庄藏在深山里,几乎没人知道,就像“斗绝一隅”。
  2. 小学高年级

    • 古代有些将军凭借“斗绝一隅”的地势,能抵挡千军万马。
    • 那个小岛远离大陆,简直是“斗绝一隅”,很少有人去。
  3. 初中

    • 蜀汉虽“斗绝一隅”,但诸葛亮仍坚持北伐,试图统一中原。
    • 这座古城建在悬崖上,易守难攻,堪称“斗绝一隅”。
  4. 高中及以上

    • 历史上许多割据势力都曾占据“斗绝一隅”之地,试图长期割据。
    • 在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很少有地方真正“斗绝一隅”了。

错误用法

  1. 形容繁华都市

    • ❌ 错误:上海是国际大都市,真是“斗绝一隅”。(应形容偏僻险要之地)
    • ✅ 正确:上海四通八达,经济发达。
  2. 形容交通便利

    • ❌ 错误:这条高速公路“斗绝一隅”,去哪都很方便。(应形容孤立难达)
    • ✅ 正确:这条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去哪都很方便。
  3. 形容人多热闹

    • ❌ 错误:春节的庙会人山人海,真是“斗绝一隅”。(应形容偏僻)
    • ✅ 正确:春节的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4. 形容普通乡村

    • ❌ 错误:这个村子虽然安静,但不算“斗绝一隅”。(需强调险要或隔绝)
    • ✅ 正确:这个村子藏在深山里,几乎与世隔绝,堪称“斗绝一隅”。

你可能感兴趣

一隅之地是什么意思

一隅之地的读音一隅之地的拼音是:yī yú zhī dì。一隅之地的含义“一隅之地”是一个成语,原意指极小的一块地方,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所占据的狭小空间或所拥有的有限资源。一隅之地的典故该成语的典故并不十分明确,但可以从字面意思进行一些解读。隅,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角落或边缘的地方。因此,“一隅之地”可以理解为极小的一块角落或边缘的地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活动范围或事物的存在空间非常有限。一隅之地的近义词狭小之地微小之地犄角旮旯有限空间一隅之地的反义词广阔天地无垠之地广大空间无边无际一隅之地的例句他的办公室只有一隅之地,连放个文件柜都显得十分拥挤。在这个小镇上,他拥有一隅之地,过着简单而宁

恢怎么读

本文介绍了汉字“恢”的拼音、部首、笔顺等基本信息,以及其含义和详细解析。恢的含义包括广大、宽广,形容志气大或事物宏大。同时,恢还有诙谐、怪诞的意思。此外,恢还可以作为动词,表示扩大、发扬、恢复等动作。

连州跨郡是什么意思

连州跨郡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地域辽阔或跨越多个州县的大范围地区。其典故源自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该成语常用来形容地理范围广泛或人或事物影响力大的情况。其近义词包括跨越山川、纵横交错、广袤无垠等。反义词则包括一隅之地、弹丸之地等。在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夸张或不恰当的用法,以及避免错别字或读音错误。

描写剑阁险要的诗词

本文列举了多篇描写剑阁险要的古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剑阁的雄伟壮丽和险峻地势。这些古诗词包括李白的《剑阁》、杜甫的《剑门道中遇秋雨》等,每首诗都独具特色,展现了剑阁在不同季节、不同视角下的壮美景色。同时,这些古诗词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地理环境的深刻体察,以及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情感。这些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被山带河

“被山带河”是一个成语,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其读音拼音为bèi shān dài hé,每个音节要注意声调。该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描述地形具有天然防御优势。其近义词有地势险要、险峻之地等,反义词为平原旷野、无险可守等。使用时要避免误用,不用于形容平坦地区或在非地形讨论主题中使用。

表里山河

“表里山河”是一个成语,拼音为biǎo lǐ shān hé。它形容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地理环境优越,具有天然的防御屏障,内外都有山川等自然障碍作为保护。典故源于古代中国的地理环境,最早出现在《左传》中。这个成语强调内外一致、表面和实质相符合,含有深刻的内涵。其近义词有内外如一、表里如一等,反义词有表里不一、虚应故事等。使用“表里山河”时需注意避免滥用语境、与近义词混用或断章取义等错误用法。文章通过解释成语含义、出处、近义词反义词以及错误用法等方面,全面介绍了“表里山河”这一成语。

百二关河

百二关河指的是险要的关隘和曲折的河川,用于形容地势险峻、战备重要、防线严密的地区。其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区常被称为百二关河。该成语强调这些地区的军事价值和防守重要性。使用时需注意其特定含义和背景,避免误用。

百二山川

"百二山川"是一个成语,形容地势险要、山川众多,用以描绘国家疆域辽阔和地势复杂。其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利用自然地理条件设防以保护领土。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在史记中有相关描述。其近义词包括千山万水、地势险要等,反义词为平坦无奇。然而,该成语常被误用或滥用,需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龙蟠虎踞是什么意思

本文介绍了成语“龙蟠虎踞”的读音、含义、典故、近义词、反义词、例句和错误用法。该成语用来形容地势险峻或建筑物的壮丽景象,源于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想象。使用时需注意避免夸张或不恰当的使用,避免与其他成语混淆造成语义误解。

百二山河

“百二山河”是一个形容国家疆域辽阔、地势险要、易于防守的成语。源于古代军事战略思想,最早出自《左传·成公十六年》。该成语强调了国家山河的壮丽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常被用于形容国家的防御能力和地理优势。注意在使用时不宜滥用,需结合具体语境,并避免与现代词汇混淆或引起误解。

忘记密码

忘记密码